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网-中国东部网:打造中国东部第一主流媒体 网站热线:1399122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本网聚焦 > 正文

宋玉庆:大海这边有座山--人生回望之红井子、火红的青春岁月(三)

www.cndongbu.cn(2017-08-26)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大海这边有座山-----人生回望
红井子、火红的青春岁月
---------陕西省江苏商会会长、中登集团董事长宋玉庆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路,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柳青的这句话提醒年轻人要珍惜青春年华,选择好人生的方向。我在年轻时候关键的几步路决定了人生的走向,艰苦的工作环境激发了我的奋斗意识,奋斗改变命运;奋斗中寻求突破,走上自学道路,知识助我成功;年轻时遇上好师傅,师傅就像灯塔,指引你走向前方;如果你再有好领导、好同事一路同行,你不成功也会有成绩。我从一九七七年年底走上工作岗位,到一九八三年四月考上大学重新学习深造,五年多时间里,我完成了常人要用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
 
美丽的石油基地
 
        这五年多时间里,在工作上,我出色地完成组织交给我的各项工作任务,年年都是采油三厂的“先进生产者”,另外还被评选为采油三厂的“青年红旗手”,“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荣立三等功,“优秀团干部”,“新长征突击手”。采油三厂组织学徒工提前转正考试,五百多人参加考试,我的成绩是全厂第二名,第一名是李颜庆。在学习上,我首先学习专业知识,学习修井知识,压裂知识,学习机械原理,然后开始对文学产生兴趣,补习初中、高中全部课程。通过自学,我的眼界开阔了,境界提高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获得了丰收。我的学习能力超过了一般人,我摸索出一套自学的方法、记忆的方法,这五年我实现人生第一次跨越。
 
磕头机

        我人生的第一位恩师是沈邦民。
        沈师傅性情耿直,为人忠厚,工作勤奋,德高望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不会洗被子,更不会缝被子,沈师傅亲自给我洗被子、缝被子;上班穿的劳动布棉衣、棉裤太长,师傅就让师母给我改衣服,改的大小差不多;师傅经常从家里带些咸菜给我,一块熬稀饭吃。我最要感谢师傅的是他指引我走上自学道路。一九七八年那个时候,社会刚刚开化,大多数走上社会的年轻人缺乏理想、无所适从、生活无聊。沈师傅见我也和其他年轻人差不多的时候,严肃地操着南方口音教导我:“小宋,不要像别人一样,穿喇叭裤,留长头发,打架、斗殴。” 
 
石油工人维修抢险中
 
         “小宋,你这么年轻。要学习,不学习,没有文化就没有前途,我要是有文化,队长早就当上啦。”
         “小宋,要学修井技术,修井工是油田的医生,没有修井工,油田就不能正常生产。”
         “小宋,要学习机械原理。”于是沈师傅就借我一本《OW-300发动机原理》,我开始第一次接触机械常识。
 
石油工人抢修油井
 
        沈师傅在我的记忆中像长兄、像父亲,他是我人生的第一位恩师,他退休后我们一直有来往,每年我都去看望他,他现在住在北京,今年已经80岁了。
        那时候除了住地的喇叭、收音机外,还没有电视机,也没有什么书籍可读,我每月只能读到一本我们团支部订的《中国青年》杂志和一份党支部订的 “人民日报”。于是我们私下里开始传抄当时的禁书《少女之心》、《蓝色档案》和《第二次握手》。说真的,除了沈师傅指导外,引起我真正走上自学道路和读书兴趣的首先就是这三本书,在那个封闭的年代,能读到这三本书真是人生的大幸,读书太让人兴奋了!尤其是《少女之心》,现在看起来,它就是一本普通的爱情小说而已。
 
齐心协力抢运套管
 
        让我第一次绞尽脑汁来思考问题,是当年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刊登的潘晓文章《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我第一次开始关注自己和祖国的命运。这场全国青年的大讨论是那个时期青年人的思想大解放,是开启有志青年灵魂和智慧的金钥匙。
        一九七八年我用朴素的感情认真工作,获得工作后的第一张奖状,我非常珍惜这份荣誉,我将奖状拿回家给父母看,奖品赠给弟弟。
        一九七九年我开始树立人生理想。我要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当上队长、大队长、厂长,我要光宗耀祖,这是我最初的官本位思想的雏形。
 
长庆油田物探处的放线工周永革

        年轻时的朋友圈对一个人的未来成长至关重要,我在二十来岁的时候接触到马庆生、王公江、李安琪、黄祖兴… …这些朋友对我影响很大,我们一块鼓励,一块成长。那时候,有两位大姐深深影响着我,一位是长庆油田物探处的放线工周永革;一位是身残志不残自学成才的山东女孩张海迪。
 
身残志不残自学成才的山东女孩张海迪

        我看到报纸上周永革的事迹和她亲自给我们作的报告,我热血沸腾,经常组织青年团员做好事,打扫厕所不留名,加班加点从来不计报酬,提水卸煤抢着干,上下班再冷也不抢坐驾驶室,留给别人,我们站在车上;看到张海迪自学成才的动人事迹,我反思一个堂堂的男儿怎么能比不上一个弱女子。那时候,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祖国的春天来了,全国到处都掀起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热潮。告别过去、告别文革,我们迎来了崭新的时代。那时候的中国,是青春中国、万物复苏的中国,歌曲、诗词、电影、小说充斥着我年轻的心,我为之欢呼、奔走、陶醉。“青春啊青春”美好的时光,比那朝霞更加灿烂,比那玫瑰更加芬芳。“太阳岛上”、“哈尔滨的夏天”、“泉水叮当响”、“军港之夜”、“红彬树”、“美丽的心灵”、“纯洁的姑娘”、“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甜蜜的事业”、“金梭和银梭”、“年青的朋友来相会”,这些优美的歌曲至今仍是我心灵的美丽呼喊。我们这代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祖国春天的歌声,滋润我的心田,我们是幸福的人。
 
油田钻井
 
        当年李燕杰教授有一篇演讲录音,鼓舞年轻人成才,他把在校大学生和社会自学青年作比较,说“你们在校大学生是秧田里的苗,我们自学青年是石头缝里的小草,你们有阳光雨露滋润,我们要凭着自己的力量,一点一点往外钻哪。”这句体谅我们的话至今记忆犹新。
        自学是艰难、痛苦、幸福的过程。
        一九七九年春天,当我收到故乡南通戴志祥和徐新民两位同学从大学寄来的书信,我已开始走上艰难的自学道路了。“知识就是力量,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这是我当时的座佑铭。开始自学时,没有老师,真是老虎咬天,无从下口,我就从最简学的读小说开始,规定每天至少读20页书,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同音字。我将每个月的工资计划拿出10元钱买书、订杂志。记得当时我订的杂志有《小说月刊》、《诗刊》、《收获》、《红岩》、《大众电影》、《黄金时代》、《演讲与口才》等十来种;后来开始买书,如《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克利斯多夫》、《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等。这期间我将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都用来学习,将《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熟读两遍,做了数万字的笔记,每一期的《红楼梦学刊》我都认真学习。我开始背《唐诗300首》计划每二天背会一首,上班的时候将唐诗抄在一张纸上装在工衣的口袋里,别人休息的时候,我拿出手抄的唐诗慢慢背,慢慢想象,慢慢理解;后来利用上班间隙时间背成语词典、背歇后语、背格言警句积累语言基础。我发现我自己的记忆力特别好。
 
夕阳中的采油树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们国家特别重视文凭,各行各业刮起了“文凭风”。郭沫若《科学的春天》和胡乔木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对中国未来提拔和使用干部提出“四化”要求,即“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知识化上升到干部使用上的“国家战略”。看来不学习,没有文凭等于没有出路。虽然每年我都是先进生产者,如果没有文凭,就像我师父说的那样,连小队长都当不上,我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在我年轻的岁月里,我生活在社会底层,若要改变命运,选择美好的人生,唯有一条路--自我奋斗。我们赶上了好时代、赶上了从一九七八年就悄悄开始的伟大的改革开放时代,那是祖国的春天。
        在我自学的过程中,万乃毅给了我很多帮助,他是我身边学历最高的人;郭必虎、巫万祥给我很多鼓励,我们一起拉二胡,一起传抄《增广贤文》;沈海燕与我经常一块买书互赠。父亲专门从定边红柳沟为我买了一张写字台用于学习。记得一九八二年我二十岁生日那天,我在宿舍满含热泪写过一篇日记,日记至今未找到,那一天我记得很清楚,虽然已经是夏天了,但大水坑地区下了一场大雪,村枝都压断了。我专程乘车到马家滩新华书店买了一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册作为纪念。很有趣的是1986年我已大学毕业,我路过马家滩新华书店又买了一部马克思的《资本论》,并且用一年时间将《资本论》通读一遍。我发现《资本论》不完全科学,有很多地方需要马克思教授的学生们与我一块商榷,这是我年轻时的狂妄……
 
冬天的石油基地
 
        大水坑实际上没有甜水,我们喝的水是从黄河通过输水管道送过来的,输水管道的起点在石空。输水管道修了150多公里长,翻山越岭来到油田,有两个目的:一是给油田注水,保证原油稳产;二是解决基地上万人生活用水。1981年我们从牛毛井搬到大水坑石油基地,油田建设稳定下来,会战基本结束,企业开始进入基础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的新阶段。电影院,文化宫建起来了,职工宿舍、家属楼建起来了,矿区规划得细致,精美。
        整个生活基地、生产基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长庆油田的发展,大水坑、马家滩等矿区完成历史使命,生活地已经搬进美丽的银川燕鸽湖,那些曾经为油田的创业做出贡献的人们在大城市安享晚年。
 
美丽的燕鸽湖

        那些曾经承载着石油人生活、工作、爱情、梦想的基地,应好好管理,不要一关了之,这不仅是国家的财富,更是我们油田发展的历史。
        不珍惜油田历史的人,不是好人!
        不珍惜油田历史的领导,不是好领导!
        现在是历史的延续,现在是未来的历史!
        我建议工会或者老年组织,能否定期将老石油人组织到大水坑、马家滩、泾川等等老矿区基地看看,让他们看到祖国前进的步伐;让他们产生幸福的回忆和灿烂的联想;让他们切实的自豪一把……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
 
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

        一九八三年四月份,快到21岁生日了。我带着春天的喜悦,带着自学的收获,带着五年多的工作经验,带着油田会战的各种荣誉,离开大水坑。这次离开是一次胜利的离开、主动的离开、难舍的离开。我将要追赶时代的列车、张开理想的翅膀、追寻心中的梦想,我将要把失去的青春岁月补回来!4月18日,当我上完最后一个通宵的夜班后,天蒙蒙亮,回到大水坑,乘车到庆阳参加电大统一招生考试。我不甘心做一个普通人,我要向世界证明,玉庆不是一个普通的玉庆,别人能做到的,玉庆也能做到!再苦再难我也要勇攀高峰。
 
高山上的石油基地

        我离开余家良、牛毛井、大水坑已近三十年了
        三十年前,当我的青春刚刚萌芽
        遇上人生的第一位恩师
        见证了红井子油田大会战,我幸运的早早发现
        祖国春天的故事渐渐展开
        是雄鹰就应该在蓝天翱翔
        是花朵就应该在春天绽放
        生命中的峰火台链接着红井子
        链接着古长城,长城绵延到万里之外
        黄土地和黑石油为我们铸就了宽阔的大路
        我一路前行,艰难、快乐、幸福地
        这五年我实现人生第一次跨越
 
长庆人勇于挑战低渗透极限
 
        带着稚嫩的微笑,伴着青春的歌声
        多少次用泪眼
        回望朝霞映照的钻塔、戈壁、草原
        回望朝夕相处、同甘共苦的弟兄
        回望那片杏树林
        还有白色的小花、红色的荞麦花
        回望那块石油人的墓地
        尽管墓碑已经被岁月和黄沙掩埋
        可在我心中她是我们青春的宿营地
        红井子、火红的青春岁月
        这是我三十年前的起点
        人生本来在每个日出、每天清晨
        每缕晚霞、每轮星月都是起点……
编辑:中国东部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东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中国东部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