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网-中国东部网:打造中国东部第一主流媒体 网站热线:1399122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东部资讯 > 江苏资讯 > 正文

兰州官方承认外资合作企业监管不力

www.cndongbu.cn(2014-04-15)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中国之声:【兰州官方承认外资合作企业监管不力】今天下午,兰州紧急举行自来水苯污染事件的第四场新闻发布会,在对整起事件做了回顾以及目前正在采取的措施进行了介绍之后,兰州市委外宣办主任王柠表示,经过调查,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对水质安全存在着监管不力的问题。(记者焦健张磊)

新闻加点料

  事件回顾| 26年和25小时:兰州水危机事故信息双向还原

  26年前的泄漏事故

  兰州市政府的4月13日的通报称,从4月11日下午15时开始,工作人员在原兰化公司250万吨/年炼油装置(现芳烃装置西罐区)对面区域、即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自流沟两侧,开挖了12个探坑,从坑内发现大量含油污水(累计抽排含油污水约800吨)。

  4月12日,事故处理方又扩大开挖区域,开挖了14个探坑(其中橡胶厂内3个、橡胶厂北墙外由南向北10个、西沙黄河桥边1个),对坑内含油污水进行了采样。根据环保专家现场初步分析判断,周边地下含油污水是引起自流沟内水体苯超标的直接原因。

  不过,尽管本次发生原油泄漏的区域位于兰州石化厂大门西侧约50米处,但兰州石化厂一位工作人员称,该厂目前并不炼油,只是一个乙烯等化工生产车间。

  经查,该址上原有兰化公司原料动力厂250万吨/年炼油装置,建于1982年,2003年停用,2006年拆除。拆除后,在原址建成现有的40万吨/年芳烃抽提装置,罐区设计分别储存馏份油、轻油、渣油。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教授、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组成员王金生13日上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初步判断,兰州自来水中的苯来源于兰州石化上世纪80年代发生泄漏事故后渗入到地下的污染物。”

  4月13日下午,兰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根据目前的调查情况初步判定,自流沟周边地下含油污水的形成原因有两个:一是原兰化公司原料动力厂原油蒸馏车间R205A#渣油罐,曾于1987年12月28日8时50分发生物理爆破事故,罐体破裂造成90立方渣油泄出,其中有34吨渣油跑料未能回收,渗入地下。二是原兰化公司原料动力厂原油蒸馏车间泵B-113出口总管曾于2002年4月3日发生开裂着火,泄漏的渣油(具体数量当时未统计)及救火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消防污水渗入地下。

  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组成员王金生4月13日说,初步判断兰州自来水中的苯来源于兰州石化上世纪80年代发生泄漏事故后渗入到地下的污染物。自流沟设计寿命到了以后,收缩缝老化,滞留区的含苯地下水通过收缩缝进入自流沟,进而污染到水质。

  广河路上的一位居民称,当地一户人家几年前修房子时,才挖出一两米地基坑,就发现下面居然有油层,且不断渗出含油的污水来。

  这并不是孤立现象。

  经查询,2003年3月,兰州市自来水总公司(记者注:兰州威立雅公司的前身)第二水厂“在二期扩建中发现有大量地下水从地面渗出,无赖只好用抽水机来抽排降低水位。从5月14日开始,抽出的水中漂有少量油花,当时水厂和环保部门领导闻讯后及时赶到现场查看并指导修建了过滤池。后来浮油越来越多(据水厂有关负责人介绍,水中的含油量从刚开始的每升150毫克增加到现在的每升300毫克),仅6月13日一天,施工人员就从抽出的水中过滤清理出8大桶黑油。”

  当时媒体记者在现场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油污气味却令人作呕。仔细观察,排水口周围杂草和沟边均有黑乎乎的油污痕迹。”

  “紊乱”的官方数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兰州官方部门在本次重、特大公共事件中公布的一些关键信息差异,令当地民众对官方机构的公信力提出了疑问。

  这些信息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监测数据的差异,二是关键事件的时间节点差异,三是水质评价标准的可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在官方部门公布的信息有限的前提下,进一步加重了当地民众的不信任感。

  关于监测数据的差异是,4月11日中午,新华社发布兰州市自来水受污染时,援引当地“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称,“10日17时至11日凌晨2时,兰州市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检测发现,其出厂水苯含量高达118微克/升至200微克/升,远超出国家限值的10微克/升”。

  该报道称,“该公司检测显示,4月10日17时出厂水苯含量高达118微克/升,22时自流沟(自来水一分厂与二分厂之间中间段)苯含量为170微克/升,11日凌晨2时检测值为200微克/升,均远超出国家限值的10微克/升。”

  但是,4月11日下午16:30兰州市政府在威立雅公司办公大楼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信息是,“2014年4月11日,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在进行水质检测大分析时,检出出厂水苯含量为78微克/升,超过国家10微克/升的限制标准”。

  兰州市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没有出示这组数据的原始凭证及监测报告。

  兰州市政府公布的数据,与媒体从当地相关部门获得的数据有较大差异,这一数据差异,毫无疑问地引发了当地民众对地方政府公布的数据的不信任。

  其次,在该事件的关键环节的时间节点上,来自威立雅公司宣传部长田华强提供给媒体的时间节点,与当地政府公布的事件处理时间节点,有较大差异,且有逻辑冲突。

  2014年4月10日17时,兰州威立雅公司公布的检测到苯严重超标,但该市正式开新闻发布会对公众宣布自来水苯超标的时间节点是4月12日16:30,历时23.5小时。

  这23.5小时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田华强4月11日在接受国内一家媒体采访时称:前12个小时,是威立雅公司差不多经2个多小时一次检测,直至11日凌晨5时。经过先后4次水质检测,威立雅公司才最终确认4号自流沟第二水厂入水口及第二水厂出水口自来水苯含量严重超标,并报告兰州市政府。

  3个小时后的11日早晨8时,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出现在了威立雅集团。

  再过3小时后,11日11时,自来水厂控制阀开启,切断被污染的4号自流沟,不再供水。

  12时,新华社发稿。

  又过了4.5小时,兰州市政府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有关自来水苯含量严重超标,不能饮用的信息。

  按照官方说法,从威立雅水务集团第二水厂出水口到市区最东边的城关区东岗镇自来水运行需要8.5个小时,这意味着,严重苯超标的自来水早已在15个小时之前,进入兰州市部分市民家庭。

  兰州市政府公布的信息是,“4月11日上午8时,虞海燕在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持召开紧急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兰州市‘4·11’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应急处置。在第一时间,即4月11日凌晨3时起,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向水厂沉淀池投加活性炭,吸附有机物,降解苯对水体的污染。”

  当地一些市民因此质疑,两条信息相比较,意味着兰州市“4·11”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在威立雅公司上报给政府之前就成立了,且在市委书记虞海燕做工作部署之前几个小时,就已经启动了应急预案。这种时间逻辑的错位与混乱,加重了市民的猜忌。

  其三,是当地市民翻出3月8日当地一家报纸在头版头条上刊出的《近日市民反映自来水有异味多部门监测显示——兰州市自来水符合安全饮用标准》一文,从3月6日开始,不断有市民投诉反映自来水有异味,兰州市政府立即安排市环保局、威立雅水务公司、市疾控中心对威立雅水务公司水质状况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取样监测,同时调阅了水源地取水口自动监测数据。

  该文称,“经过连续跟踪监测,自来水厂出水口氨氮数值在0.24-0.37mg/L(国家标准0.5mg/L)之间,浊度在0.35-0.85NTU(国家标准

  目前已经公开的信息显示,今年3月6日,兰州市200多位居民集中反应自来水有异味,一些人开始在网上发帖讨论此事,当地媒体也对此予以报道。今年3月初,兰州市个别散布 “自来水有异味”谣言的人受到处罚。

  当地一家主要报纸4月14日刊发一篇题为《自来水苯超标是否存在瞒报迟报?事故调查小组将调查涉事相关单位及责任人》的文章,援引“兰州市‘4·11’局部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调查小组相关负责人”专访回答称,“4月2日,供水企业发现自来水中苯含量微量超标,含量在1.66微克/升至13微克/升之间。真正发现超标是4月10日下午3时30分左右。随后在11日凌晨,供水企业向兰州市建设部门进行了汇报。兰州市政府接到具体报告是在4月11日上午7时。”

  以此计算,发现超标至当地政府公布此信息,历时长达9天;从“真正发现”自来水苯超标至公布此信息,历时25小时。

  目前还无法进一步确认,当地公开此事件的处理关键时间节点,是否与4月14日当地媒体公布的国务院副总理批示“及时准确全面公布相关信息、应急措施,积极透明回应社会关切,避免造成恐慌,保持社会稳”有关。

  兰州石化搬迁难题

  苯污染的源头指向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这家公司由兰炼、兰化两家公司合并而成,“两兰”是一五时期布局在兰州的重大项目,当时全国156项苏联援建项目有近10项落户兰州。兰炼、兰化落户西固区,是城市上风口,兰石厂落在七里河区。

  处在两山夹一河形势间的兰州市东西狭长,南北都是山,西固区、七里河区、城关区自西向东排开,黄河穿城而过。

  重化工企业都处在城市的上风上水区域,这成为这些年困扰兰州市发展的一大问题。当年西固区、七里河还是人烟稀少的地方,随着城市扩张,城市空间和环境容量越来越小,而兰炼、兰化不断发生的事故也让这两家企业在兰州的名声一直不好。

  “不管是历史还是今天的原因,把企业放在那个地方,首先就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也不符合兰州的自然风向和黄河水流向,到出问题的时候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地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兰石化污染大,而且时有事故发生,很不稳定。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兰州分院原院长程国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选定为水源地几十年后,西固这一带作为水源地已经不合适了,因为化工企业放在上风上水的方向,除了搬迁兰石化之外,兰州市应该将刘家峡作为备用水源地。

  “(与兰州石化相比)兰石厂搬迁成本要低得多,容易多得。”参与部分搬迁工作的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汪晓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兰石厂主要是机械制造,而兰石化是化工,有好多炼化设备不好搬。

  在大型央企的搬迁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在于搬迁成本谁来承担,还有搬迁之后的土地如何开发,利益如何分成等。像兰石化这样占地几千亩的大企业搬迁之后大量土地用来开发,地方政府与企业如何分配利益成为难题。 

编辑:西部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东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中国东部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