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资讯 > 陕西资讯 > 正文

他是一座山,又是一条河,戏剧人生:冀福记!

www.xibuxinwen.com(2018-07-06)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讯  2018年7月6日,如果把中国的文人比做一座又一座高山俊岭,那么出生于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的贾平凹无疑就是连绵在河南、陕西、四川一带的秦岭,虽比不上五岳那样高大、威猛、挺拔,但秦岭的博大、神秘、深厚早已驰名中外,远非五岳所能代替;而在秦岭的山脚下,小巧玲珑的鸡冠山并不伟岸却独立成峰,比号称“丹凤眼”的美丽少女更胜一筹;作为横卧在中华大地上的一条巨龙,万里长江从青海发源进入宝鸡,沿着秦岭腹地蜿蜒前行,穿越峡谷喷薄而出,一条又一条激流跳下悬崖,汇成了甘泉一样清冽乳汁一般甜蜜的河水,丹江由此既滋润了上游的安康、商洛,又喂养了下流的南阳、三门峡,把秦岭二字写进陕南,写在了历史的长卷里。因此,提起陕南文化,贾平凹就是苍茫的秦岭,深不可测耐人寻味,羊肉泡馍一样百嚼不厌,而既以摄影为生又写散文渐露中国文坛的董发亮,就是秦岭脚下的鸡冠山,近年来呈现出了另一番独特的人文景观;在这绵延的大山里,把西安易俗社推向了一个空前高度的冀福记,就是可爱的丹江河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记得我还在上高中,有一年春节过后,商县城里大街小巷上演三百多名艺人集体“走高跳”、“舞狮子”、“耍社火”;许多人看上了瘾,直接跑到丹凤县城里逛上三天。我们这些毛头后生就在人山人海的人流中拿起上海牌梅花相机,拍摄了一组黑白照片寄给陕西农民报,不久赚了六块钱稿费。从此,一篇篇小稿子一张张图片走上《西安晚报》《陕西日报》《中国林业报》《光日报》,十多年后我们终于走进商州报社,稿费多了当然免不了大方一下,开始用二十多碗糊辣汤报答身边一帮忠实可靠的“狐朋狗友”,有时候获奖了竟然小孩子高兴得两天两夜都难以入眠。不久,听说商洛剧团团长冀福记主演的花鼓戏《屠夫状元》被翻拍成了眉户电影,策划演出的花鼓戏《六斤县长》更是如雷贯耳,我们扒上一辆拉土豆的货车赶到商洛剧院,但就是弄不到一张门票,我们只好猴子一般爬到街边的杨树上,远远的拍上几张照片,还借用别人的望远镜过一过“花鼓戏瘾”。后来,冀福记创作导演的现代秦腔剧《郭秀明》屡获大奖,歌舞剧《杨贵妃》、《秦俑魂》更是因为入选了奥运会并远赴国外演出;我们虽然离开商洛,一晃在海南、北京工作了三十多年,但乡音未改,冀福记的名字仍然留在记忆的长河里,时不时溅起浪花,席卷在心灵的另一片深海,成了我们这一代六十年代出生八十年代走向社会老陕的“文艺烙印”,很难抹去。
 
  直到2017年秋,当我在阔别西安二十多年之后,见到已成为陕西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的董发亮后,才知道作为西安易俗社原社长,国家一级演员、一级编剧的冀福记,虽说退休,仍然担任西安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西安秦腔剧院艺术顾问委员会主任、陕西省梨园学会会长,在戏曲界享有极高的声誉。由他主编的“中国秦腔文化丛书”系列中的《品评秦腔》和《秦腔与传媒》,选编的易俗社四百余本剧目全部入选《西安秦腔剧目精编》丛书;并在《西游记》、《好人李司法》、《男婚女嫁》等影视剧中塑造了诸多个性鲜明的角色;还曾长期在文艺广播主持《老冀说戏》栏目,主持风格严谨、朴实,内容广博、深邃,成为了陕西戏剧界的“一张名片”。
 
     今年三月,当我在西安无意之中见到了陕西省文联原党组书记胡万成后,这位曾在镇安县委书记任上工作了多年的“老商洛”、“老戏迷”,对冀老师的多才多艺,涉猎广泛更是赞不绝口,像品尝到了一瓶百年陈酿的西凤酒一样,称其是陕西乃至中国戏曲界不可多得的“一颗夜明珠”;尤其是他集创作、编导、表演、主持于一身的多面手才艺,更是被陈忠实先生称赞为陕西“戏剧状元”。
 
  面对一座贮藏量惊天的金山,我总有“老乡见老乡,热泪一箩筐”的感觉。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西门,胡书记一边嚼着瓜籽一边望着窗外灿烂的朝霞,如数家珍为我揭开了深藏在秦岭这座大山之中,“国宝”一般神秘的“陕西戏剧”面纱,于是,我有幸不仅见到了这位陕西“戏剧状元”,更有机会了解到这位中国非遗传承人的博大情怀、眷眷报国之志。
 
  也许是二十多年很少去看西安,“女大十八变”的古城西安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昔日能见到的只有一圈长安城墙,围绕在儿时的梦里。在一座沿街的院落中,冀福记老师领我们走进了他的工作室。大约只有四十多平米的房间里,一件又一件以秦腔、花鼓戏、易俗社为字样的各种书籍、海报、演出导具等等琳琅满目,我们的老乡情结就在商南富硒茶中,娓娓道出了序幕。
    冀福记说:他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品茶、读书、创作并导演戏剧。自然,入门见到的第一眼就是一大一小两个“双胞胎”一样的茶几。我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商南茶因为富硒在陕西比西湖龙井更受青睐,因为该茶外形细嫩显毫,具有嫩栗香、滋味鲜醇、叶底黄绿明亮,属半烘半炒的高档优质绿茶,便荣获陕西省优质产品称号,与省内名茶“汉水银棱”、“秦巴雾毫”、“紫阳毛尖”齐名,被我们商洛一帮文人戏称为“四大美女”,也成为了商洛一枝奇葩。只是二十多年过去以后,冀福记竟然告诉我,因为闺女孝顺,他又品茶成瘾,闺女干脆在她家小院里专门栽了两棵茶树,这样冀福记就不用高价去市场上买茶了。
 
  冀福记说,西安易俗社既是一个戏曲学府,又是一座文化宝库,他在这个百年剧社埋头一干就是二十年。“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啊?”在最美丽的年华里,冀福记一直把研究易俗秦腔的文化价值,自觉地承担起来,承上起下,继往开来,西安易俗社的名字红遍大江南北,从地球的东北球传到了西半球。那时候,他和陕西电视台《秦之声》的制片人张宪做了十二年的《老冀说戏》栏目。长安城里,只要提起易俗社就离不开冀福记这个名字,正如西北人不论你走的多远,那怕到了非洲,在饮食上永运离不开饺子、面条一样。
 
  冀福记说,在西安易俗社期间,他几乎每天都要出入易俗社资料室,阅读了大量珍贵的秦腔剧本,并把建国七十年来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上演过的剧目进行了重新研究、打磨。当他得知陕西秦腔戏剧大师范紫东先生在西方完全可以和莎士比亚一样受到尊重,并可相媲美时,高兴得手舞足蹈,“机会来啦!” 范紫东在六十岁到七十六岁写了三十多部戏,“他对知识的渴求对我是个很大的启迪”。冀福记的人生掀起了另一种狂澜,那就是对陕西戏剧的痴情和疯狂。于是,2000年5月,由他创作导演的现代秦腔剧《郭秀明》,获得了中国秦腔艺术节十三项奖项,创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放之最。2005年,由他创作的中国原创歌剧《杨贵妃》,赴日本东京演出,一时轰动整个东南亚,该剧因此被选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献演剧目。2006年,与他合作创演的《娘啊娘》参加上海举办的“中国歌剧音乐剧汇演”获得大奖 ……谈起他的人生,他说他就是为戏剧而活;冥冥之中,他的命运注定是与陕西戏剧结缘的,也分不开。
      冀福记说,他三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是外婆把他养大的。那时家里穷,他是吃东家一碗饭,西家一块馍长大的。由于从小爱戏,12岁那一年的冬天,他就和两个小伙伴翻越秦岭到西安,想看看西安易俗社或三意社演的大戏,结果戏没看成,在西安流浪了几天,后来商洛剧团招演员,他就考上了。现在回过头来想,是商洛剧团给他提供了舞台、提供了机会,没有商洛剧团就没有他的今天,商洛剧团就是他的根。
 
  因为当年商洛的领导对文化酷爱、关心,所以才组建了商洛剧团。冀福记就是剧团招收的第一批学员。当时教冀福记的有京剧老师白小亭,他是很有名望的老前辈,还有高符中、杨振易老师以及商洛当地的花鼓老艺人。通过系统的学习秦腔、京剧、话剧、花鼓和道情,为冀福记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
 
  谈起往事,冀福记觉得他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而商洛的领导慧眼识高才,把一大批不同剧种的佼佼者聘请到商洛,让冀福记等人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商洛剧团很快成长起来。16岁那年,在商洛道情《一文钱》中,冀福记扮演谭财,第一次登台演出,取得成功,给他很大鼓励。后来,他又演出了《屠夫状元》、《六斤县长》、《状元与乞丐》、《春草闯堂》等等。这些角色引起了轰动,冀福记的名字一时间传遍三秦大地,妇幼皆知。
 
  西安易俗社是百年剧社,是世界三大剧社之一,在陕西文化系统举足轻重。冀福记说,当年西安市委市政府之所以能在几千能人中让他来挑这个重担,就是对他的信任。“吃水不忘挖井人”,冀福记至今仍然感谢,是商洛的山水人情把他养大。当时正好汪锋到陕西视察,出于对易俗社的关心,就指示选一个年富力强、懂戏会管理又能写能演的人,这样,他就临危受命挑起了西安易俗社社长的重担。
 
  过去,秦腔一直是男的演小生,自从陈妙华这一代人起是女的来演,这是易俗社的特点。冀福记任西安易俗社社长期间,为了给陈妙华寻找两个比较好的女演员演女小生,就面向西北五省选拔人才,把青海省以及长安县的两个人才引进来,帮其爱人从部队转业到西安。当三四十名业务骨干成了西安易俗社的台柱子时,西安易俗社从此发生了质的变革,“第一个是观众满意,第二个是行家满意,第三个是领导满意”,如今七十六岁高龄的他谈起这些仍很执着,脸上洋溢着迷人的笑容。
 
  据说,当年美籍华人时培铮先生拿出400万,帮助西安易俗社翻修老剧场,有很多人提出给冀福记一些提成,他一听立马回绝,并向西安市委申请派了一位老同志来管钱验货。谈起这些,冀福记说,“我当时也没有想别的,就一心想把大剧院修成,专心搞我的艺术。你想想,搞艺术你就要心静,特别是对文艺创作,如果你的心灵很污秽,你咋能塑造出来高尚的艺术作品。人这一辈子要活得心安理得,不做亏心的事,要多行善事,人心地善良,老天爷就会把那好灵魂给你,这是我在道德经里学到的。要搞创作,你就要把那些边缘学科都要理解,像佛学、道学、易经、相声等等。要搞创作,你不接触它,遇到的事情你就成了门外汉,学习了这些知识,然后再回过头来做人做事,那感觉就不一样啦。”对于西安易俗社的情有独钟,冀福记是倾注了一生的满腔热情,像点着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一样,无怨无悔。
    当谈起如今你已功成名就,而西安易俗社牌子不再,既然退休,缘何不去外面周游世界时,冀福记说那一年回丹凤拍《六斤县长》,在花庙前,有一位写书法的老先生给每个演员都写字,轮到给他去写,当时他嫌“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事”这句话太长,就想起一句“人生难得弥勒笑”。老先生一听,高兴地一口气就给他写成了。他说,从那以后,在他的内心世界里,
 
  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要用一个乐观的心态去待人、处世。“既然为戏剧而生,我就乐在其中,无法自拔了……”
 
  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四个多小时就过去了,古城西安在夜色中绽放出华丽的色彩,一轮又一轮现代水墨画夹杂着时尚的旋律飘荡在大街小巷,冀福记在桌子上一笔一划为我们北京来的两个老乡写了四幅“福”字。望着他稍微弯曲的后背,隆起的前胸,开心的微笑,花白的头发,我突然想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无疑,在连绵千里的秦岭脚下,作为陕西戏剧界的一代大师,冀福记这个名字将是一座时代的丰碑,历史不会忘记。(作者:李长征,中央电视台《成功之路》栏目制片人,资深媒体记者。)
 
  附:冀福记简历
 
  1942年,冀福记出生于陕西省商州市,从小对艺术有着强烈追求的他,十岁就走上了学艺之路。他生在山里,长在山里,家乡父老乡亲那纯朴的感情时刻熏陶着他,为他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主要作品:
 
  1958年,在商洛新团主演了道情《一文钱》.
 
  1964年,首创了陕西独角戏《红石匠》.
 
  1976年,自编自演独角戏《带头人》.
 
  1980年,策划创演了花鼓戏《六斤县长》.
 
  在电影《小村无故事》、《男婚女嫁》、《人间天上情》和电视剧《西游记》、《情节千千》、《毕业生》、《好人李司法》、《鲁迅与许广平》成功地塑造了各种不同的角色。
 
  2000年5月,创作导演了现代秦腔剧《郭秀明》,获得了中国秦腔艺术节十三项奖项,创央视戏曲播放之最。
 
  2005年,创作中国原创歌剧《杨贵妃》,赴日本东京演出,该剧被选为北京奥运会献演剧目。
 
  2006年,合作创演的《娘啊娘》参加上海举办的“中国歌剧音乐剧汇演”并获奖 。
 
  2007年,创作大型眉户现代剧《香包》。
 
  2012年,创作大型反腐倡廉现代剧《双面人生》,由山东济宁吕剧院演出。
 
  创演改编的秦腔古典剧《财神即位》、《李陵碑》、《霍去病》《镇台念书》、《醉打山门》等主编了“中国秦腔文化丛书”系列中的《品评秦腔》与《秦腔与传媒》两部;在西安市政协主编的《西安秦腔剧目精编》丛书中,他负责选编的易俗社四百余本剧目全部入选。
 
  这是在电视剧西游记后传扮演接引佛祖和佛祖变接唐僧渡河的渔翁。
     这是1982年,冀福记任商洛剧团团长期间,策划創演花鼓现代剧《六斤县长》,時任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老人家亲自调京,在怀仁堂为中央领导同志献演。此照是习老接见演员,冀福记演贫困老人,他亲切地握着冀福记的手说:"在扶贫的问题上,你们艺术家作了政治家的事。我安排把这个戏从天津上海南京武汉演它一阵子,让我们的干部看看,在致富的路上千万不能忘了穷人呀"。
     这是王毅外长任驻日大使时,冀福记创作的歌剧巜掦贵妃》,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和日本东京乐团合演于东京新宿剧院时王大使上台接见大家时说:冀先生你把一个浪漫的传说,写成歌剧,唯有歌剧便于出国演出。让白本朋友看看: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互补才能昌盛!此剧后来被选为奥运会各国运动员特选剧目。
 陈忠实生前为冀福记的题词。
编辑:新闻网西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