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网-中国东部网:打造中国东部第一主流媒体 网站热线:1399122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本网聚焦 > 正文

《贾平凹传》、《贾平凹》影集首发式暨读者见面会成功举行

www.cndongbu.cn(2017-08-15)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2017年8月13日上午,由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总策划,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中国散文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陕西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贾平凹读书社、西安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局、西安大唐芙蓉园、西安曲江贾平凹馆、西部新闻网共同承办的“贾平凹邀您共读书”全民阅读公益活动第54场——《贾平凹传》、《贾平凹》影集首发式暨读者见面会在西安曲江贾平凹馆成功举行。西部新闻网全程报道本次活动。


《贾平凹传》、《贾平凹》影集首发式暨读者见面会成功举行

首发式活动现场

  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著名文化学者、陕西省政协文教委主任雷涛,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道峻,著名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李星,陕西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宋亚萍,陕西省评论家协会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震,著名评论家、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韩鲁华,著名评论家、北京开放大学创意设计学院教授张亚斌,“贾平凹邀您共读书”总策划、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王立志,西安培华学院理事长姜波,著名文化学者王即之,青年评论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杨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师史雷鸣,原西安电视台新闻部主任李从朴,《陕西日报》主任记者李向红,《西安晚报》文体部主任高亚平,《西安晚报》主编章学锋,西部新闻网总编辑张龙,《贾平凹传》作者孙见喜、孙立盎,《贾平凹传》和《贾平凹》影集策划张孔明,《贾平凹》影集摄影者郑文华,企业界代表程琰,胡永丰,杨玉秀等社会名流及300多名文学爱好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文化名家畅谈曲池文房

首发式活动现场 贾平凹出席并讲话

  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华商报、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西安电视台、阳光报、文化艺术报;新华网、凤凰网、新浪网、腾讯网、西部网、西部新闻网、西安网等众多新闻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
  
  《贾平凹传》、《贾平凹》影集首发式活动是由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和陕西人民出版社联合推出的三大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贾平凹、陈忠实、路遥的“陕西文豪三人传”作品系列活动之一。
  
  《贾平凹传》是国内第一本完整的贾平凹传记,作者孙见喜作为贾平凹忠实而长久的密友,始终零距离注视、现场记录贾平凹文事活动及其鲜为人知的逸闻趣事,以独特的视觉与窥镜式扫描,成就了这部别开生面的文学传记读本。书中对贾平凹60多年的人生经历作了生动叙述,如贾平凹的农家子弟生活和求学时代的风貌、贾平凹的爱情故事和交友逸事、贾平凹的收藏癖好和饮食习惯、贾平凹的个人性格和奇才异思等等,都娓娓道来,真实而生动。
  
  《贾平凹》影集是一部采用第一手原始图片解读贾平凹一步步由文学青年成长为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摄影画册,摄影者则是与贾平凹同时代的著名美术摄影艺术家郑文华先生。他的镜头从贾平凹崭露头角就一直跟踪其后,留下了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历史照片。这部画册从一个侧面见证并再现了陕西文学三十多年的发展、辉煌,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与收藏价值。


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致辞

  贾平凹在致辞中说道:“特别感谢这两本书的作者孙见喜和郑文华,还有陕西人民出版社和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当然老孙的这本书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反复修改过,刚才听他说基本上是重写;文华陪伴我几十年了,在我20多岁的时候,文华就在作协搞摄影,现在俩人都70多了,也从一个文学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变成了著名作家、著名摄影家了。在很多年前,孙见喜写了关于我的一本书,在那本书的座谈会上,我说过,作为我个人来讲,自己一定要努力,因为别人写我,那我就要给那个人争个气,不然写出来啥也不是,别人也嘲笑我,这从某种程度来讲,这是互相促进的一个过程。今天发行的这两本书,对我的意义也特别大,虽然我年龄也大了,但是在以后的岁月里,还得要继续努力,才能对的起这两位作者,才能对得起出版社。
  
  我昨天在另外一个会上谈到了一个观点,就是作为一个作家来讲,你一定要明白自己是从哪来的,这个不是说你的原籍在哪,你父母在哪?而是说你的出身是什么。作家、艺术家一定要明白自己要传承的那个东西,要继承的那个东西。你的文化背景有多大,你后来的发展才能有多大,如果你的文化背景是一片海,那你可能达到浪涛汹涌的境界,如果你的背景是一池水,那你可能是一潭死水,大江大河或者小流小溪,导致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从哪来的,要到哪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加紧努力,争取再写些东西,回报两位作者,回报出版社,回报更多的读者。”

  
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马莉主持活动

  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马莉首先介绍了“贾平凹邀您共读书”全民阅读公益活动的基本情况。“贾平凹邀您共读书”全民阅读公益活动自2015年4月12日启动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已成功举办了53场。活动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兰州等十多个城市,总受益人群达百万人,为推动陕西全民阅活动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元月,“贾平凹邀您共读书”荣获2016年度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二等奖,受到陕西省委宣传部的表彰奖励;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也连续两年被评为“陕西省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


著名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李星致辞  

  李星在致辞中说道:“今天现场来了这么多人,我很高兴,也很感谢大家,我认为还是贾平凹的号召力,也就是贾平凹的著作引来了这么多人的关注,我很骄傲,很高兴。外界都传一句话:‘陕西三大作家陈忠实、路遥、贾平凹都是李星宣传上去的。’对这话我很介意,也很紧张。我觉得人就是水里放的一个筷子,把筷子伸到碗里面,外头那截筷子,和碗里那截筷子好像折断了,就是水里样照出李星跟社会上的李星也不一样,实际上,跟贾平凹本身也不一样,外界的贾平凹跟贾平凹本身也不一样。”

  
陕西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道峻致辞

  黄道峻在致辞中说道:“贾平凹主席的作品我基本上都读了,前年到作协以后,我们经常在一起开会聊天,发现真正要了解一个人就要走进他的心里面,无论贾平凹主席对民族精神的把握,对我们民族的这种挚爱,对民俗文化的熟悉,对当下社会变迁的敏感度,还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我觉得作为一个大家,他都具备了。所以,我内心把贾主席当成老师和挚友,喜欢读他的作品。感谢孙见喜老师,感谢郑文华老师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贾平凹的途径。一本传记,一是让读者通过读传记来了解这个作者的生命历程,更重要的是为像韩鲁华老师,李震老师这样的研究者、评论家提供一个研究贾平凹的资料。为像我一样的挚爱贾平凹作品的读者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平凹老师的人生、哲学思想、道德思想的一个文本。”

  
陕西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宋亚萍致辞

  宋亚萍在致辞中说道:“贾平凹先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他用自己的作品奠定的。但我想弱弱地问一句,读者朋友们,咱们读懂贾平凹了吗?因为曾有相当长的时间里,我觉得贾平凹是读不懂的,现在依然有太多的疑问。他曾经说,他不是一个社会批判者。那他是什么,观察者?思考者?记录者?迷茫者?引领者?说不清道不明。他是现实主义的,但带有那么浓重的魔幻色彩,为什么?为此,我要对大家说,要了解他,可以从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开始。那么读《贾平凹传》和《贾平凹》影集就是一个便捷的途径,有效的方法。创作《贾平凹传》的孙见喜老师是贾平凹先生一辈子的,最忠实的朋友,但他在书中是以仰视的角度来观察和忠实描述了贾先生成长和奋斗的种种细微之处,细细读起来,那个鬼才贾平凹就活灵活现地在书页中出现了。而郑文华先生的摄影集,则把贾先生真实生活中的真实形象原原本本地呈现给了大家。看完那些照片,也许有人会疑惑,就这么一张平凡的面孔和并不健壮的身体,怎么会迸发出那么那么汹涌的创作力!这些疑惑,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两本书中得到解答。”

  
著名文化学者、陕西省政协常委、文教委主任雷涛致辞

  雷涛在致辞中说道:“平凹是一座大山,也是一种力量的源泉,同时,他所释放的能量,不仅在政治界,文化界,在社会各界,都会产生反响。平凹同时也是沃土,他培育出来一批以他为主要对象的作家、摄影家、文学批评家,所以,平凹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段历史上,他的文学成就,他的中国文化,他的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更加认识到他的价值。郑文华先生也是我的朋友,我和他打过一次嘴仗,但是,我们越打越亲近。孙见喜也是我多年的文友,我刚才问他:‘你这个《贾平凹传》和你之前的《鬼才贾平凹》有什么不同?’他说:‘把很多水截出去了。’说明当时的《鬼才贾平凹》是有水的,那么这一次《贾平凹传》没有水分,是干货。我到现在还没有读过这两本书,但是我有一个期待,什么期待呢?第一,我希望这两本书能读到他的文学性,因为我们毕竟是文友,尤其是《贾平凹传》,我们看这个传记的文学性到底在哪;第二,我们要从中间读到他的资料性,因为这次这个是挤出水分之后的《贾平凹传》,我相信,老孙是长期跟随贾主席的,他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这个资料对我们今后研究贾平凹是大有益处的;第三,我期待着这本书的故事性,他肯定讲了贾平凹从年轻时候对文学的追求,到成为我们中国当下的一个文学大家,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我希望这种故事性也带给大家阅读的快乐。”

  
陕西省评论家协会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震致辞

  李震在致辞中说道:”最近大家可能看到陕西的几位顶级的重要的作家的传记都出来了,过去文学界有三座大山、四座大山之说,这几座山都已经树碑立传了。传记,刚才我们黄道峻书记讲的很好,他对个人的影响肯定是这样,我自己也有同感。那么对于文学届来讲,传记我觉的是做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一个基础,第一手材料,所以这是我们陕西文坛的几个重要的收获。
  
  虽然新出的这本传记我还没有来得及看,但是,一般书写者和被书写着有一种文化血缘关系,基本上没有例外。贾平凹老师和孙见喜老师他们都是商洛人,这种有文化血缘的人来做传,肯定有很大的优势,就是书写者和被书写者之间相互的这种理解、体察、体会要深入的多,这点肯定是很多局外人根本不了解这些人的情况,像很多最近研究柳青的人,很多都在刘可风的《柳青传》里找资料,第一手资料,这一点无疑是一大优势,但是,我觉的可能这种文化血缘关系导致写传的人和被写的人之间拉不开一定的距离,所以的话就会导致你看不到更多的东西。这就是说文化上的血缘关系在传记里面会体现出另外一种优势,那我们这种文化上的“近亲”关系,他的优势是太熟悉,太了解,一定能入乎其内,但能不能出乎其外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看,我不好做这评价,但我相信,孙见喜老师这么多年从《鬼才贾平凹》的写作,从这么多年对贾平凹老师的这种观察,他应该一定有更多心得体会和理解。”

    
首发式活动现场

  《贾平凹传》责任编辑彭莘介绍出书情况

  《贾平凹》影集责任编辑左文介绍出书情况

  孙见喜谈《贾平凹传》

  孙见喜在谈到《贾平凹传》时说道:“1985年,我写第一篇关于贾老师的纪实文学时他33岁,这个题材延续了16年。好多朋友问我两个问题,一个是我给33岁的贾平凹写传记性作品,不是冒险吗?我说我不觉得这是冒险,尽管他当时33岁,从他的文学、文字这块,我看到了一个广大的前景。也意味着能看到一个云遮雾罩的山峰,这是其一。其二,我自己对他的文字、对他的审美、对他的故事,我觉得读起来非常重要。对于立传这个话题,我有个人的理解。随着他人生的轨迹,客观描述他的人生道路,和他事业的成就,这样的话,更真切。如果像过去的历史人物,后辈人给他写传记的话,大部分用的是二手资料,这二手资料,有的是需要考证,有的是水分,有的甚至是猜想。相比之下,若是同时代的人跟你交往过,不仅是文字的交往,还有友谊的交往,这样接触的东西,可能会更真切,总比你用第二手的资料可信度更高一些。当然,我跟贾平凹是乡党,是朋友,我可能在中间有更多的,看到他的优点,看到他的长处,但是每一个传记作家都有个人的目光的视野和个人选择的一个价值尺度。作为我个人来讲,更看重贾平凹的这么一个侧面,他所有作品都是从民间视角来描述的,你看了他的作品,他都是从民间视角来看待事件、看待人物、看待背景。第二个他的民族文化立场,从我的角度,我抓住他的这两点,一个平民视角,一个民族文化立场。我来阐述他这样一个复合的复杂的文学体。当然也不排除后辈人写出更多的《贾平凹传》,或者其他的视角,那也是好的。但是目前来讲,我是这样做的,我希望能保留下去。”

  
郑文华谈《贾平凹》影集

  郑文华在谈到《贾平凹》影集时,说道:“以前出了一本书,很多人就说了,这是郑文华个人的一本书,或者说是路遥的一本书,我说都不对;或者说这是陈忠实、这是贾平凹老师的一本书,我说也不对!这是陕西省及全国文学界的一本书,展示了全中国文学界三十多年来大型活动的轨迹,省上的领导三十年换了几届,文学界的文联、作协的领导,所有的作家都在里头,不管你是有名的作家、无名的作家,都在里头纪录着。要自信、要坚持,因为贾老师这本书,就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一直纪录到现在,我没有终止,我自信,我坚持。我也是学习贾平凹老师的那种精神,我的摄影都是从微不足道的小事拍起。有张贾老师为女儿整理衣领的照片,女儿离开他要走的时候,我拍到了那一瞬间。这是一种父爱,一种父爱的表现。贾老师问我什么时候拍的,我说你开会的时候拍的。这本书可以说只是贾平凹经历中很小的一部分,很多的都没有编进去。那天我给贾老师汇报工作的时候,贾老师说以后你再出一本,我说完全可以。不管是作家、画家,就要你自信,你坚持,就能成功。“陕西文豪三人传”里面,贾老师是最后一个获得矛盾文学奖的。我说,是金子都发光,贾平凹这块金子是地下埋得最深的那一个,出来的晚一点。”

  
首发式活动现场

  活动上,还播放了展现贾平凹文学之路的《走近贾平凹》专题片。《贾平凹传》责任编辑彭莘与《贾平凹》影集责任编辑左文分别介绍了两本书的策划、出版有关情况。《贾平凹传》的作者孙见喜与《贾平凹》影集的作者郑文华也分别讲述了这两本书的的创作历程。(文稿由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提供 记者 张丽 文/李浩 摄影/田建国 刘国盛)

  

  六方对话


六方对话

  韩鲁华担任本次讨论的学术主持

  活动上,雷涛、李震、孙见喜、郑文华、张孔明、杨辉围绕贾平凹文学创作方面进行了讨论与交流,韩鲁华担任本次讨论的学术主持。
  
  对话专家:李震
  
  李震:陕西省评论家协会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李震发言:
  
  就像人们说的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不同的传记作家笔下会有不同的贾平凹,孙见喜老师写贾平凹已经20多年了,他本身写贾平凹的传记也是一个发展过程。贾平凹是一个立体的存在,可能从不同的维度看的话,会有不同的结果。我记得孙老师写的最早的《鬼才贾平凹》,民间很多人把贾平凹当成神,贾平凹自己说是农民的儿子,所以说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贾平凹,可能后面还会有更多的不同版本的传,所有的传加起来,才会呈现一个真实的贾平凹。
  
  对话专家:雷涛
  
  雷涛:著名文化学者、陕西省政协文教委主任
  
  雷涛发言:
  
  解读贾平凹将是一个长远的事情,我们不可以说平凹的作品和《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一样,但是,平凹的作品今后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将会留下重重的一页。因为我们当下的作家千千万万,但没有一位作家把40年来我们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的变化、社会的演化用长篇小说的形式加以书写,只有贾平凹,我们阅读一个民族的社会发展史,可以从史学的角度,也可以从政府的文件中,也可以从民间的传说中去了解,但是真正要深入到这个民族的心灵深处,只有文学作品,可以说长篇小说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孙见喜先生的大作和郑文华先生的大作又给我们提供了两把研究贾平凹的钥匙。我衷心希望大家通过这两本书多维度的了解贾主席,还原一个活生生的著名作家贾平凹。
  
  对话专家:孔明
  
  孔明:著名作家、《贾平凹传》、《贾平凹》影集策划
  
  孔明发言:
  
  在陕西,如果说写贾平凹老师,我个人认为,到目前为止孙见喜是不二人选,因为孙见喜从早年,贾平凹老师成名之初,俩人就是朋友,到现在还是朋友,那么贾平凹老师人生,生活之中的许多波折,贾平凹老师的喜怒哀乐,贾平凹老师对文学上的一些认识,还有贾平凹老师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恰好孙见喜是知道的,他其实一直在写贾平凹老师,随着他对贾平凹老师写作经验的积累,他今天写的《贾平凹传》就比过去写的就更理性了,对贾平凹老师的把握更准确,因为有些事情在当年看不清楚,现在其实看的很清楚,这也就是他的优势。郑文华也是我的朋友,这书里有很多摄影的资料是非常宝贵的,因为那是个胶片时代,当年的摄影其实很不方便。而且,他本人又是作协的,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传记是文字,影集是图片,相互都是不可取代的,如果这个摄影作品离开这个传记的文字内容去支撑,它显然是单薄的,但是摄影作品,它在当时的图像记录,文字也是取代不了的,这样的话,两个在客观上就互补。
  
  对话专家:杨辉
  
  杨辉:青年评论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杨辉发言:
  
  2013年的时候,在上海,王安忆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现在有四位作家已经是伟大作家,但是这四位里,只有贾老师是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另外三位有可能变成伟大作家,但是还需要看后面的表现,这三位作家分别是莫言、余华、王安忆。当时说完这句话以后,王安忆还特别感慨,说贾老师写作这么多年来,有一点遗憾,就是还缺少一部真正写出他心路历程的传记性作品。孙见喜老师写贾老师的传记,从最早的《贾平凹之谜》到《鬼才贾平凹》、《贾平凹前传》、《贾平凹平传》,再到今天的这部传记,我觉得这其中的变化,不光是贾老师的写作的变化影响到了孙老师对贾老师的评价和看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孙老师个人的生活体验,他对贾老师理解的变化,也可能融入到这部新的传记里边,所以我对这部作品非常期待。
  
  学术主持:韩鲁华
  
  韩鲁华:著名评论家、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韩鲁华发言:
  
  各位同仁、专家学者对孙见喜、郑文华的文字和摄影的传记的评价都谈的很好。我们现在需要一部像歌德这样的一位作家,对中国100年或200年新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总结性的作品。在当代中国,可能有几位作家能做这种事情,我希望平凹兄下一部作品的时候,能从这一个角度能进行考虑。中国现在不缺名作家,缺的是像歌德、曹雪芹、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些能对一个国家民族几百年的文学史、文学的精神进行“挽疙瘩”式的作品。我最后用一位乡村退休教师的话总结,第一句是贾平凹这个人不得了,第二句是千百年以后贾平凹一定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重重一笔。谢谢大家!


贾平凹为读者签名

雷涛为读者签名

孙见喜为读者签名
  
孙立盎为读者签名
  
郑文华为读者签名  
 

  活动最后,贾平凹、雷涛、孙见喜、孙立盎、郑文华还为热心读者签名。


贾平凹为读者签名

雷涛为读者签名

张萌、王立志和张龙在活动现场

著名文化学者、陕西省政协文教委主任雷涛和西部新闻网张龙

孙建喜和西部新闻网总编辑张龙

西部新闻网总编辑张龙和郑文华

合影

大合影  
 

  近期,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和陕西人民出版社还将举行陈忠实作品活动与路遥作品活动。详情请关注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官方微信。  

编辑:中国东部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东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中国东部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