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学校很热闹,又到新生入校报到时,学生、家长们东走走、西瞧瞧,兴奋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校园。
16日,新生就要去军训,他们多在宿舍里做出发前的准备。
在三楼的新生宿舍,新华社记者去串门聊天,“90后”的娃们很开朗,一点不掩饰自己的想法,他们对大学生活充满着期望。
记者问起银川来的孙航身上的“行头”时,他很坦言:“我脚上穿的是一百多块钱的运动鞋,买不起洋品牌,太贵了。一天吃饭要20多元,一个月下来开销大约要1000多元。我的家里经济情况一般,压力不小。”“我在初中时假期就到建筑工地去打工,一天挣得到70多元。我们练体育的人,不怕吃苦。”他说进校三天就联系到了一家公司,办了张兼职的会员卡,等他熟悉大学以后,就准备去做兼职。
同室的李翔对记者说,学费大约是8000元,家里向外边借了钱才来到成都的,他说自己也想打工,学费、生活费太高,想给家里减点压,同时多接触社会。
另一位重庆的同学透露自己的家底,爸妈都在当地吃低保,社区很关心他,来大学前也给他办好了相关证明,他希望自己成为特困生,让学校帮补他。
成都体院新生中有一批特招的专业选手,来自云南玉溪的王延发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云南田径队的马拉松选手,说起大学的目标,他希望今后做一名长跑教练。
他读初二就开始参加全国的马拉松比赛,近年,参加过十几场国际马拉松比赛,在北京举行的国际马拉松赛上,他获得过第42名。说起学费,他显得轻松一些:“我比其他同学稍好点,一年前退役时体工队给了几万元。没钱了,就去参加商业马拉松比赛,学费有了,生活费还有余。”说起今后的大学生活,他有点茫然:“我要是没钱了,不知道是否可以请假,外出参加比赛?”
临近中午,记者随新生来到大食堂,这里的饭菜品种很多,素菜每份一元,荤菜3.5元一份,菜品有十几个,小锅单炒一份西红柿炒鸡蛋6元。海南文昌来的几位学生对记者说,川菜味偏辣,不敢沾,为适应,他们的口味也得改变一下。
从江西赣州来的医学系的孙海伦吃饭时,桌前坐着爸妈,他们陪着孩子一起过来。妈妈说,孩子第一次出远门,一家人来送送,顺道来四川看看。与记者聊起大学的食堂,她乐呵呵地说:“学校的生活还算便宜的,我们要了三四个菜,才几十元,我们也放心了。”
记者问起最关心孩子什么?她说,最关注的是学校的食品安全,怕娃们吃到“地沟油”。现在许多地方都出现“地沟油”事件,“我们有点谈虎变色,孩子生活能力不高,最怕学校出现这类事。听说大学食堂是个人承包,希望校方要加大监管力度,杜绝这样恶性情况的发生”。(责任编辑: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