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网-中国东部网:打造中国东部第一主流媒体 网站热线:1399122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东部资讯 > 北京资讯 > 正文

陕西代表团昨举行全体会议

www.cndongbu.cn(2017-10-18)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昨日上午,按照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统一安排,陕西代表团在住地召开全体会议。
 
  会议传达了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七中全会上关于中央政治局工作的报告和在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推选娄勤俭为陕西代表团团长、胡和平为代表团副团长、毛万春为代表团秘书长,酝酿了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成员和大会主席团成员、秘书长建议名单等。
 
  娄勤俭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召开,对于进一步凝聚全党全国智慧力量,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于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我省出席十九大的代表肩负着全省262万名党员的信任和重托,承载着全省干部群众的殷切期望,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积极发挥代表作用,忠实履行神圣职责,展示好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陕西实践的巨大成就,展示好陕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娄勤俭强调,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坚定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在开会上,认真研读会议文件,精心准备材料,紧扣主题发言讨论,同时遵守大会纪律、保持优良作风,用实际行动维护陕西良好形象。全体工作人员要强化政治意识、服务意识、协作意识,周到热情、耐心细致,协调一致做好各项工作,为代表开好会提供优质服务。
 
  十九大时光
 
  西安78岁老党员:相信会出更多文化惠民政策
 
  河南,兰考赵垛楼村,几年前日子还过得捉襟见肘的朱敬军,如今带领20多个贫困户搞起合作社,建了180座哈密瓜大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平均每年有1300多万朱敬军们摆脱贫困。“脱贫不是终点,奔小康才是目标。”48岁的朱敬军说,相信十九大之后,“生活就跟这哈密瓜一样,会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甜。”
 
  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街道二○五所社区内,“喜迎十九大”的红色展板格外鲜艳醒目。78岁的老党员、社区书画协会会长姚多舜在展板前对记者说,党的十八大以来,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相信十九大会出台更多文化惠民政策,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
 
  在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小岗村,去年提出的“三年大提升工程”,让“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金昌心里喜滋滋的。他说,深化改革释放活力,期待2020年看到一个村民更加幸福的新小岗。
 
  4年前,身在日本的盛志高在想,“什么时候能给自己国家做点事?”当时,地处安徽合肥的科学岛,正在建设国家大科学装置“稳态强磁场”。梦想召唤,2013年回国的盛志高如今成为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的一名研究员。
 
  梦想,根植于每个中国人心中。一个个中国人的梦想汇起来,凝聚成13亿人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进! 据新华社
 
  我家门口的新变化
 
  门前的那条断头路打通了,出行不用绕远了;街角的那堆垃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绿地;小区里有了垃圾收集车,变得更干净了;社区有了卫生服务中心,有个头疼脑热看病更便利了……
 
  这样的变化,发生在你家门口,也发生在我家门口,而这一个个看似不大的变化,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也让我们的心情越来越顺畅。再往大处说,这些家门口的变化,汇聚起来就是我们城市的繁荣进步,积存起来就是我们家乡的山清水秀。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记者来到你家门口、他家门口,亲耳听你讲,亲眼看变化,记存那一个个家门口的欣然变化,细数那一个个变化背后的动人故事,在《我家门口的新变化》的文字里,喜看陕西老百姓走过的这五年。
 
  讲述人:西安市雁塔区亨通小区51岁居民黄玖丽
 
  老旧小区不断出“新”
 
  西安市雁塔区小寨路街道大唐社区亨通小区,以前是企业家属区,社会化后改名亨通小区,用小区居民黄玖丽的话说,她父亲小时候就住这里,是真正的“老旧小区”。近几年的发展变化,让这个老旧小区不断出“新”,小区居民的生活也过出了“新意”。
 
  到了春天,家门口就是花园
 
  亨通小区地处西安城南最大的小寨商圈,距离小寨十字一站多路。与小寨高楼林立的繁华热闹不同,6栋建于上世纪的低层楼房从北往南依次排开,散发着安静闲适的气质。
 
  “要说小区最大的变化,那就是干净了。”51岁的黄玖丽告诉华商报记者,以前居民的生活垃圾就往路边一堆,小区的治安状况也很糟糕。提升改造中,小区设置了垃圾桶,保洁人员定时拉走。记者采访时,碰巧遇上小区里巡查卫生的该段路“路长”,“路长”表示,只要小区居民有投诉,他就会立即联系相关部门来处理。
 
  小区门口就是雁塔西路,黄玖丽说:“以前树少,冬天灰乎乎的,现在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到了春天,花坛里各种花都开了,家门口就是花园。”
 
  医疗服务点让就医更方便
 
  昨日,记者跟随黄玖丽,体验了她家门口的“新生活”。
 
  上午7点,黄玖丽出门去附近的便民早市买菜。“出了小区门拐个弯就到了。”她走出小区,往东走不到百米就是一条叫芙蓉街的小巷子,便民早市就设在那里。据了解,这个早市要求8点半撤离,还道路正常交通。
 
  黄玖丽给记者讲起了当初建这个早市的事。亨通小区门口朝着雁塔西路,西侧就是长安南路,以前的早市就在雁塔西路与长安南路十字一侧路边上。
 
  “按说那个市场距离更近,但在主干道上,经常造成拥堵。”黄玖丽说,当时小寨路街办还就那个早市去留问题做过调查,许多居民都不同意搬走。基于居民意愿,政府决定换个新地方,就选了芙蓉街这条背街小巷。每天数百摊贩在这里营生,周边十多个小区的居民享受到了方便。
 
  在早市上走了一圈,记者又跟着黄玖丽去了大唐社区的医疗服务点。该服务点设在相邻小区里,是一栋三层红砖楼房,里面干干净净,井然有序。黄玖丽说,以前这个医疗点医生少,除了换个药、打个针,别的都不行。“现在各个科室都有,还有许多检查设施,有个头疼脑热都能看。”
 
  记者了解到,离医疗服务点不远,还有专门做康复理疗的便民点。临近中午,路上遇到几位老人结伴而行,黄玖丽和他们热情地打招呼,原来他们要去社区开办的老年餐厅吃饭。黄玖丽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到时她老了也去这个餐厅吃饭,不给儿女添麻烦。
 
  “变化真的很多,越变生活越好了。”黄玖丽说,她一直有一种感恩的情结,“其实都来之不易,只有好好地珍惜利用,才对得起做这些事的人。” 华商报记者 张小刚
 
  讲述人:榆林34岁市民黄宏伟
 
  以前回老家一条路 现在几条路可选
 
  家门口就是季鸾公园;道路四通八达,乘公交、出租都很方便;15年免费教育……
 
  这些变化,34岁的榆林市民黄宏伟都亲历亲见,他笑着说:“5年时间里,榆林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校就在家旁边
 
  接送孩子十分方便”
 
  34岁的黄宏伟是榆林市榆阳区麻黄梁镇十八墩村人,上高中以来,就一直生活在榆林城区。“我刚到榆林时,富康路以南榆溪河以西基本没有啥建筑,而现在,城市建设一天一个样儿。”黄宏伟说,2012年至今的5年里,他最大的感受莫过于学校建设。“原来榆林城区只有榆中、一中等几个学校,小学也只有几个,现在中小学分布在榆林城区各个地方,娃念书再也不难了。”
 
  据了解,榆林市经过5年的大投入、大建设、大调整、大改革,从“上学难”到中心城区新建、改扩建45所中小学,累计新增学位5万多个。2011年6月,榆林市规划在中心城区新建、改扩建45所学校,总投资约41.66亿元。其中,新建学校38所,改扩建7所,将新增学位6.25万个。
 
  从2012年9月起,榆林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零收费”。从2013年9月起,榆林市对就读市内公办、民办全日制普通高中学生和学前3年幼儿免收学费和保教费,免费教育年限达15年。
 
  “现在榆林市全部都是按片区分学校,基本上可以确保所有城区娃上学,而且一般是就近入学。学校就在家旁边,接送孩子十分方便。”黄宏伟说。
 
  断头路通了道路拓宽了
 
  现在去哪儿都很方便
 
  5年来,榆林城区的市政道路建设与桥梁的建设让市民的出行不再难,断头路通了,道路拓宽了。“现在开车无论去哪里都很方便。”黄宏伟说。
 
  黄宏伟所住的金榆小区,原来是一片荒沙地,只有一条路通过,后来榆林市政府在这里建设了经济适用房,周边配套设施也很齐全,出行道路修建得也很方便。“榆林交通发展很快,我原来回麻黄梁老家只能走榆西路,而现在可以走榆麻路、榆常路,甚至可以走高速,方便多了。”
 
  据统计,近5年榆林市重点打通了城区13条“断头路”,新建86个城市道路和桥梁项目,在城区4条河流上架桥13座,兑现了榆林市委、市政府在“十二五”期间打通断头路的承诺,目前城市路网形成了11纵11横的格局。
 
  榆林大道、文化南路、环城北路、东山大道、富康路、东沙大道榆阳河大桥、榆林大道沙河大桥等一批高标准城市路网相继建成和改造,不仅大大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更将榆林东沙片区、老城区、西沙片区、高新区有效连接起来,实现了互联互通,彻底解决了老城区与东沙片区、西沙与高新区的交通出行问题。
 
  5年时间,榆林这座塞上城市完成华丽变身。对于未来,黄宏伟说:“希望在未来可以更好地打造塞上文化旅游,让这座城市更加有魅力,更加有活力,吸引更多人来到榆林观光旅游,领略塞上文化和风情。”
编辑:新闻网西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东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中国东部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