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载荷 各有“神通”
——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孙辉先谈嫦娥三号探测器有效载荷
西部新闻网北京12月13日电 自2日发射升空以来,嫦娥三号探测器已飞行12天,近日将择机月面软着陆。嫦娥三号带了哪些“秘密武器”探索月球?探月工程二期副总设计师孙辉先就此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嫦娥”“玉兔”各有四“宝”
问:此次嫦娥三号飞天带了哪些探月设备?
孙辉先:为完成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地球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等科学探测任务,嫦娥三号携带了八大有效载荷。
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巡视器俗称月球车。经全球征名,我国首台月球车得名“玉兔”号。落月后,着陆器开展就位探测,“玉兔”会离开“嫦娥”怀抱在月面“走”起来开展巡视探测。“嫦娥”“玉兔”各有四件“宝贝”。“嫦娥”上有:降落相机、地形地貌相机、极紫外相机和月基光学望远镜;“玉兔”怀揣: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和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
各有“神通” 审慎遴选
问:这些载荷分别有什么功用?
孙辉先:八大载荷各担重任各有“神通”。其中,着陆器上的降落相机第一个开机工作,在“嫦娥”落月过程中获取着陆区域的光学图像。着陆器上的地形地貌相机除了承担月表地形地貌光学图像的科学任务外,还有一项工程任务——对“玉兔”进行静态拍照和动态摄影。
落月后,“玉兔”的全景相机将对着陆区和巡视区月表进行光学成像,用于对巡视区地形地貌、撞击坑、地质构造的综合研究。此外,它会“回望”着陆器,为之拍下“倩影”。红外成像光谱仪进行巡视区月表红外光谱分析和成像探测,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对月表物质主量元素含量进行现场分析。它们共同对巡视区能源和矿产资源进行综合研究。
嫦娥三号要飞天,很多科研单位都推荐自己的载荷产品。最后经过审慎遴选确定这八件,主要基于四点原则:科学意义重大,技术上可实现,经济上可承受和代表国家水平经得起历史检验。
巡天·观地·测月
问:您刚才介绍了五个载荷,另外三个有何特别之处?
孙辉先:嫦娥三号有三个特殊仪器:月基光学望远镜、极紫外相机和测月雷达,它们能帮助嫦娥三号巡天、观地、测月。
月基天文望远镜,相当于人类第一次把“天文台”架到了月球上,在月球观测星空:近紫外波段在地球上看不到,都被大气吸收了。月基望远镜可以对各种天文变源的亮度变化进行长时间连续监测。我们形象称之为“巡天”。
极紫外相机从月球上能观测到地球赤道附近等离子体层全貌。通过对地球周围的等离子体层产生的辐射进行全方位观测研究,获取地球等离子体层三维图像,有助于了解太阳和地球的相互关系。
月球车上有一台测月雷达。巡视器在月面行走,测月雷达可以测巡视路线上月壤厚度及其结构和地底下30米土壤层的结构和100米深的次表层结构。这个也是国外没有做过的。
最严格的“瘦身”、最严酷的环境考验
问:研制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孙辉先:有两方面困难具有嫦娥三号特色。一是减重,二是适应月面环境。
为减少运载火箭和探测器的负荷,这些载荷在研制过程中都从材料、工艺、集成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瘦身”。比如,全景相机单机重量仅为嫦娥一号相机的十分之一。再如,嫦娥一号、二号上的每个有效载荷都有一个电控装置。嫦娥三号上整合成两个电控箱,着陆器上一个,巡视器上一个。
嫦娥三号落月将是我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月球上昼夜温差极大,所有载荷都面临酷日和寒夜的考验,在研制过程中都把提高环境适应性作为重要指标来攻关。
探索源自求知的欲望 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问:嫦娥三号科学探测有何重大意义?
孙辉先:人类有求知的欲望,探索未知,这是最大的意义。不只中国人,全世界都在探索未知。国际上有月球公约,月球是属于全人类的。有不少记者问,美国都奔向火星了,为什么中国还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做探月。其实,美国并没有放弃探月。中国走了一条自主的探月道路。国家拿出有限的经费支持探月工程,我们就脚踏实地,从绕月到落月,再到采样返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
未来各方面条件允许,我们还要探索火星,探索太阳,探索小行星。这些计划要慎之又慎,逐步实施。
航天探月领域的很多技术都在陆续转入民用。CT检查、保暖服这些老百姓最熟知的东西都是航天技术转化而来的。人类深空探测,最终造福人类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