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网-中国东部网:打造中国东部第一主流媒体 网站热线:1399122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本网聚焦 > 正文

从文明视角看造纸术和印刷术——夏骏访谈肖云儒(之一)

www.cndongbu.cn(2020-07-12)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夏骏:文明史上,一些重大发明几乎成为社会进化的巨大转折点,最近的如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古老的如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人类承载信息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不但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的组织形态、战争的展开模式,而且巨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精神世界与观念结构,所谓“换了人间”。
  
  肖云儒:造纸术的发明意义太重大了。从甲骨文到钟鼎文,到简书,竹简,最后到造纸,应该说前面几次变化中,最本质的一次变化,最带有飞跃性的变化是纸张,甚至于我个人觉得应该把中国这个文字承载历史,划分为叫“前纸时代,用纸时代和后纸时代”,后纸时代就是指现在我们讲的无纸办公,网络时代。
  汉代,我们中国的这个造纸是二世纪吧,但是到了公元七、八世纪已经全国普及了,蔡伦造纸以后,到了七、八世纪也传到波斯中东一带。到了十四纪,就是八百年后,欧洲才流传到这个技术,才开始造纸。由于中国造纸比欧洲或者中东早七、八百年到一千年,这是中国古代文明发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潜在原因。你光有思想不行,这个思想记录不下来,不能用低成本的快捷的方式记录下来,那就可能随风飘逝,所以造纸使得我们文字的承载有了非常简便的一种手段和形式,这是一个。第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传播学上的意义。因为甲骨文也好,竹简文也好,它是一个小众文化,因为它的体量太大,很重,就是学富五车,一个人,五车竹简,那就是大学问家了,其实五车竹简现在可能就是个30万字的一本书,没有多少学科。
  那种体量,那种重量,使得我们的文明不易传播不易交流,所以那个时候的文化文字书写,总是垄断在少数官府朝廷和精英知识分子手里,大众基本上是跟文化不搭边的。那么纸张的出现,使得文明的传播突破小众的限制,进入大众的范围,它对于文明的普及、文明的传播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而且纸张的出现,拉动相关的文学艺术部类,没有纸张哪有中国画呀,没有纸张,没有纸张中的宣纸,中国书法、中国画都是没有的。中国画就是纸张基础延伸出来的,没有纸张哪有后来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
  
  没有纸张,哪有现在的包装页,广告页,等等等等,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和指南针,我并不是贬低,它们属于物质文明建设层面的,是局部的。火药可以用于建设,也可以用于战争,指南针也可以用于交通,也可以用于战争,仅此而已,它是具体行业的。但是纸张和印刷术这两个是全方位的改造了中国文化,这两个发明,它更是在精神文明层面彰显价值,是更重要的。而且,纸张后来就成为我们对于一些理论问题、审美问题、历史问题的信物,这个纸张就跟真实的历史,跟高深的理论,跟最优美的这个审美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信物,我觉得这个造纸是很有意思的。
  
  夏骏:这个印刷术也很有戏剧性,历史上有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当然雕版印刷更早些。按照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有了活字印刷,一个字用木头或者金属材料做成了,可以长时间灵活多次使用,大大节约了原材料成本,也大大减少了刻字的人力成本。活字印刷发明之后似乎应该覆盖性地取代雕板印刷,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在中国后来漫长的时间里,使用量大的,还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术反而在西方引爆了印刷术革命,巨大推动了宗教书本和思想文化的广泛传播。关于两种印刷术在东西方发展差异巨大的原因,您怎样认识?
  
  肖云儒:其实谈纸张应该跟印刷术一起谈,它们的合作就使得文化的批量生产成为可能,没有纸张就没有印刷,印刷更是让纸上字,变成一个可复制的,可批量复制,大规模复制的,这就使得我们的传播,由古代的线性传播,就是奶奶给孙子讲故事,孙子再给孙子讲故事,从线性传播,变成了波形传播,可以形成大量的复制,而且流传广泛持久。
  那么雕版印刷持久的生命力,我始终有一种看法,就是这与中国人尚美有关。我到扬州去考察过,中国人很可能走入一个误区,就是因为过度的唯美。雕版印刷那个刻字人他有现场表演,他是把雕版某种程度上作为篆刻艺术来对待的。而活字印刷本身就有机械化的早期征候,中国人是讨厌这个的,中国人希望一切都审美,应该说当然也影响了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活字印刷我们后来也采用,宋版的也都有采用。但是,雕版印刷变成一种工艺作坊,师承一代一代传承,像瓷器的画,它整个就变成一种艺术流派,包括宋版字的那种,变成一种艺术流派,他不愿意放弃。
  
  中国人有一种偏好,这种偏好由于过度的唯美,反而可能是影响社会文化精神生产力的发展,他不愿意把这个东西完全技术化,可能有这个问题。
  
  夏骏:缺少技术的热情,可能也与文化中对于技术与工匠的轻视有关,加上农业文明时代时间成本不是主要的资源,人力成本又比较低,加上社会财富积累与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对于书籍增长的数量要求也有限,所以,雕版印刷就比较适应古老中国的观念与节奏。当然,这可能也是西方更便捷进入工业化的时候,中国的反应和节奏赶不上趟的一种原因。细想起来,印刷术与文明之间的关系,还是有着丰富的研究空间,也深藏着人类文明的规律和奥秘。
  
  对话嘉宾:
肖云儒
  
  著名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陕西省文联副主席,中国西部文艺研究会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陕西省评论家协会主席。
夏骏
  
  《长江》《汉江》《读书的力量》《秦淮河》《张謇》《颜子》等多部大型纪录片总编导。中华遗产杂志社原主编,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原制片人。
  
  
编辑:中国东部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东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中国东部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