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网-中国东部网:打造中国东部第一主流媒体 网站热线:1399122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本网聚焦 > 正文

重磅:“长安画派”最佳阵容(二)

www.cndongbu.cn(2021-07-31)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长安画派最佳阵容!

最佳阵容!

最佳阵容!

最佳阵容!

在长安画派创立60周年之际,我们特推出“长安画派”最佳阵容,请大家欣赏、品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961年11月3日,《陕西日报》首次报道了陕西6位画家习作展进京展出引发美术界关注并广受好评的情况。正是基于高度的文化自信,陕西的美术创作才以一种昂扬的姿态,展现出独具时代精神和地域风貌的艺术新风,从而被学界认可,长安画派随之诞生。石鲁、赵望云、何海霞、方济众等人的名字,在中国绘画的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他们所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理念,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将繁荣兴盛、中华民族必将伟大复兴这一坚定信念的完美诠释。

60载岁月荏苒,长安画派始终保持沉潜的心态和冷静思索的态度。

60载砥砺奋进,长安画派持续将自己的艺术追求从高原向高峰推进。

60载初心永葆,当代陕西中国画坛群星灿烂、硕果累累、生机勃勃。

在长安画派创立6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再次梳理长安画派文脉,臻选长安画派的经典作品和代表、传承人物,向读者展示长安画派的最佳阵容。这个阵容代表着长安画派的后生力量、代表着长安画派的新生力量、代表着后长安画派的一个最佳组合。而且每一位的艺术创作都各有千秋、独领风骚,彰显着陕西中国画坛不断探索、不断革新的笔墨精神。

这个红色的7月,让我们一起品鉴、欣赏长安画派最佳阵容(第二期)。

王炎林

河南郑州人。196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历任汉中歌剧团舞美设计、西安特艺厂造型设计、西安电影制片厂美术设计。一级美术师。2010年10月30日,王炎林先生在西安病逝。长安画派重要画家,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西安市美协顾问、陕西省文史馆馆员、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陕西中国画院画家、西安中国画院艺术顾问、第6届至第11届全国美展陕西省评委。

他是水墨现实表现主义人物画家中的代表性画家。他的画充满诗的激情和哲学的深沉,充满了自己对社会,对人性的不满和焦虑,宣泄了自己的慈悲心态和不安情绪。他运用西画的元素构成,用大写意的笔触,吸收民间艺术,用如火如荼的火辣色调彰显出来,讽刺现实社会的不良现象,讥讽社会的人格缺陷,与鲁迅异曲同工,以唤醒人们的知觉和灵魂。他以狂傲固执,桀骜不驯的思想,以夸父逐日的勇气,创作了大量"富贾不挂厅堂,官太太不挂卧室"的“野,怪,乱,黑"的作品,与石鲁一脉,独树高标,但可载入中国美术史册的作品。

王炎林 《你猜》

胡明军

1946年生于西安。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画院副院长、陕西书画艺术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省直机关书画协会副会长、陕西省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顾问、陕西省花鸟画研究会顾问、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艺术顾问。

他的作品重神轻形,重意轻象,去追求大肖大巧之美,力图神遇,理性地认识与理解大美不肖的真谛。他的人生是写意的,但关注的是思想与信仰,他在积累是永恒的主题中,习惯于通过对神韵的深层面挖掘来准确的刻画形象,无论是人物、山水、花鸟画都能赋予其人格化的魅力,寓作品神韵于丰富内涵的形象之中。在他的笔下,无应景之作,并以崇高的美德去工作,留下动人一笔,给人们提供了为此精彩这样一部文化启示录。

胡明军 陕北是个好地方 2007年

刘永杰

1950年8月出生,陕西长安人。现为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中国画工作室主任、中国壁画学会会员、陕西国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作品《过年》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丝路风情》(合作作品)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关中金秋》1994年获中国当代工笔画第三届大展三等奖。

古典式的色调所蕴含的哲学意味,他的画,具有历史的深沉、远古的浪漫。虽然他只是表现当代民族的唯美精神,表现灵魂深处的忧伤,但那乡土的情调,渗透在画面的每一笔、每一画中,流畅的线条,使他的画弥漫着音乐的节奏,凝重、深沉,充溢着活脱的气息。他不故做深沉,他的深沉与生俱来。他以西部人物为题材,在人物画的绘画化与诗意化之间寻找艺术创作的着力点,其绘画手法和审美理想的回归是他对一种理想形式的拳拳眷顾与沉默守望。其画作呈现出诗意的唯美,给中国人物画的创作提出了新的思路。他在努力营造一种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找寻一种秩序。他的作品,不是一次性解码的传递,而是关于美的艺术的建构,他是美的忠诚守望者。他坚守在心灵无望的阵地中,寻找绝望中的希望,把性情中的质朴、静穆、严谨、耿介,转化成笔下的线条,将平易、淡雅、规整、纯粹的风格深刻刻画。刘永杰用自己委婉坚定、辞浅意深的人物,为当代中国画坛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营造出新文人画另外一种风景。

刘永杰 《厚厚的土地》 1999年

谢辉

1954年出生,湖南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当代实力派国画家。现任中国西部画院执行院长、陕西省各界书画院院长、陕西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擅长工笔动物画(飞禽走兽)和山水画创作,艺术上得到著名国画家刘文西、杨晓阳、赵振川老师的指点,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的重要展览,并获金奖2次、银奖3次。

他生于湖南,长于西北,既有南人之灵气,又有北人之雄气;既有军人之豪气,又有文人之雅气。观其画,从山能悟高,从水能悟深,从林能悟幽,从云能悟阔。石有韵律,桥有韵度,亭有韵味,船有韵流,气势畅达,情趣高远,韵味生动。他是一位集书法、绘画;工笔、写意;花鸟、山水为一身的实力派画家。

谢辉 渔歌唱晚2018年

杨光利

又名杨光,1955年生于陕北绥德县。陕西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陕西国画院副院长。作品《喂》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晨读》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二等奖。

他钟情于深沉、原始、浑厚、质朴的高原题材,跨越了文化、宗教、风俗、服装、形象的界限,去表现人性共通的真善美。无论画陕北人、西藏人,中国人、印度人,他画的始终都是人的生活,画的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画的是人性。人类的语言可能互不相通,但人性是相通的,画布上的形象是相通的。这是一种形象语言,也是一种艺术语言。他的笔下,不管是对人性的追求,母爱的亘古,形象的刻画,攀登的艰辛,都让人热烈地感受到人世间或人心灵深处最纯美、最真实、最质朴的对大美大爱的呼唤和仰望。他给生活着的人们,给他所追求的艺术,堆起一座山,也是一座高原。

杨光利 《印度妇女》 2016年

王归光

1955年生于西安。自幼习画,多年不辍,师从著名画家赵振川先生研习绘画。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陕西山水画研究会理事。作品《大漠新绿》在陕西省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画展获三等奖;《醉春图》获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优秀奖。作品曾多次见诸报刊,已出版多部画集。曾先后在西安、兰州、广州、深圳、香港、日本等地和国家举办画展。

他的人生与绘画高度统一:在绘画中的立场,同样在生活中不会改变。做人与作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相互辉照。他长期在一种超然的感知里从事绘画,没有外在的动机,更没有绘画之外的关切,就像是西绪福斯式的循环:绘画、生存;生存、绘画。最终绘画和生存是一件事情。不需要外在的认可,只需保持内心的诚实。鲜有人能够像他那样,能够在绘画中获知到无目的的目的所达致的空灵和欢娱。也少有人像他那样,在无分类的压力和约束中,以纯然的态度,返回到绘画根源性的指涉之中。他是画家中的异数和特例。

王归光 叶落归空山 2021年

万鼎

1955年生于西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八届理事,第十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第四届主席团副主席,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研究员。

在艺术上,他是一个爱走极端的人,他的作品要么浓墨重彩,要么素雅淡定。他修炼气质,从情思出发,重视对作品的总体把握,对一笔一画组结的津津乐道。其画多以秦岭山水为主题,风格深厚磅礴,融西北文化、中国传统技法与西洋技法于一体,展现了舒展宽广的艺术意境。他遵循“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艺术创作”的准则,特别推崇去自然中写生,他努力将重彩青绿山水画法和西洋画的色彩处理技巧融合在一起,有意识地将西洋绘画的多层次和中国画的泼墨泼彩语言结合在一起,增加了画面的厚度和分量。青绿山水的鲜活俏丽,扇面小品的素淡虚静,鸿篇巨制的磅礴大气,以及墨线皱点的简约,他开创了北派山水的新面貌。真真如他所言“坦坦荡荡做人,自然而然做画”。

万鼎 《黄河涌进大地回春》 2011年

季秀伟

1956年出生。现为陕西国画院画家,陕西国画院山水画院执行院长,陕西山水画研究会副主席,陕西长安画派研究院研究员。1994年作品《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入选全国第八届美展;2003年,作品《梦回故园》入选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获优秀奖。作品《紫色晨光》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在生活的细微之处,他用画笔再现着他对物象的理解,他用那极具快乐动感的线条,将生活的苦涩化作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那热烈的乡土情怀是如此的鲜明和纯粹,那些触动人的疾线、点染,层层写就的、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无不诉说着他对生活的激情和热爱。那些墨线写就的是他的乡梦、是安放,是个体在有限的生命中对生的意义的拷问和探究,是一条孤独的路。孤独是一个人生命纯粹的状态,历经这种孤独状态洗练的生命,才能发现什么是爱,什么是美。画画俨然成为他生命的表达方式,成为他根植人民生活、根植土地自然的艺术理念的实践。

季秀伟 《润物细无声》 2009年

石丹

1956年7月出生,四川仁寿人。擅长中国画,二级美术师。现任陕西省壁画艺委会副主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87年参加西北五省区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1988年创作北京人民大会堂陕西厅壁画,获全国百花一等奖。1994年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

从漂亮的写意到不再关注漂亮的枯荷;从枯荷又到枯死的胡杨,她“向死而生”的艺术精神,类似于布罗茨基强调的“肯定不是为了尝试重启历史——那已经太迟了;而是退出现实,进入历史,进入童年。”她超越女性角色意识,而直抵生命本原的探究并予以诗性化的诠释;“她的画,语言单纯,富有张力,远离了传统花鸟的悦目,带有一种沧桑与悲壮色彩。她在传统笔墨和现代构成的交融中,总是将具象素材适度抽象化、形式化、虚幻化,按新的美学思维重新组构有意味的形式;不完全弃舍客体形象,却更重视主体的内心视象,重视通感、意会、暗喻;常常以超现实的交迭错落的构图去克服传统写实空间上的平面感和时间上的瞬息感,在新的空间观念中延伸时间。这些,都让欣赏者获得了宽广的联想和深度的审美喜悦。

石丹 《最后的胡杨之一》 2009年

杨季

1957年出生。西安市“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陕西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政协书画院常务副院长,西安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安中国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国画院画家。

在中国画坛,杨季以独特的视域与审美,使自己的笔墨认知呈现出两极分治,左右逢源的艺术倾向,并在画面的建构上,既具有厚重、质朴的气息,又具有文人的超逸与萧散。他以超常的禀赋,清醒的头脑,丰富的学识,诗意的想象,使自己的绘画语境,在学院派及文人画这两种样式的表述中,使自己的艺术世界,呈现出宏阔的视野,博大的情怀,从而在社会的担当中,构筑了他双面的艺术人生。

杨季 《卓玛的节日》 2018年

贺荣敏

笔名一敏,1958年生,陕西合阳人。现为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担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美术教育系中国画教研室主任,中国画系人物画教研室主任,美术教育系主任。

作为黄土画派的中坚力量和代表画家之一,他数十年如一日描绘陕西农民的生存状态,用画笔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和黄土风情,他将绘画创作扎根于黄土之上枝繁叶茂,将生命与灵魂附着于黄土之上生机蓬勃。通过学院艺术与民族、民间艺术有机结合,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笔墨语言。他的作品虽然是随着西方绘画的潮流而趋动,但中国画的传统的河床却在潜藏着,如堆塔直上乃成高,如疏水远源方成流。他画的大小繁简,大多用墨粗野,气是向外激射的,而不是紧缩的,如同在平和中显秦雄,在敦厚中见幽默,好有些若拙的大巧,恰恰体现了关中的风度。而这浓郁的秦风秦韵,质朴的风土民俗以及多方位的艺术探索构成了鲜明的、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他是一位将绘画创作植根于黄土地上的“家园守望”者,是一位将艺术眼光放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大命题上的艺术家,是一位将教书育人、传道授业作为终生职业的老师。毫无疑问,他是当今陕西画坛与画派风格最为契合的艺术家之一。

贺荣敏 《雪原》 1994年

张凌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女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副主任、西安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西安美术学院学术监督委员会委员。

作品《消失与存在——风景系列》是以哲学思辩的心态及抽象的语言,从一个特定角度表现了当今的城市演化。随着发展,越来越多的民居和公共建筑因建设的需要被拆除,曾经的家园何在?在我看来,文明本质恰恰在于过往与时下、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和迭印,它们真正的生命周期是无际的,即便被拆除了,也不会消失,而且必将会长存在我们的感情世界里和灵魂深处的记忆中。

张凌 《消失与存在—风景系列》铜版画

邢庆仁

1960年生于陕西大荔。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89年作品《玫瑰色回忆》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最优秀作品奖”,“新人奖”三项奖项。1994年作品《方圆绿照》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他的作品被画坛誉为“陕味国画”,即有简远畅逸之韵,又不失端肃劲健之势,沧桑里含澄淡,厚重中有丰饶。且惯以雅士情性、文人风骨和平民视角来处理题材、投入创作,自是面目迥异,别具风格。在他忠于这片黄土的创作上,使由“心斋”养出的笔情墨意,已完全剔除了意识形态或文化观念性的东西,只是以纯审美人的主体精神之自由挥洒,聊天似的素言淡语,为我们熟悉的乡村记忆补充一点陌生而又家常化的诗情画意,看似避重就轻,实则别有远意。如此自是秀出班行,独树一帜。他热衷于表现陕西这块黄土地上随处可见的乡间生活画面,没有执意的选择,更没有事后的加工和典型化创造。但也就是在这些普通百姓的平淡人生中,他看到其中蕴藉的淳厚诗意。他无意于拟古或玩味笔墨,却是留恋于一种乡土气息和自然本色的存在。这样的主体精神与语言形态,在北派画风中也确实难得一见,令人刮目相看。

邢庆仁 《长安》 2019年

范华

1961年生,陕西蓝田人。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1998年以来被评为西安市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西安市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西安市文史系统德艺双馨先进个人等。1989年创作《孕育大地》入选全国第七届美展。1990年《高山流水》入选全国林业美展,先后获优秀奖,二等奖。

他生于辖川,自小听林中的风鸣鸟啼,观头顶明月清风倘祥在王维竹里馆前。独坐幽望里,弹琴复长啸,在与这位先贤大师进行无言交流的同时,他顺意播种灌溉着自己的梦想。运用笔墨、色彩、技巧,灵活经营,认真描绘,最终使自然风光之美,欣然跃于纸上。而这些形态各异的泼墨山水作品,不仅寄托着其对故乡的痴爱与感恩,还昭示出传统文脉的回溯与仰望。他的画渗透着传统功力,与新潮派拉开距离,同时也不停地开拓新意念、新意境和新的笔墨语言。他继承了长安画派老一辈画家的平民意识,又有着王维的诗性思维,笔墨形态不同于前代画家们的清明秀润。他的泼墨受“大象无形,大美无言”的启示,追求新的气象和笔墨形态,给人以清远安静的意象。笔下体现更多的是一种现代形式的美感与辆川心境诗意的氛围,在他酣畅淋漓的泼墨运用中,蕴涵着特有的生命柔情。他的泼墨大气。诺大的毛笔,在他手中挥洒自如的程度在今天的中国画界实不多见,着实在画坛上存在着难以复制的独立性。

范华《黄河抒怀》

李玉田

1961年生。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政协各届画院副院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西安市中国画研究会主席、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家、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安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原院长、西安市政协委员。2004年作品《月是故乡明》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10年,作品《香阵冲天祭汶川》获陕西首届美术奖金奖(山水画唯一最高奖)。

画一座山不难,画一汪水不难,难的是画出山与水的灵魂,难的是画出人在面对山与水时的瞬间。他作为新一代的山水画家,艺术视野更趋向于“融汇”,他博采众长,将中国画的笔墨手法与西方的透视关系结合,将传统山水画构图程式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通过勾越与渣染,色彩与光影,形态与神韵创作着大量具有自我特色的艺术作品。画中丰富多彩的层次,以及饱含时代感、新鲜感的视觉享受,令人精神振奋。他是师长,他把对艺术的敬長,对自然的感悟毫无保留地传投给学生,让向往艺术的学子们感受艺术,从而踏上追寻艺术的道路。而他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追求艺术理想的态度,暗合了“澄怀观道”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李玉田身上有着劳动人民的勤奋气质,在老师戴希斌和我们黄土画派的影响下,他一直在追求,在努力,在奋斗。这些良好的品质对他成功有着极大的作用。

《冲天香阵祭汶川》是用许多野菊花来展现生命的哀思和伟大。这幅画组织得好,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都画得很细,也不俗气。在对空间和烟云的处理上,也非常好,这张画我看了都感动,我认为是有水平的。李玉田的山水画,打破了山水画的一般模式,他的画里面有思想内涵。这个画,当时看的时候我就感觉很好,有触动,对人生对人都有感动的地方。画面的处理也很有艺术性,一下子众多的画里面跳了出来,凝结了他自己的认识、思想、艺术修养和技巧提高的方方面面,很值得肯定的。而且画面的浓淡处理也都非常合适,烟云用比较淡的调子,表现出了丰富多彩的东西,给人一种非常美的感觉,向上的感觉。它不老套,有时代感,有新鲜感,给人一种亲切感——亲切感就是人愿意看,再就是美感,看完了有美的享受,让人精神振奋。它还给人一种思考,这种思考能够延伸到境界、思想等深层次的问题。

李玉田 《雨歇林间凉自生》

姜怡翔

1962年10月生,山东海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12月起任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要要作品《密处也寻香》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误听风声是雨声》入选全国第二届中国画展;《有亭深竹里》获陕西首届花鸟画展特别奖。

他喜以淡墨湿笔入手,甚至借助宿墨的渗染,追求构图的奇丽险峻,作品洋溢出化险为夷的画面布局,笔墨平和温润的效果。于是画面华美而不嚣张,富贵而不妖娆,清风朗日,甘淡自知,实为一种心境的写照。他的花鸟画拟人化,,强调精神的存在。运用侧锋横扫,笔墨渐出,形体排列,空间推进,使画面繁复多变,层次分明。而这种绘画语言的层次性,使其绘画中有着含蓄沉着的丰富意味。作品舍形而意求,去智而趣生,笔墨造诣亦多有自得,在朝着平和、清新、典雅的美感方向迈进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可以说,他将笔墨精神融入生活当中,使自己的作品出于自然而非虚空,既有“花非花,雾非雾”的意味,也有“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的感悟。他创作态度严肃,对不同时期的不同感受都通过自己的画作真实表现,作品淋漓尽致的展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他的画风在陕西甚至在全国也是独树一帜的。

姜怡翔 《空谷翠鸣》 2018年

巨石

1962年生于陕西岐山。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成员,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家,黄土画派研究院画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特聘教授。

在巨石作品前面,我们会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他的一幅幅画面,把我们引向大自然,与天地间自由生存的鱼类、飞禽、树木和花草交流,忘却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与浮躁,心境得到舒展。这是我们在欣赏当代画家作品时很难得到的一种审美享受。他的作品之所以不像有些作品那样给我们的视觉和心灵施加压迫感,而给我们以愉悦和欣喜,主要在于他有现代的创作理念,以轻松、平和的心境对待艺术,随性随兴,不赋予自己作品过多的教化功能,而以呈现大自然中花鸟虫鱼形态和神韵的丰美,以传达自己内心的真切感受,启迪人们与它们对话,以至进一步与它们在情感上交融,从中引发我们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巨石 《空山新雨》

沈荣华

1962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二级岗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国画院专职画家,陕西国画院长安画派艺术研究室主任 ,陕西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艺术、社文)专家,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陕西省政府津贴。

他以越人特有的对山水画的灵秀感悟,细心揣摩,汲取被称为“百代标程”的五代宋初山水画以及“元四家”的山水画的水墨技法,在“长安画派”大师方济众的耳提面命指点下,“力追古法”、“血脉贯通”的承传,“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把个“长安画派”的神韵传承拓展、发扬光大,在笔墨的程式化和时空表达的鲜活性之间进行大胆的探索,在画山画水中融入了西洋画技,以求从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之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悟。

沈荣华 《终南阴岭秀》 2020 年

刘星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家。擅长国画山水、花鸟及书法篆刻。长期从事大写意花鸟画、山水画及书法篆刻的教学与理论研究。

刘星是位潜心治艺的实力派画家。不仅在画、诗、书、印、文几方面涉猎广泛、体悟深入,且在中国画的花鸟、山水、人物多科均有过人表现。其山水写生一片苍浑气象,比许多一线的专业山水创作家毫不逊色;其人物偶然涉笔成趣,也令人刮目。在主攻的花鸟画方面、刘星之能工能写,可色彩可水墨,更是不落俗套。在较不重视传统笔墨的西北地区,他的画以十足的文人气息和纯粹的笔墨风格示人,堪称翘楚。

刘星 《终南古寺图》 2020年

刘丹

一九六三年五月二十七日出生。现任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 黄土画派秘书长 硕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老哥俩》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作品《文明从这里走过》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周秦汉唐博大的文化背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艺术创作的状态。艺术家的创作离不开个体生存环境的影响,他绘画作品中的张力、狠劲、豪迈、朴素、幽默、风趣得益于陕北、陕南的人文风情和地理风貌。他画面中表现出的地域标签已不再单一:即不完全像秦岭,也不全完像陕北的黄土地,反而更像是陇南塬和石头地貌的结合部,抑或是陕北地貌和秦岭结合的土石结构——像是把陕北的黄土放到了秦岭的山石里。这种绘画表现的特点就是陕西地理风貌在作品中的展现。

自然是大美,人文是大美,绘画是小美。

刘丹 《丰碑》

王保安

1964年出生,江苏省徐州市人,现为西安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西安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98年被陕西省文联授予“德艺双馨”称号。

立足三秦大地,钟情秦岭的山水、黄土高原的沟垦,尤其对流经关中的渭河有着特殊的关怀。他心中的黄土原,已不是浩瀚与苍劲,荒凉与干枯的纯粹,虽然仍是土原风貌,但他发现了土原的温润和阴柔,并以追光蹋影之笔,柔韧劲健之线条勾勒出的一幅幅画作,那种放纵林整的动感,对自然之美的灵悟,仿佛生机勃勃能召来风云,山水灵秀呼之欲出。他的绘画语言丰富,墨色饱满,突破自我思想的局限,打破前人的笔墨形式,用淡墨的层层积染,来表现绘画对象。他对写意画创作的建设性处理,不仅巧妙规避了写意画原有秩序感不强的短板,还能使那些原本不依附于任何可感知形象的思想观点、意识、概念,在其精妙意象的设置引导下,通过恰当色彩和纯熟笔墨的不断烘托,瞬间爆发出一种呼之欲出的精神传感。可以说,他不仅是个真实、自由的画者,还是个具有集束化思想的勇敢探索者。

王保安 《苍龙独径》 2020年

刘西洁

1964年生于西安。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物画工作室主任。曾任西安美术学院上海分院院长。198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专业。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专业研究生课程班。2020年11月3日,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届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他的画作传承了中国绘画优秀的传统笔墨与技法,又融合了浙派人物明快秀润、浑厚华滋、元气淋漓的写意精神与“长安画派”古雅稚拙、苍厚朴茂、构思巧妙、关注众生、生活气息浓郁的纪实风格。在他的意笔人物画中也若隐若现着一些“现代”乃至“前卫”的元素,如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构成、夸张变形、西画中的斑驳陆离的光影、透视等等。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已不再满足于浅表层象的直观表达,而是将笔触更多地深入当下社会芸芸众生的灵魂深处,更多地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与精神诉求,多了一重人文精神与人道关怀,画作的内涵厚重丰富了,也就更具有了人文价值与实验意义。

刘西洁 《惠风和畅》

李云集

1964年出生,陕西岐山人。现为西安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副主席,陕西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委会副主席。

风动、树动、心动,任凭外界如何变幻,他内心深处始终为艺术保留着一方净土。正因如此,他的画总能传达给人一种轻逸、阳光、干净之感,就连出现在画面中的那些忧郁感伤的情调,也都蕴含着一种豁达的禅意和明丽的愉悦。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轻佻浮夸,他用大量的时间阅读佛教著作,学习禅宗观察事物的方法,通过哲学性的思考和观望,产生出绘画的顿悟。于是,他的画带着那些从内心迁发出的能量,带着新的张力和气象,带着东方文化的神秘,带着一种无以言表的气息,撩拔着人们的神经。而他画家的情怀也被寄托在这似近而实远的理想空间中,精神在游戈,而激荡,时而平和,在淡泊平寂中跃动着无限生机。云开妙吉,处翰墨而无声。华发基理,涵德性而圆明。静观无极,无碍养融。时觉,在在处处清凉图画,即即点点莲花世界。那清风徐徐,正是山水云集。

李云集 《镜心》 2016年

刘沫

1964年生。198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书画师、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报春鸟》杂志艺术总监、陕西省秦汉绘画研究院副院长。其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及全国大展并多次获奖,作品发表于多种报刊杂志。出版有《刘沫画扇》等画集。曾在连云港、兰州、广州等地举办过个展和联展。国画作品多被国外友人及国内收藏家收藏。

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感觉到形似的生动,笔墨的淋漓,张力的对抗,艺术语言的自由与奔放,在气质上的浑厚与壮美。他的作品把对自然的理解、体验与人格精神结合起来,反映的并非自然山水的形貌,而是深刻地揭示了人在自然深层体验中的感悟。同时,也看到他的作品是长安画派的延伸,在继承与发展中把个体创造意识注入作品中,体现了本体进入的探索精神。其作品的生命力正是与人格精神的统一,并揭示出具有个性与共性的内在联系。

刘沫 林泉高风 2020年

刘奇伟

1967年生,河北饶阳人。现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历任陕西省群众艺术馆美术部创作干部,陕西省文化厅美术专干,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副馆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兼任陕西省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陕西长安画派研究院副院长,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等。

他善于从一件事,一段情,一座山,一片林中发现和揭示事物的本质。他善于从平凡普通的事物中探寻美、表现美,通过塑造形象,以其相应的形式传达美的效果。他受过良好的造型训练,他的绘画技法在一定范围内受西方绘画的影响,但是更多的还是民族的东西,可以说骨子里是中国的。他的很多画里充满了陕西传统民间绘画的元素,这一点得益于他多年深入乡村对民间文化吸收和研究。这些相传久远的元素和符号,使他的画里充满了灵性和神秘。他对民间传统元素的吸纳和他学过的西画表现的结合就是一种新的技法,也是他不同于其他人和他独特的地方。是他成功的地方!

刘奇伟 《秦巴山色见苍茫》

乔宜男

1968年生。曾任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西安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员、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所长。

他的画中,有着一种探索的方向,他的画面给人最大的感觉是“重复性”。相似的造型通过版画式的叠展,芦节、残荷伸展成一种极端平面化的视觉形象,点缀一些形象大致相似的鸟禽,别有一番冲击力。他的画面是繁密的,但却显得单纯,是重复的,但却并不机械,从而创造出一种与他人截然不同的叙述方式。或许,这正是他巧妙高明的地方。他游离传统技法深入细枢的局限,用水墨的书性韵味丰富画面,并籍此打破前人不变的最终效果,获得了一种别样的体验,对丰富我们的审美习惯颇具价值。所以说,他的画最具视觉语言的独特性,带有一种不容忽视的当代性。他在艺术创作中追求整体形感却重复排列出一种统一,轻盈的梦幻感饱含现代生活感受的倾诉性,极具视觉张力。他的作品具有超越性的诗意,仿佛是自然属性与工业属性共同作用下人的梦境,为今日中国工笔画坛提供了一种新的体验、新的语言。

乔宜男 《丝路西照》 2020年

王犇

1968年生于西安。西安中国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西安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西安市政协委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委、国家社科基金评委。获陕西省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专家人才称号西安市“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他的国画多以书法草隶线条入画构成山石坚硬、刚毅的样式,用泼墨、积墨方式造成秦岭山川厚重与扎实的画面效果。画面中的留白与墨、色皴染的浓淡契合形成光感,对北方昆仑、祁连、秦岭等山脉的云烟、雾岚做了恰到好处的笔墨交代。由此呈现了秦岭等北方山水,雄伟遒劲中又略显悲凉寂静、空灵神秘的氛围,从而在对人与苍茫山水的对比、与自然亘古的对比中呈现人的渺小和自然的久远,同时也反映了人的精神世界与自然万物、浩瀚宇宙三位一体的中国传统审美与哲学。

王犇 《雪意江山》

屈健

1970年10月生,汉族,陕西洛川人,中共党员,2021年1月任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他侧重于从文人画中去研究传统意义的继承和对自然生活的阐述,故在临池时意气奋发,钩线泼墨干净利落,构图疏密有致,用笔虚实相生,创作出一幅又一幅或春草昆虫、或秋树珍禽、或佳果异花的佳作,体现了传统绘画中习见的水晕墨章,在鲜明的形式感中传达了令人叫绝的笔意墨趣。这使他的作品巧妙地从大自然中提炼并升华出一种力与美的诗情画意,以高尚的审美情怀和自己的语言方式,把传统文人画的意境巧妙地显现出来,体现了画家对美的高度重视,对大自然的高度关注,以及对于生活的高度热爱。

屈健 《陕南春色》

王春良

祖籍河北束鹿,师从马云先生学习中国画。1996年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后又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著名画家姜怡翔先生,2008年获得硕士学位。

王春良完全脱离传统构图赋色的窠臼。他善用长线,揉进现代构成和装饰手段,运用线型组织美感,以疏密、交错等手法布局造势,通过线条的穿插呼应,使画面整体联系,在构图上形成运动感。长线构成的视觉空间,弱化了绘画的叙述性而强化表现性,犹如舞蹈般摇曳多姿。他对线条质量下过苦功,用笔多以中锋,兼施微妙偏锋,表现物象以简寓繁,顾盼生姿;对晕染、皴擦诸法的妙用,让画面愈显生机盎然。

王春良的创作思想,皈依于写意花鸟画核心本质——精神性。在对传统精神积极认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吸收时代基因,使作品呈现出古今杂陈、中外交汇的异彩,用新的审美形态理解传统题材,在传承中开生面,这是中国现代花鸟类画的希望所在。

王春良 《云南印象》

耿齐

1978年出生于河北辛集。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水画研究生,2005年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国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青年美协副主席,陕西省“百青”计划入选者,陕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

他的山水属于北派山水,树石笔法放纵纵肆,墨色浓润、气韵苍浑,线条如铁鞭钓竿富有弹性,用墨大胆层次分明。他喜欢用粗旷方阔的墨块,夹杂抱石皴法泼墨写意。构图大多采用平远、深远,近景、中景、远景墨色分明浓淡有别,他的作品质朴,墨色华滋而意境深远。线用的苍劲、灵动,转折自如又不离乎形;墨法翁郁润泽,与墨色相发相映,融为山水的形态神韵。耿齐始终把握在自己的“点”上,从传统笔墨中求发展,同时在创作技法上对山石的构成、皴法积极探索。他的画,力求倾注真情实感,尽写山水神魂。让人感受到一种苍厚,质朴的气息,线条的凝练、古拙,又大大丰富了画面语言的可读性,展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无穷魅力。他的艺术追求就是要让观众能够愉悦视觉,能够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他是一个寻求传统与自然统一,用自然山水来说话的青年艺术家。

耿齐 《北国风光》 2018年

编辑:中国东部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东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中国东部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