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将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也将由此揭开帷幕。在这个春天,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从这里解读中国今年乃至未来五年的发展脉动。
把殷殷期待带到北京
3月2日,清晨,首都北京。空气中略带寒意,但一缕缕微露的晨曦已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首批京外代表团陆续抵京,带来了对改善民生的殷殷期盼。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工商联主席何报翔是第一批乘飞机抵达北京的委员之一。走下舷梯后,他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站在又一个五年发展的新起点上,相信我们国家能够实现平稳较快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升。”未来十年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王炳华委员说:“只要我们科学把握发展规律,挖掘可持续发展动力,还可再创辉煌。”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葛均波委员一到驻地就把自己关进房间,埋头修改提案。“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永远是我的心结。去年我提交了医改提案,今年还要提下去。”
河南代表团代表刚下火车就被记者们围得水泄不通,许多代表不顾劳顿和记者畅谈自己关注的“三农”话题。河南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村医马文芳代表聊起了他最新的调研成果:“这两年,我走访了3个省18个县100个村的100个诊所,发现农村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和乡村医生待遇问题亟待解决,我希望‘十二五’期间这两个问题能有所突破。”
昨天7时整,湖北代表团乘坐Z38次列车缓缓驶入北京西站。作为科教大省,许多代表一下车,就兴致勃勃讲起今年带上会的教育新期盼。湖北民族学院党委书记胡茂成代表聊起他最关心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希望国家能在基础设施投入、特色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上,加大对中西部民族院校的扶持力度,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往、用得上的基层民族人才。”
11时6分,湖南团一百多名全国人大代表踏着轻快的步伐走出南航CZ3123次航班。“这是湖南一些同志经过调研提出的建议,内容是关于如何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问题的,他们特意转交给我,就是希望我在两会这个最高的参政议政平台,发挥点作用。”作为一个14岁孩子的母亲,代朝霞对这次履职格外认真和专注。
参加今年两会的澳门特区代表团共44人,2日中午乘飞机前往北京。五年前,国家“十一五”规划首次把香港和澳门纳入规划内容,而“十二五”规划建议也对港澳未来的发展定位和方向有进一步指引。这是本届澳门特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密切关注的重点。同时,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区域合作文件的出台及实施,粤澳合作亦成为澳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心的议题。
四年来每个春天里,三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走进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带来2.4亿农民工的心语和诉求。我国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今年议案关注的重点是农民工子女入学和空巢老人等问题。“我最关注农民工在城市的住房、培训和子女就学。70后、80初是当前农民工大军的主体,他们的孩子正在或即将进入学龄。希望城市公租房、廉租房能向农民工供应。”来自苏北睢宁朱雪芹,是一位农民工工会主席。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是来自重庆建工市政第一有限公司的农民工康厚明,每年两会坚持不懈的牵挂。
改善民生成提案热点
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即将召开之际,记者探访了本届政协大会提案组。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全国政协机关办公楼,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20多位工作人员围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处理着这些来自全国各地,寄托着厚厚的民生期望的提案。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组副组长刘晓冰介绍,经济类提案预计将占全部提案的一半左右。“委员们提交提案的积极性很高,从去年12月11日开始,提案组迄今收到各类提案数百份,内容涉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科技创新、就业、医改等方方面面。”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未来10年,我国全社会的水利投资将达4万亿元,其中,农田水利建设作为粮食安全的可靠保障,被打上着重号。“如何有效监管4万亿”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上海市委主委周汉民建言,由农民、专家以及媒体记者等组成“第三方监管”。
在众多委员提案中,城市化进程三大弊病房地产化、雷同化、浅层化格外惹眼。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认为,“房地产化”透支城市化潜力。“低头是铺装,平视见喷泉,仰脸看雕塑,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国际大都市。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要形成城市化发展的合理思路,不能遍地开花,搞城市化“大跃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要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浅层化”问题,关键是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东营市蜜蜂研究所所长宋心仿指出,在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脱离实际搞“一刀切”,盲目追求大拆大建,甚至“赶农民上楼”。
民生成为委员代表们不约而同的提案热点。针对当前看病难,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医科大学副校长戴秀英建议,加快全科医生培养步伐。“培养全科医生才能真正缓解看病难,在国际上已形成共识。”西部贫困地区应成为国家全科医生培养工作的重点区域。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认为,在血及血液制品日趋紧张的今天,大力提倡在手术时采用自体血回输,可以为解决血液供应不足“开源”。
用四颗“心”掂量幸福
“幸福感”话题在全国两会即将开幕之际骤然升温。在过去5年里,一系列重大措施相继实施,让“十一五”成为当之无愧的“民生五年”,也彰显着政府“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的决心。结合温家宝总理日前与网民交流时有关“幸福”的表述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部分代表委员“掂量”起他们心中的这幸福“四要素”。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杨先明:我刚刚参加了一次调研,关于治理滇池污染。我想,如果把滇池治理好,还百姓一个好的生态环境,这也是让人们生活舒心的内容之一。
全国人大代表、农民工康厚明:农民工最关心的还是保障的问题,包括我们的医疗、养老、孩子的教育。应该说这些年政府在这方面一直在努力改进,我们打工的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还有问题存在。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安心。
全国政协委员孙贵宝:“能吃的东西很多,敢吃的东西不多。”“可用的东西很多,用着放心的东西不多。”这是当下我们很多人的一种感受,虽然有些夸大,但的确反映出社会上食品、药品安全,以及其他商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农民工康厚明说,从我打工这么多年的经历来看,我对未来还是有信心的。过去这些年,农民工打工的环境、待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同时我觉得,如果政府能把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这件事做得更扎实一些,我们这个群体对未来会更有信心。
一些代表委员也提出了如何才能确立理性的幸福观。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郭子仪认为,社会转型期尤其需要人们树立理性幸福观,正确看待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民生建设,维护公平公正,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另一方面,社会越发展,越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幸福,不片面地把幸福与物质享受联系在一起,不超越自己的实际情况去盲目攀比。”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指出,幸福不仅源于社会为每个成员提供均等的机会、良好的教育、公正的法律、优越的福利,从而不断提升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的幸福指数,更源于个人奋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才能增强个体适应力和承受力,才不至于在时代变迁中为一时利益迷失。
中国两会引来全球关注
两会期间,3000多名记者集聚北京,其中1000多名外国记者格外惹眼。境外记者忙碌的身影,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虽然当前世界范围内新热点层出、老热点依旧,但中国两会仍被全世界所期待。
去年两会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制定了特殊时期的经济发展计划,而今年两会中国政府对这种“特殊时期”的政策做怎样的调整?中国经济仍是备受国际关注的焦点。
“俄罗斯媒体将高度关注中国的两会并及时进行报道,中国现在已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吸引着整个国际社会的目光。”俄罗斯《生意人报》记者加布耶夫说。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国立大学中国问题专家阿尔卡季·谢列布里亚内认为,世界需要一个强大、爱好和平、可以预见的中国。俄罗斯的中国问题研究者对即将举行的中国两会均十分关注,会议通过的决策,将决定这一年乃至未来数年中国的发展方向。
德国《欧洲新报》总编辑范轩指出,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他相信中国会通过创新、节能、环保等手段为世界经济做出更大贡献。“在其他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中国居然出现招工荒,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美国《美华商报》社长周续赓感叹道。
此外,民生问题备受关注。范轩说,今年两会他最关注的问题是,中国如何在经济连续三十多年的长足增长、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惠及更多百姓,切实解决好物价、医疗、住房、教育等重大民生问题,让普通百姓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民生问题将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压倒性”的首要问题。
两会为世界打开了解中国之门。“虽然距离遥远,但希腊人民非常关注中国经济和政治发展情况,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世界影响重大。”希腊议员安杰琳诺普鲁说,“为庆祝中国两会的召开,我特地给远在奥林匹亚老家的父亲打电话,让父亲邮寄来橄榄枝,献给中国人民。橄榄枝代表了希望与和平,预祝中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圆满成功。”(责任编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