30年前,我从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一个村小教书。报到那天,我看到的是摇摇欲坠、用几根木柱勉强支撑的教室。后来,校长带着我翻山越岭去乡政府汇报险情,苦等了3天,乡长却避而不见。所幸的是,危房最终垮在了夜里,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件有惊无险的事,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
2004年秋,我到秦岭深处的宁陕县任县长。千斤重担在肩,危险往事难忘,安全才能安心。于是,我们对全县教学楼进行了一次大排查,历时5年,筹集到亿元资金,最终将危房隐患彻底消除,宁陕也因此成为陕南率先实现“双高双普”的县。
陕西宁陕县委书记 陈伦宝
2006年初冬,我到一个乡镇调研,晚饭后散步时,发现学校寄宿生早早就上床睡觉了。校长实话实说:因为学生们晚饭吃得太早,早睡免得受饿。原来,农村小学从来不吃早餐,中午12点吃一顿,下午5点多吃一顿,从下午饭到第二天中午饭,相隔近20个小时!孩子们饿着肚子学习,这怎么行?回去后,我们立即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压缩其他支出,安排专项预算,启动“营养计划”,免费为全县所有寄宿学生提供热菜热汤,一律由一日两餐改为一日三餐。这一做法,后来在全省被推广为“蛋奶工程”。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大量在外务工农民返乡。据统计,我们县返乡农民工1258人,其中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1021人,占到了81%。从这组数据中,我进一步意识到,一个地方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然而,往往越是贫困的地方越容易忽视教育,越忽视教育越缺乏人才,如此恶性循环,很难走出贫困。因此,县委作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决定,从2009年起,全县高中职中学生全部免收学费。宁陕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2010年的地方财政收入不到4000万元,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
为官一任,重教一方,既是责任所在,更是情感所系。今天的教育,明天的人才,后天的经济。我坚信,暂时还是县穷民不富的宁陕,由于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定会繁荣兴盛。(责任编辑: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