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网-中国东部网:打造中国东部第一主流媒体 网站热线:1399122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东部资讯 > 广东资讯 > 正文

喜迎十九大 砥砺奋进的五年·建设新青海

www.cndongbu.cn(2017-09-20)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前不久,一部聚焦脱贫攻坚一线的公益广告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片中“主人公”正是去年与总书记握手道别的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村村民吕有荣老人。

  一分钟的公益广告讲述了班彦村从闭塞艰苦的大山深处搬迁到新村的故事。片尾,吕有荣老人用一口浓浓的青海“乡音”说:“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也应该撸起袖子加油干。”

  从河湟谷地的班彦新村到戈壁新城的长江源村,从茫茫草原的牧业新村到高山农区的搬迁新村,一年过去了,每一个贫困村沐浴着政策之光,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从易地搬迁到产业发展,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从电商扶贫到旅游扶贫,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这一年,高原儿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殷殷嘱托,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热情,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魄力,站在新高度,坚定不移推进脱贫攻坚。

  “十三五”开局之年,青海坚持通过“两线合一”精准识别,建好“明白账”;通过精准识别搬迁对象,打响易地搬迁“当头炮”;通过实施扶贫产业、产业园区建设等项目,唱好“重头戏”;通过制定“八个一批”、“十个专项”,织密“保障网”;通过派齐派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建强“战斗队”。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从示范到应用,努力配置解贫“金钥匙”,探索解贫“好路子”。

  脱贫攻坚要找准新的发力点

  “通过易地搬迁,我们一家从叶格乡搬迁到县城,现在不仅住上了干净明亮的新屋,县上还安排我们学习新技能,增长致富本领。靠着如今的好政策,我们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了。”正在曲麻莱县农牧民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学习烹饪的卓玛措高兴地和记者分享她的喜悦。

  学烹饪、学汽修、学手工艺……8月底,记者走进曲麻莱县农牧民创业就业服务中心,来自全县十几个贫困村的贫困户聚集在这里学习新技能。一项项技能培训为贫困户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也正是在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中,摆脱贫困的内在力量慢慢累积释放,提高着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也为地方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建起一个技能培训中心,发展一种特色产品、带动一批群众脱贫。”创新导入精准扶贫、特色扶贫精准脱贫,位于黄河源头第一县、全国海拔最高、条件最为艰苦的县份之一的曲麻莱县,近年来听取群众意愿,依托农牧民特色产业,建设农牧民技能培训中心,让牧民增加了就业收入,分享到了“发展红利”,“减贫”路上日子越过越安稳。

  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去年,我省投入9.7亿元,实施33个县到户产业扶持项目,扶持带动16.2万贫困群众增收。今年继续加大产业扶贫专项投入力度,按照扶持标准,计划实施24万人到户产业扶持项目、13个县扶贫产业园和50个贫困村旅游扶贫项目,加上2016年已安排规模,到户产业实现全省40.2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覆盖,39个县(市、区)扶贫产业园全覆盖。

  把易地搬迁扶贫作为重要补充,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去年,按照应搬尽搬、应改尽改的思路,全力打好脱贫攻坚“当头炮”,年度下达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19.1亿元,38个县535个村2.1万户、7.8万人的年度搬迁安置项目全部开工建设。今年,继续落实差异化扶持政策,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方针,按照就近安置,县域内统一协调安置,依托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安置的思路,科学合理布局安置区域,实施2.2万户、9.2万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脱贫攻坚要做“精”也要做“实”

  “把群众放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把行动落到脚上,让脱贫攻坚的成果实实在在转换成贫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将军沟村“第一书记”刘建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驻村工作队的引领下,将军沟村借用山上蓬勃生长的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等富民产业,在项目和特色上做足文章。先后发展林下特色种植养殖,依托地缘辽阔、林业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实施了高标准造林项目,林下养殖土鸡等这些项目给全村带来了极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今,我们村村民收入呈现多元化。有林下养殖、林下种植,还有一部分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妇女老人还能在种植区务工,施肥、锄草、采挖都需要大量劳动力。”第一书记刘建新说。脱贫攻坚,重在落“实”。

  资金是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的基本保障。去年以来,我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增强脱贫攻坚保障能力。

  去年以来,我省着力统筹财政专项、行业扶贫、地方配套、金融信贷资金、社会帮扶和援青资金,形成了“六位一体”的扶贫投入保障机制。2016年共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3.4亿元,是“十二五”总投入的77%。

  今年,国家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增幅将达到30%,省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增幅也不低于20%,落实易地扶贫搬迁资金34亿元,落实金融扶贫贷款40亿元,年度力争各类扶贫资金投入达到100亿元。

  有真金白银的投入,也有动真碰硬的考核。

  切实强化脱贫攻坚监督考核。全面落实督查巡查机制,推进扶贫暗访抽查常态化,暗访力量多元化,倒逼各地真抓实干。强化政策监管、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加大通报力度,对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要严肃追责问责。建立交叉考核机制,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确保真脱贫、脱真贫。

  完善退出机制,处理好短期减贫与长期发展、贫困地区人口与非贫困人口利益、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之间的关系,实行由户到村、由村到乡、由乡到县的脱贫成效评估机制,做到贫困户认账、当地老百姓认账、第三方认账。

  脱贫攻坚要下“绣花”功夫

  “这个区域的贫困户需要产业扶贫,这块是易地搬迁,目前贫困户桑周正在接受技能培训……”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扶贫局的会议室里挂着一副脱贫攻坚作战图,通过这张作“作战图”,我们可以清晰明了地看到有多少贫困户、致贫原因是什么?对于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需要实施什么样的政策一目了然。

  自我省打响脱贫攻坚战开始,全省的每一个贫困村都有一张“作战图”,上面每个村的扶贫对象姓名年龄等具体信息、致贫原因、帮扶单位及联系人、帮扶措施等信息一目了然,时刻提醒责任干部明晰各自“作战”目标方法,全力投入到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脱贫攻坚越是困难,就越要有耐心,要抓得紧、长期抓、仔细抓。

  “目前,青海还有39.6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而且大多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3年多的时间,要盯紧脱贫目标,绘制任务图和时间表,不断强化脱贫攻坚问题整改,下大力气推进脱贫攻坚政策落地。”省扶贫局局长马丰胜说。

  还剩下三年多的时间,全部脱贫,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作为一个集西部欠发达地区、高原地区、民族地区和特困地区于一身的省份,青海任务尤其艰巨,同时也底气十足。

  紧盯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完善细化政策举措,提高脱贫质量。制定完善正向激励政策,将一些帮扶政策与贫困群众参与情况、脱贫成效相挂钩,激发内生动力,减少“等靠要”。

  在驻村帮扶方面,进一步落实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既有干头又有盼头,既有责任也有荣誉,切实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精准扶贫生力军、催化剂作用。同时,严格落实“召回”制度,对不合格、不胜任的要坚决召回。

  在补齐行业短板方面,要对照脱贫标准逐村逐户及时摸排核查,摸准实情,建立台账,清单管理,缺什么、补什么,充分抓住脱贫攻坚历史机遇,切实改善贫困地区民生条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在巩固脱贫成效方面,深入挖掘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好做法、好经验,总结提炼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案例,坚持边总结、边完善,把典型经验转化形成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强化推广运用,巩固扩大脱贫成效。

编辑:新闻网西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东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中国东部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