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网-中国东部网:打造中国东部第一主流媒体 网站热线:1399122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本网聚焦 > 正文

长成的华山·托就的佛

www.cndongbu.cn(2021-01-09)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当大爱渗入一个人的骨髓,那彰显的就是流传千年的根文化,只要将这种文化传播,那我们就找到了来自内心的文化自信。
遇见唐文辉
 
  缘分就是这样,当你见到他时,发现他就是你一直在找的那个人。一日,华山会成会长给我打电话喊道,赶快来!给你介绍个朋友。我匆匆的赶了过去。会长拍了拍那个朋友的肩膀对我介绍说:“唐文辉,陕西最美孝子,当然还有很多职务,我觉得你们应该认识一下”。于是坐下聊了起来,越聊越投机,越聊越亲近,我发现唐文辉身上带的才是这个时代该有的东西。
 
  近几日气温忽然降的很低,但我心里有一团火,就是想见见他。最后终于见面了,桌上一厚摞证书记录着这个人收获的那些辉煌,一厚摞报纸记载着那些曾经的故事,唐文辉给我俩各倒一杯茶,说起了过去的那些故事。

儿时爱的浸染
 
  中国宝鸡岐山,凤凰鸣于此地,出过多少传奇故事,今天这是一个浓浓的关于爱的故事。
  1977年6月1日,在一个叫宋家垚的小村庄,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在了窑洞里,也给整个村庄增添了一片勃勃生机,他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父亲抱着他,听着远处隐隐的读书声,给他起名文辉。
右1——唐文辉

父亲借出家具不用还
 
  文辉的父亲是个木匠,做工精细为人实在,方圆数里的乡亲都喜欢找他做活,因为勤奋的缘故,家里也相对宽裕一些。那个时代当地的农村确实还有家徒四壁的穷苦人家,父亲常常为他们免费打家具,遇到有人家儿子结婚没有衣柜箱家具的,他就把自家的借给他们,常常借了也就不用还了。家里的人问父亲为什么不要回来时,父亲总会笑笑说,我是木匠,自己的还可以做,但借给他们的可是那个新家唯一的家具,如果没有了,就会很多年都没有了。
那时候的家具都是家里的宝贝
 
母亲照顾孤寡老人
 
  他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从文辉记事起,母亲就一直照顾着本村的一位五保户孤寡老人。从文辉上小学开始,母亲就让他每日三餐给老人送饭,他叫这位老人“大婆”,和自己的婆一样亲,这饭一送就是好几年,直到老人去世。现在每年清明、春节时回家还会给老人和自己过世的家人一起扫墓、挂灯、祭奠。
  唐文辉的母亲
 
  父亲的大度,母亲的善良,在文辉的心灵深处撒下了一层暖暖的光,爱与关怀成为他日后的生活中很平常的思想和行动。
 
爱心的红草莓
 
  1993年文辉上了高中,爱好文学的他很快加入了学校的红草莓文学社,因为组织能力和文学造诣强,当选为社长。刚开学,他发现学校不远有一座敬老院,于是他组织文学社200多位社员每逢周末就会轮流为老人洗衣、烧炕、做饭,陪老人聊天,他把每位老人的生日都一一造册,在老人过生日的时候,他们都会精心安排。

全国优秀中学生
 
  1994年周末的一天,文辉带社员们和往常一样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刚进房间,发现一位梁姓老人昏迷不醒,他立刻组织大家把老人送到附近医院,得知抢救需要上千元时,他回家把自己积攒了十多年的零花钱取了出来,并跑回学校和校团委书记协商发动全校师生为老人捐款,硬是及时筹措到治疗费,把老人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因为事迹典型,被学校推荐,1994年6月唐文辉被中央级刊物《半月谈》授予“全国优秀中学生”光荣称号。
  在敬老院一位74岁老人王伯民有一次摸着他的头说,
 
  娃呀!你真是长成的华山,托就的佛!以后能成大事。
 
大学的努力与关怀
 
  1996年,他进入西北大学,因为酷爱写作以及深厚的文学功底,被推选为校团委机关报《金色年华》的主编,那时候他喜欢写诗歌和散文,特别爱写贫苦家庭的励志故事,以及对父母感恩的文章。他还经常向各大媒体投稿,他依稀记得他在《陕西日报》副刊发表的作品“父亲的背影”所得稿费30元还没有在手里暖热,就借给了一个来自陕北已经没有生活费的同学。
  在他的同学中有一个“小个子”,因为身体原因买饭的时候够不着饭台,打水的时候够不到水池,班里的同学不愿和他玩,感觉会丢自己的面子。而文辉却一直陪着他,几年来坚持为他打饭、打开水、晾衣服。为此还买了一辆自行车经常带他的这位好兄弟出去玩,直到现在两家人还保持着家人般亲密的关系,逢年过节一定要相互走动。

陪伴家人走中国
 
  2000年大学毕业后,文辉先在中国劳动保障报担任采编部主任,随后又在新华社内参部担任编辑记者,这也是他喜欢的工作,工作期间他每年的节假日都会安排时间带着父母游历中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他深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义,他希望在父母还能走动的年纪多带着出去走走看看。
 
  他的这一举动也影响了身边的很多朋友,带父母去旅游成为他的朋友圈的一种日常,大家开始比谁陪爸妈时间更长,谁和爸妈去了更多地方。

出国深造
 
  2004年7月,文辉用通过工作四年赚的钱,把自己送到了马来西亚和英国去留学深造。

马来西亚的妈妈中国的儿
 
  在马来西亚学习期间,他担任中国留学生会主席,并和一位70多岁单身张老师结下了母子之情。这位老师没有结婚,也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她替出了飞机事故的妹妹带大了三个孩子。
  张老师特别向往中国,也特别喜欢中国文化,文辉经常带同学一起探望张老师,和张老师一起做饭,一起聊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在的中国,就这样张老师变成了文辉的马来西亚妈妈,文辉变成了她的中国儿子,看着她们之间发的微信,就是文辉吾儿。

关爱流动起来
 
  文辉的性格很容易让他找到需要爱和关怀的地方,他在马来西亚还结识一位叫邓志升的慈善家,经常参与福利院的关爱活动。文辉回中国后,邓先生资助7个马来西亚学生来西安学习,他帮着学生们找了学校,找了住处,照顾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他的一份固定的工作。

让英国了解中国
 
  2005年,他又到了英国,在英国留学期间,他带领留学生为在英的中资企业进行品牌和形象的宣传,同学们说,这样做让他们更爱国,也让英国人更了解中国。

座右铭是惜时如金
 
  2006年7月他学成归国,创办了西安环宇文化交流咨询有限公司,主营国际交流项目。文辉的座右铭是“惜时如金”,贾平凹先生和已故的陈忠实先生曾经为他题词,文辉说这四个字的意思是珍惜自己现在的时间、珍惜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间、珍惜父母还在的时间...




带着爸妈走世界
 
  他给自己定了计划,每年必须陪父母出去走走,而且要走出国门,他先陪着父母走北上广、港澳台、新马泰,然后陪着父母和家人从亚洲走到欧洲,十几年来始终如一的陪着父母出去旅游,单单带父母就去了将近20个国家。文辉说,刚开始父母很操心花孩子的钱,他就说这是做国际项目送的免费卷或是别人邀请,父母拗不过也就去了,当出国旅游成为常态的时候父母也就欣然接受了。



 
来自父亲的自豪
 
  当父亲回到村里,常常坐在门前的石墩上,拿出烟锅添上烟丝点上,抽上一口,云雾缭绕中,给邻里乡亲说着新马泰景致,描绘着欧洲风情的时候,脸上洋溢的是由衷的自豪。

当之无愧的最美孝子
 
  2015年,中国孝文化论坛在西安举办,一位了解文辉的朋友认为文辉绝对有资格参加孝子的评比活动,就将他的事迹推荐给组委会,通过组委会网上投票、专家点评,公示评选他被被评为陕西最美孝子,父母和家人都从家乡赶来,参加了文辉的颁奖仪式,仪式上爸爸拉着他的手告诉人们,我儿就是我们全家的骄傲。
  从2015年起文辉担任了西安市岐山商会副会长,西北大学、西安财经大学客座教授、秦商研究院副院长、西安市宝鸡商会执行会长,并任全国工商联机关报《中华工商时报》陕西站站长,陕西省政协机关报《各界导报》商界主编,陕西省工商联机关杂志《陕西新工商》主编等职务。
  工作期间文辉获得了中、省、市五十多项荣誉和满满一桌子的证书,但他说,在他心中最重的还是那张最美孝子的证书。
唐文辉和中国首善陈光标在一起
 
大手牵小手活动
 
  在担任众多职务期间,他采访及报道了上千位优秀企业家及商会会长,让他念念不忘的是那些把社会责任当做己任的企业家。他多次组织商会举办各类公益活动,其中一场大手牵小手的活动,感动了很多人。
  这是一场组织付费的关爱活动,让一群贫困的大学生带着留守小学生到北京旅游学习,并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孩子们后来回忆说,当国旗在国歌声中缓缓升起的时候,他们内心涌起的是一种难以描述的澎湃和自豪。
 
朋友们经常让他去参加一些表彰活动
 
但他认为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更有用
 
心里更踏实
 
  文辉现在有两个孩子,大的上中学,小的两岁。有一天经常和他一起做公益的大儿子说,爸爸,我要向你学习,还要把你的这种大爱的精神传给弟弟。
  一个家庭父母慈则儿女孝,一个社会人人心中有爱则和顺致祥。愿文辉精神能够发扬光大,让我们的每个家庭都更加和睦,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张栢溪)
编辑:中国东部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东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中国东部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