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消息 (文风 海浪 )河南“90后”小伙程帅帅计划给北大送匾“北京人大学”(意指北大招录本地学生过多,成为“北京人的大学”),被警方带走。按理说,北大等名校的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应该公开讨论,征求公众意见,应该充分博弈,做到利益平衡,毕竟北大是中国人的北大。 河南“90后”小伙程帅帅计划给北大送匾“北京人大学”(意指北大招录本地学生过多,成为“北京人的大学”),被警方带走。记者事后联系上了程帅帅,他说他已经安全到家。程帅帅称,9月10日上午,警方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为名,将他在海淀派出所扣留了近8小时。
把北京大学称为“北京人大学”,是一种带有嘲讽意味的修辞学说法,并不是说就读北大的皆是北京人,而是指北大招录的北京籍学生过多,几乎成为了北京人大学。很显然,这是一种公民的合法表达,这种表达并未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警方不应该扣留,也不应该把其遣送回河南新蔡。
与其遣送新蔡,不如探讨程帅帅为何要给北大送匾“北京人大学”,以及追问“北京人大学”的说法有没有合理之处?前不久,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在其研究课题“大学招生与宪法平等”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广东、安徽考生考进北大的概率只有北京孩子的1%。换个角度理解,北大对广东、安徽学生设置的门槛比北京考生整整高了100倍。
很显然,北大是北京人的北大确实有点夸张,但北京考生考上北京的机会比其他地方考生的机会大很多,是不争的事实,正如程帅帅所说,“我看到学校外的榜单,今年北京文科一本线495分,照这分数我第一年就能上一本了。”而程帅帅经历了两年复读,只考上三本院校。
北大等名校青睐于北京考生,无疑是招生不公的体现,对其他地方的考生实属不公平,因而葬送了多少考生命运转身的机会?网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湖北小伙在北京一建筑工地当小工,偶然间和在建写字楼的设计师聊,没想到他们竟都是1992年参加的高考(那时候全国一模一样的考题),湖北民工当年考了515落榜了,设计师在北京当年考了497上了建筑工程大学。N年后,命运竟是如此差异!这是杜撰还是确有此事,不得而知,但其所直陈的事实不难在现实中找到原型。这个农民工不想荣光地上大学、找到体面的工作吗?谁让你不是北京户籍呢。
北大在北京投放的招生指标比例高,牵涉到招生指标分配这个老命题。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公开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按理说,北大等名校的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应该公开讨论,征求公众意见,应该充分博弈,做到利益平衡,毕竟北大是中国人的北大。
但现实令人失望。而招生指标的背后实际上与户籍制度有关,还牵扯到利益固化的格局,据中国社科院专家曲相霏称,目前部属大学招生名额分配主要体现了三方意志:高校、高校所在地政府、教育部。高校所在地政府非常希望部属大学都能成为当地的大学,招收当地学生越多越好。如果不打破固化的利益格局,就很难做到招录公平。
如今,程帅帅已被遣送回家了,不合理的招录制度何时被“遣送”?以程帅帅为代表的民众所期待的“消除高考户籍歧视”,又何时才能实现?(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