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网-中国东部网:打造中国东部第一主流媒体 网站热线:1399122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东部资讯 > 北京资讯 > 正文

著名学者谷培生赴古大散关采风

www.cndongbu.cn(2020-04-24)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4月23日,著名学者谷培生一行前往宝鸡“古大散关”采风,与古大散关文化博览馆馆长刘晓应先生探讨古大散关的历史文化及旅游发展。
  据记者了解,谷培生教授是我省著名编剧、陕西广播电视台《视界观》杂志总监、陕西省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理事、陕西省文化传播协会理事。此次前往古大散关采风,是为了近期创作的一部电视剧剧本而来。
  谷培生说,古大散关山河表里、丸泥封关,奇峰罗列、锦秀河山,然而作为旅游景点,这不是最重要的。大散关最最重要的是历史和地气。也就是说,大散关的内涵,不在景色,在历史,在地灵。信手捏来几点:一、文王羑(yǒu)里演八卦可能在被囚该之前在清姜河就开始了。也就是说,清姜河可能是文王八卦、易经的发源地。如是,那就是华夏文化的根脉之地。二、姜子牙垂钓于渭水之滨,据说是磻溪,我觉得可能是清姜河。其一,古人十分重视地名与自己姓名的关联,清姜河对于姜子牙就是天生地造的吉祥地;其二,清姜河临大路,高士隐居需要外来信息,待价而沽需要信息外传。当然,最有可能的是姜子牙在清姜河、磻溪多处垂钓。三、人们对老子入关的“关”是函谷关还是大散关,多有争议,我以为,老子“入关”西游秦国,入的是函谷关;老子离开秦国“出关”(传说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时隔三年,老子降临此地,尹喜如约前来,老子显现法相,端坐莲台,尹喜敷演道法),由北向南,出的是大散关。一入一出,不走回头路。四、汉中王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得大散关而得陈仓,得陈仓而得关中,得关中而得天下,于是有了汉国(汉朝);有了汉国,于是有了汉人(汉族)……五、说起文化自信,国人最能引以为傲的是周秦汉唐,大散关乃周之关隘,是秦蜀咽喉。从古到今,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寻常百姓,如曹操、王勃、王维、岑参、杜甫、李商隐、陆游、苏东坡等,临大散关之作恒河沙数。——文王八卦、姜尚垂钓、老子出关、兴汉之关、文化之地,仅凭这五点,足以说明大散关之地灵,可助人成大事业、得高寿,何必争为关之第一第二,何必扯青铜器之发源、《道德经》之著述、陆游之沈园乎?!
  当天下午,古大散关文化博览馆馆长刘晓应先生给谷培生一行详细介绍了古大散关3000多年的历史和重要的历史事件,双方在文化交流、旅游宣传和影视剧制作与拍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附:谷培生2002年11月18日写的《铁马秋风大散关》
  铁马秋风大散关
  作者:谷培生
  好一句“铁马秋风大散关”!
   铁马,汽车沿清姜河岸蛇行,火车在秦岭山腹穿越。汽车、火车,真正的铁马!
  秋风,“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
  大散关,“刺破青天锷未残”的秦岭山,峡谷本来就狭窄,上帝又把一座直插云天的山峰硬生生地塞在峡谷中!
  铁马,秋风,大散关。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古大散关龙盘虎踞,今大散关如诗如画。
   大散关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称散关。中国关中四关之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著有《书愤》其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胯下受辱的韩信,不仅使汉王刘邦自汉中经大散关出陈仓还定三秦,而后席卷天下,开有汉一代基业,而且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成为兵家范例,千古流传。汉王得韩信是汉王之福,无韩信汉军难有兵困垓下之威;韩信遇汉王是韩信之福,无汉王韩信难成十面埋伏之功。汉王之福也好,韩信之福也好,走出大散关,才是他们共同的福,真正的福。
    百年三国,大散关“关控陡绝”。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攻张鲁,自陈仓过散关。蜀汉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兵发祁山,兴师伐魏,出散关围陈仓。是曹操、诸葛亮使大散关成就雄关之名?还是大散关使曹操、诸葛亮成就军事家之功?赤兔马过大散关刨出的“饮马泉”,至今流水涓涓,如马主关云长一样,千古流芳。
    宋金抗衡,拉锯大散关。金将兀术、宋代诗人陆游(公元1169年抗金主将王炎任四川宣抚使,统领川陕抗金,46岁的爱国诗人陆游蘘赞军务,在大散关执剑守关,并在大散关写下了很多忠诚保国的诗篇)、民族英雄吴玠和吴璘(吴氏兄弟是宋代名将,曾在大散关击败金兵十万,名垂千古),这些历史人物在谱写宋金历史的时候,也把大散关的得与失,与国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同时也将大散关刻在宋史的浩卷上。宋朝的边关在大散关,这是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的宋太祖抑武所致。这告诫我们,国家要富,要兴科教;国家要强,要重军事。文武之道,国家富强之道。
  品味分水岭,我蓦然想出了两句自以为富有哲理的话:
  山在顶峰处,前后都低,形成分水岭;人到极盛时,进退皆难,易为转折点。
  水在分水岭,只一步,天南地北;人在关键处,只一步,生死成败。
  登临大散关,壮怀激烈;漫步分水岭,迁思回虑。
   朋友,你到过大散关、嘉陵江源头的秦岭山顶吗?你观察过分水岭吗?不知你在大散关、分水岭前,是否会与我有同感!(记者 张伟)
编辑:西部新闻网宝鸡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东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中国东部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