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网-中国东部网:打造中国东部第一主流媒体 网站热线:1399122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东部资讯 > 北京资讯 > 正文

延安人削山填沟“愚公移山”将建新城

www.cndongbu.cn(2012-11-18)来源:未知
复制链接关键词:
                                                                               

延安市“削山造地、上山建城”工程已经启动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赵彬摄

现在的延安市区越来越拥挤

延安市新区(北区)效果图

  缘由

  近50万延安城区人口集聚在“Y”字形的三条主川道中,狭长河谷地形制约城市发展

  目标

  平山造地,初步拟定延安新区范围为四片77.1平方公里,相当于在山上再造两个延安老城区的面积

  效果

  延安老城区主要定位在保护革命旧址、发展旅游产业;山上建设的城区将成为现代生态园林新城

  日前,来自浙江金华的游客吕亚楠,在延安老城区旁边的山梁上发现了一个“新景点”:车辆穿梭、机器轰鸣的巨大场面让她震撼不已——红色圣地延安人在亲身实践“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要平山造地,再造一个新延安。吕亚楠把这个巨大工地当成了一个新景点,拍照发布在网上后,引来大量转发。

  其实,已经有很多游客把延安老城区川道一侧山谷里的大工地当成旅游景点,很多外地人来到延安,都会在导游或者当地人的指引下,来看看削山填沟——这么大规模的工程,在世界建城史上尚无先例!几乎所有人都会发出“愚公移山”的感叹。
局促的现状

  三山两河 挤得城市“喘不过气”

  布局 老城区最宽处不足一公里

  网上搜索延安卫星地图,会发现延安是一个“Y”字形的城市,城区被清凉山、凤凰山和宝塔山包围,被延河和南川河分割,地处三山两河之间,城市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只能在山与河的夹缝中寻求出路,整个城市被拉长拉扁。和很多山区城市一样,延安是个线状山城,老城区沿着狭长河谷而建,建成区面积只有36平方公里,近50万城区人口集聚在三条主川道里,拥挤不堪。延安的东川地形最宽阔,但最宽处只有不足一公里,长度却超过了20公里;南川地形更加狭长,最宽处只有200米,相当于两三条马路的宽度。近50万延安人,天天就在这座狭长的城市里奔忙。

  交通 一起事故能让一条路瘫痪

  10月26日,来自西安的周小兵关闭了自己刚在延安南门坡开了半年的自行车专卖店,准备撤回西安。周小兵在西安有6家自行车专卖店,平均每家店每周能卖出200多辆自行车。但在延安,一个月也卖不出去几十辆。原因很简单,延安地形狭窄,道路也狭窄,延安人上下班除了乘坐公交车或者出租车,要么就得开车,骑自行车会很不方便。即便开车出行,很多道路是单行线,前边发生交通事故,整条路就瘫痪了,在路上一堵就是半天,有时候拥堵起来比北京都严重,还不如步行。

  延安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因为大多都是川道,延安人骑自行车的很少,这样的地形环境也严重制约城市功能的铺排和吸纳扩容能力,从而影响市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和红色旅游圣地的形象。不仅市民出行不方便,线型发展的城市也将整个城市公共服务战线拉长,影响效率,城市管网服务的面积大打折扣,供电、供水、供暖、供气管线铺设成本增加,对延安来说,也是越来越难以背负的包袱。

  不仅出行难,这些年,随着延安城市的发展,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在这些现代化建筑面前,延安老城区的很多红色文化遗迹被淹没了,甚至连曾经巍巍高耸的宝塔山也快要被高楼超过。在红色文化景观被高楼大厦遮挡下,延安这座革命圣城的特色也被遮掩住了。延安顺狭长川道发展,由于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在几条川道里,城市骨架已经拉得非常长,在市区东边,城市已经撵到机场边上了。

  居住 窑洞安全难保证

  城市缺少土地,而建筑与山争地,延安还有很多城区居民住在山上的窑洞、平房里,没有自来水,做饭取暖靠生炉子,上厕所只能去公共厕所。冬天一袋煤背上坡得多加七八块钱的人工费,一块砖到山上也涨成七八毛钱。山上有的革命旧址,例如陕甘宁边区最高法院旧址、中央党校旧址,因为被密实的山腰上的居民区包围,鲜有人来。

  随着延安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按照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延安城市人口将达到80万人,2030年将达到100万人。目前城市总人口接近50万,但“挂”在山上的居民占到其中的20%。再者,延安属于湿陷型黄土地质结构,住在半山腰上很不安全,容易发生滑坡、塌方,这种居住方式、生活方式已经严重制约着延安的发展。

  窑洞是陕北古老的居所之一。就材质来讲,有在老黄土层上靠山挖凿的土窑洞,还有后来修建的砖石窑。如果窑洞的建筑材料强度高,施工质量好,排水及防护措施到位,且无大灾,一般使用年限也只有30年,使用寿命能达到百年以上的窑洞很少。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几名研究员说,在延安城区,地质灾害数量多、密度高,规模以中小型为主,虽然崩塌规模小,但是危害大。城区地质灾害在时间上集中在雨季,大都是瞬间发生,速度快,不易躲避,尤其是众多的窑洞,人为不合理地改变了坡体的形态,致使坡体应力发生变化,常常导致崩塌发生,造成较严重的灾害。宝塔区仅在2000年至2004年之间,就发生了13次新滑坡和16次崩塌,集中降雨是其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延安大学建筑学院也曾对延安的窑洞安全做过调研,分析了雨水、地震等作用使窑洞产生破坏的力学原因。调研称,雨季持续时间一长,旧石窑会出现大量损坏,主要是灰缝渗漏、帮背墙坍塌、拱圈变形和裂缝,一两年内新修的砖石窑也会坍塌废弃。旧石窑因年久失修,灰缝剥脱,石块风化,强度降低;新窑由于黏土窑顶还未固结完毕,又没有很好碾压,使黏土的渗透性增大,雨水浸透窑顶和帮墙后,使土的含水量增加,容易导致山坡整体滑移,窑洞整体失去稳定而坍塌。
大胆的解套

  上山建城 再造“两个延安”

  延安应该往哪里发展?红色延安、现代化延安如何体现?环顾四周,延安人尝试着将目光定格在城市周边广袤的丘陵地带。延安市委、市政府经多方研讨、反复论证,确定了“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城市发展战略。拓展城市新的发展空间,逐步完善城市功能成为延安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但是,山谷之中,一“地”难求,地从哪儿来?对于延安人来说,平山造地,建新区是一个无奈的选择,也是破解延安城市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

  规模

  初定新区范围77.1平方公里

  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曾这样解释延安的“中疏外扩”:“中疏”就是要把现在老市区的密度减下来,保护革命旧址,发展旅游产业。“外扩”就是将老区部分城市功能扩到外面去,在山上建设一个现代的延安,突出红色延安和现代化延安两个特色。

  延安市市长梁宏贤介绍,延安市初步拟定新区范围为四片77.1平方公里,相当于在山上再造两个延安老城区的面积。其中北区约28.8平方公里,初步规划定位是市级行政中心,主要发展市级行政办公、文化博览、商务服务、绿地广场等城市新中心功能和生活居住功能;南区约32.3平方公里,规划主要是区级行政中心,发展生活服务、教育科研、都市产业等;凤凰山组团约3.1平方公里,规划以文化展览及文化研发等产业和生活居住、旅游服务等为主;柳林新城约12.9平方公里,暂时作为控制用地。

  延安市新区管委会主任艾继国介绍,新区建设确定先行实施北区的一期工程,今年的建设工作目标为:年内造地1万亩,完成市级行政中心及配套住宅区规划设计并力争开工建设;完成北区一期与老城区道路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并力争开工建设。

  根据北区一期工程实际,延安市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积极研究探索新区招商引资和融资方案,拟定了自行开发、净地出让、合作整理土地、合作经营、合作建设市政公用设施等五种经营模式及对应的优惠政策,草拟了土地转让方案,经多方调研,提出了土方工程单价,为招商引资奠定了基础。

  难题

  确保地质安全是关键

  要削山填沟造一座新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可想而知。因为延安正在开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平山、填沟、造地、建城”岩土工程,并且没有先例可循。在已经动工建设的新区北区,建成后与老城区落差100米左右,无论是地基、供水、排水还是水土保持都将面临新的考验。

  此外,延安大规模削山填沟,对自然生态的影响究竟如何?城市发展是否再没有别的选择?延安有关部门要求专家进行了几十次专题论证,因为这么大的削山填沟规模在国内是首创,在国际上也是第一次。经过专家多次论证,认为这个项目是可行的。对于削山填沟改变地质形态的问题,延安有关部门也进行过论证,对于地质条件不好的,进行多次夯实,消除不稳定性,而在老机场的实验表明,实验沉降只有4厘米。

  著名岩土工程专家、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张苏民称,延安新区建设是个大手术,开刀之前必须对“病人”的情况做科学充分的了解。经过多位国家级专家的考察论证,延安新区建设将在填土工程之前,铺设完备的鱼刺状排水系统,结合适宜的地势条件和工程处理,将水引导收集后,浇灌绿化、营造绿色景观。

  削山填沟之后,原来自然形成的排水沟道被人为改变,如果地下水无法有效排出去,是否会造成地质塌陷或沉降?为此,延安新区在建设时采取了一种永久性盲沟把地下水排掉,确保地下水位不会超过设计标高,避免由于地下水的冲刷导致的整体沉降。

  未来建楼考虑到地基的稳定性,都会在原有的山体上进行建设,而通过填沟造出来的区域,主要用作绿化用,暂不建设。对于填沟造地形成的新城区,何时地质能趋于稳定?专家们说法不一,黄土专家认为一般3~5年就会稳定,而有的专家则认为需要10年。新区建设对处理地基非常谨慎。

  延安北区的新城虽然是上山建城,但也不是建在山顶上,而是将清凉山半山腰削平一大片,整个城市还是被山包围,处于类似盆地的位置。考虑到地基的承受力,新区的建筑高度都会进行控制,一般在五六十米。在新的市行政中心,楼层不会很高,而商务区楼层会高一些,但最高也不会超过100米。 
展望

  10年之后新延安现代生态园林新城

  延安市提出,将把新区建成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现代生态园林新城。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要求,新区建设要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按照“大平小不平”的原则,随山就势,科学设定坡降比,确保新城错落有致;本着低密度、多绿地的原则,合理确定建筑密度和高度,加强新区内外生态环境建设,对周边山体有削有留。在城市建设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一些生态技术将会运用其中,使新区自身发展具有活力和带动性。

  据了解,延安新城的建筑密度要比老城区小得多,道路也比老城区宽,届时会有六七条道路将北区与老城区连接起来,新城区的植被覆盖率要达到40%以上。

  按照延安新城区的建设安排,10年之后将给中国献出一个新延安。老城区主要保护革命旧址、大量恢复革命旧址景观,发展旅游产业;新城区突出现代化延安的特色。

  高级规划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雷会霞表示,延安新区不是孤立的,它将和老城、外部自然山体环境之间形成软质柔性的相接,成为有机的整体。新城北区一期的城市规划中,加强了新老城区在文脉、视线、空间上的联系,不只延续历史上山与城的轴线法则,还有意保留山体起伏,保持山与城视线上的贯通。同时,处于清凉山景区和北区连接部位的城市绿心,将成为新老城共同的公共活动区域。

  新城北区建成后,将接纳由老区移出的行政、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城市功能,并新增商务、居住、红色培训、游憩等城市功能。在新区设计建设者的眼中,建成后的北区将极大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设施配套,这不仅服务北区人,更通过连接新老城的立交高架桥等便捷交通,直接服务整个延安人以及各地游客。

  居住在延安市老城区西沟玉融苑小区的许明说:“我们很关注延安上山建城的事,新区的开发建设会给延安人增加 就 业机会,大家对新区建设具有极大的期待。我跟我婆姨天天琢磨着,以后在新区做点啥生意。”

  各地的尝试

  向山海要地扩展城市面积

  面对用地限制,多数山地城市和川道城市积极向水面或山体拓展,为城市建设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填海造地和削山造地两种方式。

  香港、深圳、澳门等沿海城市主要通过填海造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其中以香港填海造地历史最为久远。香港一百多年来的填海工程为香港创造了更多的发展用地。时至今日,香港许多繁华地区都是依托填海造出的土地而建设的,包括中环、湾仔、铜锣湾、前启德机场以及观塘工业区。不少重要建筑都坐落在填海区,包括国际金融中心、会议展览中心等。

  重庆、兰州、宜昌、十堰等丘陵山地城市,主要通过削山造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但规模较小。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王晓亮采写

编辑:西部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东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中国东部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