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网-中国东部网:打造中国东部第一主流媒体 网站热线:1399122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资讯 > 正文

著名作家贾平凹与报纸的50年 “穿越纸媒的文学回响”展览盛大开幕

www.cndongbu.cn(2023-05-22)来源:中国东部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展览海报)
 
  现代人的阅读单里很少会再有一份报纸,但对于今天一位文学建树者的成长却深刻记录在曾经的墨香里。贾平凹是陕西文学的领军者,对陕西文学、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影响深远,自上世纪70年代发表第一篇处女作至今,作家贾平凹的文学创作生涯已走过整50年。当墨迹渐隐,互联网将人们浸泡在电子的海洋中,然穿越时光,依然唯有文字能担此任,宣告文学和生命曾经在场。文学是时代的,新闻亦是。那些纸媒上的文学见证,在回望中因记录和收藏而始终有迹可循。


(展出收藏报纸千余份)
 
  5月20日上午,由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和二三里资讯主办的“穿越纸媒的文学回响”报纸收藏展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开幕。开幕式上,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安广文、作家李宗奇、评论家韩鲁华、华商传媒集团总裁王朝阳、陕西画报社张念贻、耦合文化创始人田柔及数十位媒体人等出席。
 
  此次展览由收藏家、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馆长木南从历时20余年的报纸收藏中,遴选贾平凹相关报道资料展出,其刊行时间跨度达50年,收藏报纸几千份,以纸媒的“历史底稿”让观众得以见证一位作家文学人生的变迁。
(活动由木南主持)
(华商传媒集团总裁王朝阳)
 
  王朝阳在致辞中表示,贾平凹个人的创作历史,几乎贯穿了新时期文学的各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留下了自己深邃的印记,其写作变迁既是文学认知的变迁,也是文学观念的变迁,他在写作过程中经历的风雨和风波,也几乎就是这个民族经历的风雨和风波。
  安广文在致辞中高度评价贾平凹作为文学大家的斐然成绩,他表示,贾平凹以其丰实的文学成就与勤奋执着的进取精神,成为中国文坛公认的劳模,也是当代作家学习的楷模。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恰逢陕军东征30周年,举办这次活动意义特别,希望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向老一辈作家学习,牢记国之大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精品力作,努力做大、做强、做亮文学陕军品牌,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贡献陕西文学力量。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
 
  肖云儒致辞说,借此展览致敬贾平凹,致敬老报人和传媒人。作家有三重形象,一是人生的贾平凹;二是文学艺术家的贾平凹,三是社会的贾平凹。这三重形象通过传媒和读者参与其中,三重打造,使得贾平凹这个文学符号成为当代中国文学史和陕西文化版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
  李宗奇表示,文字是时空的承载,历史的代言。媒体历史性地把人们关注的焦点以文字呈现,使人们通过阅读受到教育,又起到了史料的文献作用。木南把全国刊登贾平凹文学作品和各大媒体报道贾平凹的资料都收藏下来,是有一种情感、一种毅力、一种使命担当在其中,那种默默无闻、锲而不舍的精神很令人赞叹。
  张念贻致辞表示,文学不会消亡,它是人的本能,与生俱来。在每个时期,贾平凹总在不断刷新对时代语言的创造,对时代故事的讲述,是特别了不起的。我们陕西和西安报道贾平凹的报纸版面是浓烈的、浓墨重彩的,这与他对这个城市的贡献有关,是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也是这个城市所幸。
  田柔表示,任何一个时代,文学家都应该是这个时代民族文化的代言人。贾平凹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就在于他是普通民众、普通百姓在文学领域当中的代言人,也是中国文学面对世界文学的代言人,所以他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不仅仅是属于他个人,也属于陕西,更属于中国和世界。木南馆长以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艺术的尊重,默默做着对文学鼎力支持,而且是坚韧的支持,才有了这样的展览,让人们从多角度、多视野地看到这个时代的文学家的多层面。
  而更令人期盼的是,此次报纸收藏展只是贾平凹文学创作展览的一个开端,其后将有更多的系列展览推出,也许会包括贾平凹作品版本展、文学全媒体影像展、艺术收藏展等,都将从不同纬度、各种细节出发,对贾平凹的文学探索与艺术生命全方位写照。
(捐赠的100份贾平凹报道报纸藏品)
(赠送《快乐长寿》)
 
  此外,开幕式上,陕西省作协秘书长王晓渭代表陕西文学馆接受木南捐赠的100份贾平凹报道报纸藏品,并向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和木南回赠收藏证书;西安市收藏协会会长马新民向贾平凹先生赠送《快乐长寿》;




  开幕式上,尤其温馨的是贾平凹老师表示,这些报纸记载了一个时代,也记载了一个作家几十年的过程,深深地感激媒体朋友们。这次展览也应当表达的是致敬文学、致敬纸媒,致敬各位纸媒记者。贾平凹在这个当下年青人定义的表达爱意的“520”这一天,为曾经的风雨兼程、一路相伴,为所有文化记者们送上表达谢意的花朵。
 
  据悉,此次展览作为贾平凹文学创作5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将持续展至8月10日,期间免费面向公众开放。
 
  “穿越纸媒的文学回响”!专访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馆长
  木南:致敬作家,致敬媒体      自上世纪70年代发表第一篇处女作至今,作家贾平凹的文学创作生涯已走过整50年。这场别开生面的报纸收藏展,展示的一份一份宝贵的报纸资料,也成为作家创作和当代文学史的证明,弥足珍贵。    促成“穿越纸媒的文学回响”展览顺利举办的背后,需要提到一位特别的收藏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馆长木南。历时20余年的报纸收藏,刊行时间跨度达50年,收藏报纸几千份,这其中的不易可想而知。也正是由于他这份用心和坚持,留下了这份份沉甸甸的“历史底稿”,让我们得以见证一位作家文学人生的变迁。
 
  木南没想到 这一收集就是漫漫二十余年
  木南跟贾平凹的交情近30年,他的收藏囊括了贾平凹文学生命中许多珍贵瞬间。“从一九七四年贾平凹首次见报的文章‘深深的脚印’开始,报纸上刊登的贾平凹各类新闻报道,活动内容,包括一些早期发表的文章,和很多文学前辈给他写的文章等等,听过报纸,能清晰的感受到贾平凹文学创作的过程和变化。我们认为在他文学创作50周年这个节点来进行这场活动很有意义。” 刚开始收集的时候,木南也没有想到,这一收集就是漫漫二十余年。这些年来,他收藏的报纸有自己买的,有跟报社联系得到的,有别人赠送的,但让他印象最深的,还是贾平凹第一份作品见报的报纸。木南清楚地记得,为了拿到这份报纸,他们走遍很多收集点,翻一摞摞的报纸,珍藏版来之不易。木南说:“有句话:百年无废纸,报纸收集很不容易,可越收藏越来劲,越收藏越觉得有意义。”事实上,木南的收藏不仅仅是报纸,还包括贾平凹的众多影像资料,这样跨度50年的集中收藏,十分难得,得到了业内认可。
 
  知道他收藏报纸不易 贾平凹来帮忙
  西部新闻网了解到,在这场展览之前,贾平凹并不知道木南究竟收藏了多少报纸。他只是知道木南一直默默的做这件事。于是这位作家用自己的方式来“帮忙”。    木南笑着说:“收藏最难的是全国各地的报纸,早年间物流没现在这么方便,只能请当地的友人帮忙寄过来,南方周末、广州日报当时都是通过这些方法收集。后来,贾老师知道后去外地做活动,当地媒体有报道的报纸,他会请人帮忙寄回来给我,或者他自己带回来,有一次有份‘参考消息’实在拿不到原报,他请人复印了一份送来给我。”木南还拍了很多贾平凹和报纸的有趣照片,因为贾平凹每天有看报习惯,有一次在工作室,他看到华商报的一张报纸内容后,边看边乐,被木南抓拍到,并留存了这份报纸,“如今看来,这个瞬间非常珍贵,很有历史感。”    谈到这些年收藏报纸的感受,木南很感慨:“每当看完一页页的报纸,见证历史、记录历史,分外感触,作家的文学历程一路走来不易,那些辉煌,那些挫折,那些悲喜交加的历史时刻,都被报纸妥善保存。时间越久,这份致敬之情愈加浓烈!致敬作家,致敬媒体!”
 
  今年将重磅推出交响组曲《平凹》
 
  在采访的最后,木南透露“穿越纸媒的文学回响”这场展览是贾平凹文学创作50周年的系列活动的开启,被木南细心珍藏了二十余载的报纸,将整理出部分藏报捐赠给陕西文学馆,成为馆内研究、收藏的历史文献资料。此外,今年预计还将贾平凹其他相关展览,比如手稿、不同版本展等。并将重磅推出交响组曲《平凹》。    贾平凹的众多文学作品,都充分体现出对家乡、对自然、对人的热爱与关怀,交响组曲《平凹》以这些作品为立意,以交响乐语汇为载体,选编出贾平凹文学作品中的相关词句,或吟或歌、或奏或颂,以丰富的音乐语言,在表达作家人文情怀的同时,抒发人们热爱家园、热爱生活、憧憬理想的美好情愫。据悉,作为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交响组曲《平凹》"的创作目前己近尾声,主创团队正在打磨完善作品,陕西省交响乐协会和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将会联合呈现给大家一部音乐陕军和文学陕军跨界融合的交响乐作品。
  木南简介 木南,书法家、摄影家、收藏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馆长、西安曲江贾平凹馆馆长、贾平凹作品版本收藏研究会名誉会长、全国国学产业研究院陕西分院专家委员、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西部文化技术化创意传播平台”项目负责人。文学纪录片《废都》《秦腔后记》《古炉后记》制片人。在长达20多年的岁月里,跟随当代著名文学家贾平凹,记录与拍摄其文学艺术创作与生活过程,以严谨的史学态度,用敏锐的视角,长期捕捉与记录一位当代文学大家,定格其创作与生活的精彩瞬间,积累了大量丰富宝贵的研究资料。(张栢溪)
编辑:中国东部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东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中国东部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