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首都北京东南部,距离五环27公里的于家务回族乡东南小海字村,自2013年6月村主任宋长春上任一年多以来,已逐渐告别了“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盖不起房、结不起婚”的窘迫时代,如今的小海字村不仅幼有所依,老有所养,而且确立了打造世界级“养老航母”,建设世界“园林、生态、文化、养老”第一村这一伟大设想。2015年1月8日,在村主任宋长春的带领下,全村老少齐聚一堂,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小海字模式”启动仪式.
小海字村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得益于首都北京的光环,小海字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是它曾经辉煌的一方面原因。在上世纪70年代,这个小村庄曾率先实现全村主要农作物全面机械化,成为全国农业学大寨时期的一面旗帜,被中央评为“北京大寨”的荣誉称号。1977年6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陈永贵及北京市市委书记吴德等国家领导人还曾亲自到小海字村调研指导工作。然而,多年之后,这个东临张凤路,南靠采林路,紧临京津、京沪两条高速公路,交通便利的小海字村逐年萧条,难显当年辉煌。
作为北京郊区2000多个村庄的其中一个,村域面积2900亩,全村共有村民400户,常住人口1080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四分之一,村内老龄化现象严重,年轻生产力稀少,且因为没有支柱产业,年轻人多到外地打工,经济几度下滑,从集体到个人入不敷出,2013年6月份村委会外债200多万,村内低矮平房、危房比比皆是、孤寡老人数不胜数、适龄青年结婚无门、没钱看病无钱上学成为了小海字村的真实写照。
心系村民疾苦,宋长春决定弃商从政,用一种新方式来建设农村,改善乡亲们的生活现状。在对江苏华西村、台湾、泰国等地进行考察后,宋长春带领村委会对小海字村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然后定制了一个宏伟的“三步走”目标。第一步:小海字村通过全面改革,产业定位,利用优势资源,在2年内全面提升人均收入水平,让每一个村民看得起病、上得起学、买得起车、住得起房,达到基本富裕幸福的生活;第二步:3~5年建设完成“海欣家园”工程,初步实现集“养老、休闲、园林、生态、文化”一体的新农村建设计划,让小海字村所有老人甚至周边村里的老人免费养老,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第三步:利用5年时间全面改革小海字村面貌,大力发展新农村经济,打造成“养老、休闲、园林、生态、文化”为主题的“中国第一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小海子模式”。
如今,随着海欣家园”一期工程尾声的接近,宋长春提出的“3个100” 惠民政策( 即实现100个老人免费住养老院、100个危房及适龄青年安置新房和100个下岗职工再就业)已得到有效落实。这是他非常重视的一项措施,更是其建设“中国养老第一村”的基础。
在此次启动仪式上,宋长春提起将小海字村建设成世界“园林、生态、文化、养老”第一村伟大设想时难掩激动之情,他说到:“我将继续以‘村委会解决不了的事,就是村委会的耻辱’为鞭策,以‘老百姓的事就是村委会的事’为核心管理思想,时刻提醒自己为民办实事、实办事,全力以赴,迈出北京通州农村建设的新步伐,步入农村建设的新时代。”(文/王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