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网-中国东部网:打造中国东部第一主流媒体 网站热线:1399122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本网聚焦 > 正文

西安,你缺一首市歌 !十大理由推荐《送你一个长安》

www.cndongbu.cn(2018-09-14)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安,你缺一首市歌 !十大理由推荐《送你一个长安》
它,是《阳关三叠》中的柳色,穿过一千多年的朝雨,还在渭城畔青青如昨。   
它,是《一路平安》中的不舍,越过西方和东方的鸿沟,仍在无数别离的时刻,让老友们泪眼婆娑。
它是回荡在岁月里的那些歌声。
乘一支自己的歌,飞越时空的阻隔,走向久远,是每一个时代、每一片土地的梦。
西安亦如是。 
 
 序章
 
战争年代,一支歌,可以唤起万千勇士。和平岁月,一支歌,可以点亮一片土地。
 
     还记得伏尔加河畔嘹亮的“喀秋莎”吗?无数红军战士在这首歌的鼓舞下,迎来了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最后胜利。为此,苏联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一首歌建造了纪念馆。  还记得西安城里悲凉的“松花江上”吗?多少中华儿女在它的感召下,奔向了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抗日沙场。三年后,又一支“游击队之歌”,传遍中国密密的丛林、高高的山岗,点燃了血肉长城上更多不屈的烽火。   还记得悠扬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如何撩拨起我们跃马扬鞭的雄心吗? 
 
还记得甜蜜的“小城故事多”,让人怎样去寻觅那个没有答案的小城吗?     
还记得“请到天涯海角来”的热情,让多少人千山万水赶赴一个天涯之约吗?
还记得海那边的“外婆的澎湖湾”,让年少的你怎样在白浪沙滩中不愿归去吗? 
还记得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带给一代青年对遥远土地和生活的神往吗?
历史的记忆告诉我们:动人的歌声中,蕴藏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美好的因子,形成磅礴的精神共振,进而转化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歌声是历史的一部分,歌声也改变了一部分历史。
歌声的力量,从杭育杭育的劳动号子开始,到“思无邪”的《诗经》,到古典唯美的《阳关三叠》,到不做亡国奴的《义勇军进行曲》,一直参与推动着中华大地上的历史车轮,驶向更美、更好、更光明之处。 
在人类社会的一些关键节点上,比如一个民族处于战争或发展的重大时刻,歌曲对于民众的感染力和动员力,经常是无出其右者(还记得“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保家卫国吗?)。 
同一个时代、同一个背景下生活的人们,往往会忘却身份、文化的隔阂,共唱一支歌,形成长江大河般的时代之声。
这些歌,是跨越时空的真善美广告,能让逝者重现,可令天涯咫尺。而被歌唱的对象,则在歌声中成为深深划过一代人心灵的印痕,难以磨灭。如同陕北的南泥湾,加拿大的红河谷,西班牙的雅拉玛。
任何一块土地,只要被一首好歌唱过,便是春雨润泽过的原野,欣欣向荣,人心驰往,天地垂青。如同三亚的天涯海角,哈尔冰的太阳岛,呼伦贝尔的大草原。
我们栖居于斯的西安城,有没有这样一首歌?——它用音乐的诗,诗的音乐,讲述着这座城市的故事,让它曾经和如今的芳华,传向更辽阔的时空?
世园会,满城唱尽送长安
 
     2011年,被西安视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突破口的盛会——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万众瞩目中举行。这是我国西北地区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世界性大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在世园会带来的诸多变化中,西安人第一次听到了一首能让全城嗨起来的自己的歌。 
对于西安人,这支歌是备感亲切的。歌中唱到的,都是这座城市如数家珍的那些事、那些人。它又好像有点陌生,那份恢弘大气、文采风流,仿佛诉说的是他们久违了的一个地方。
它是曾经的长安城,如今的西安市的一份礼物。以世园会会歌的名义,送给全世界慕名而来的客。
2009年,受《人民日报》上一首小诗《给我一个江南》的题目启发,诗人薛保勤怀着对古城西安的挚爱,利用工作之余的碎片时间,创作了诗歌《送你一个长安》。
作为一篇文学作品,该诗很快受到陕西文化圈的钟爱。
世园会前,它在众多候选作品中被选为会歌。为了更符合会歌的特点,薛保勤又反复进行了细节的推敲和修改。
著名作曲家甘霖熬了四个通宵为之谱曲,西安世园会会歌《送你一个长安》由此诞生(以下简称《送你》)。
 
送你一个长安
 
蓝田先祖 半坡炊烟
 
骊山烽火 天高云淡
 
沿一路厚重走向久远
 
送你一个长安
 
恢恢兵马 啸啸长鞭
 
秦扫六合 汉度关山
 
剪一叶风云将曾经还原
 
送你一个长安
 
李白杜甫 司马长卷
 
唐风汉韵 锦绣斑斓
 
采些许诗意观照明天
 
送你一个长安
 
秦岭昂首 泾渭波澜
 
灞柳长歌 曲江情缘
 
掬一城山水绿了人间
 
送你一个长安
 
一城文化 半城神仙
 
古都花开 春满家园
 
绘一幅蓝天
 
还有祥云一片
 
绘一幅蓝天
 
还有祥云一片
……
    基于歌曲艺术的传播规律,一首新歌诞生后,首先面临残酷的市场检验。任何名衔、宣传和指令,都不能代替歌曲本身征服市场。即便是官方推行的作品,如果不能入耳入心,缺乏主动的传唱者,同样可能被冷落,终成匆匆过客。
 
通常,《送你》这类背景的作品,易为官方追捧,难被民间待见。但《送你》却一鸣惊人。
 
世园会尚未开始,它就已经成为西安的红歌了。不仅官方在不遗余力地推广,西安的网友们也自发地接力传播。
 
不多久,这座城市的演出场所、广场公园、歌馆酒家、校园和企业,甚至普通的婚礼上,都能听到它微带沧桑的旋律。从嗓音稚嫩的儿童到古稀的老人,学、唱、演这首歌的场面,到处可见。
 
世园会期间,《送你》的会歌身份和歌曲魅力形成了完美的共振。
某合唱团演唱《送你一个长安》
回顾当时各路媒体充斥重要版面和时段的报道,皮匠君总结为以下几点:
学者从中听到了隐没在史海中的大长安、大历史、大文化,看到了隐约在梦想中的大西安、大未来;
宣传者从中听到了西安向世界发出的自信、自豪、自强的宣言,看到了一张闪耀着独特的长安光芒的文化名片;
人文论者从中听到了西安人的幽默和洒脱,看到了千年帝都“一城文化半城神仙”的无处不惊艳;
文学家从中看到了诗性文字与厚重历史结合的力量。朗读这首歌的诗歌版成为这个城市的文学流行风;
音乐家从中听到了陕西音乐元素和流行音乐元素结合的魅力,看到了在本土和外部广泛传唱的希望;
而普通市民,从中听到的是欢乐、自豪、优雅、非凡的自己和城市。人们似乎恍然大悟:原来我和我的城,竟然这般了不起!
更难得的是,世园会的热潮过后,来自西安市民的这种共鸣并没有消逝。《送你》依然余音绕城, 并且渐渐地,沉淀在西安厚重的文化土壤里,成了普通人生活场景的一部分。
 
 市民自发学唱《送你一个长安》
     皮匠君认为,西安人喜爱这首歌的主要原因,是它唱出了一直深埋在他们心里的四方城,唱活了躺在书本里的岁月,唱神了这座城独一无二的精气神。它是一首真正的西安之歌!
     歌中的“一城文化,半城神仙”,不知让多少西安人拍案叫绝,也成了所有媒体绕不开的焦点。这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神来之笔,一语道破了人人心中有、人人口中无的中华历史第一城——长安举世无双的个性魅力。
 
    西安世园会后,除了城市面貌、生态环境的改善,其留下的最难忘的文化遗产,恐怕当属这首《送你》了。世园会6年之后的一天,皮匠君与一众友人聚会。座中一位杂志主编乘兴邀请一位善歌的女性嘉宾合唱,且一定要唱《送你》。低沉的男声与深情的女声次第响起的时候,仿佛应和着他们脚下的千秋之地雄浑而优雅的脉动,如此和谐,美妙。在西安,这只是《送你》寻常的镜头之一。
一首歌改变一座城
送你一个长安成了西安范儿
如果你是一个西安人,《送你》这首歌,你要么听过,要么唱过。但你或许不知道,它问世7年来,已经怎样影响着我们身边这座城市。
无法谢幕的歌。自世园会一曲风行,《送你》便成为西安大型活动文艺演出的常客。不管是中央电视台的中秋晚会,抑或唐建都长安1400年的无人机表演之夜,但凡需要一个代表西安的重量级歌曲,几乎都少不了它。各种基层联欢活动中,它也是市民喜爱的热门;
走进书本和校园。《送你》的歌词,被列入十多种介绍省情、市情的读本,还成为一些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考试的朗诵篇目;
朗读者的挚爱。陕西著名播音主持人,全国“金话筒奖”得主包志坚说,迄今为止,他已经在各种场合朗诵诗歌《送你》不下一千遍;
书法家的宠儿。陕西书协主席,著名书法家雷珍民说,他题写“送你一个长安”的书法作品已超过了500多幅;
本土歌手的热曲。陕西女歌手郝萌演唱该曲后,反响不俗,便将它作为自己演出时的必唱曲目,一唱多年;
 
包志坚、海茵朗诵《送你一个长安》
     将长安“送”到了全国。湖南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大学参加本省的歌咏比赛时,唱的是《送你》,其中一个还获得了一等奖;海南的一个全国音乐节上,外地某省的节目居然也是《送你》;将长安“送”到了世界。中国顶级合唱团——深圳金钟少年合唱团在国际上获得大奖后,回深汇报演出唱的是《送你》。他们还将歌曲作为自己的保留曲目,在厦门国际合唱节再次献唱;将长安“送”给了未来。曲作者甘霖透露,全国得到《送你》授权的合唱团已超过千家。从这个数字中,可以推演出,未来的国内和国际舞台上,还将有多少个“长安”被送出;粉丝遍及各个层面。在百度等搜索,至少有数百个以《送你》为题材的视频节目。除了韩磊等专业歌手的演出,还有上海歌剧院等的合唱版、童声版,以及集体舞、广场舞、古琴、埙等充满自乐意味的民间版本。此外还有不少《送你》的诗歌原作的朗诵视频。
     打开各种年龄、各种身份的市民演唱《送你》的视频,皮匠君最大的感受是,他们太享受这首歌带来的感觉了。这座古老的城市,似乎在歌中忽然醒来,意识到了自己是谁。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为何如今古城的任何地方,你都可能邂逅“送你一个长安”这五个字。它可能是一场演出,也可能是一篇祝福,一次校园朗诵会,一次旗袍秀,一些长安的古诗集纳……送你一个长安,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一种情怀,一种风范,一种境界,一种骄傲,一种标志性姿态,深入了它的寻常巷陌,眉梢心头。
皮匠君认为,借世园会东风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送你》,引发了这座城市沉睡已久的自我意识的一次觉醒。歌声中,西安人更加自信了,古城更有生机了。
 
多少城中市歌飞
锦绣长安却寂寥
不久前,一篇《送君长安歌  再赠昆池画——品读〈送你一个长安〉和〈又见昆明池〉里的薛保勤》,出现在陕西各大媒体和自媒体,引发了诸多《送你》粉丝的共鸣。
他们纷纷留言,表达对歌曲的喜爱。还有读者坦言,自己很早以前就曾建议,可以将《送你》定为西安市歌。
一语惊醒梦中人。 
皮匠君的第一反应,竟是怀疑我国相关制度不容许市歌的存在。然而上网一查,只能用孤陋寡闻自嘲了。
原来,我国至少有20多座城市,有自己的市歌或准市歌。这些城市,大多也是历史文化或旅游名城。
在网上搜索“西安市市歌”,得到的结果为零。无论官方认定的,还是民间"自封"的,都付之阙如。
西安市歌搜索结果
一丝落寞油然而生。在皮匠君眼里,西安,可是中华历史的天选之地,文化巅峰的灿烂之都,大有希望的复兴之城啊。别人有的歌,我们怎能没有?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生地和最重要的人文载体,或物华天宝,或山川形胜,或四通八达,或土地膏腴。一言以蔽之,得天独厚。以地灵聚人杰,遂有土地传奇,大小名城。
市歌,百度解释为城市形象歌曲。代表的是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理想斗志、战斗历程或宏伟目标,代表人民群众的心声,也可以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缩影。
皮匠君认为,市歌,就是一座城市的历史、地理和人文精华在歌曲艺术中的凝结。凝结的果,便是这座城市的魂。越是灵魂丰美的城市,越值得拥有自己的市歌,也越发需要自己的市歌。
优秀的市歌,是只属于一座城市的音乐与诗歌的天作之合。它所蕴含的能量,能让这座城燃市民之情,夺时代之目,流后世之芳。(开篇对此已有论述,此处不再赘言)。
在市歌一事上,我国许多城市早有行动。
皮匠君可以查到的最早记录是,1994年,武汉市人大就通过了在全国征集的市歌《武汉之歌》。
2002年,第二届西湖博览会后,杭州将博览会的会歌《梦想天堂》,定为该市市歌。
苏州的市歌为《苏州好风光》,根据苏州传统评弹曲牌《大九连环》改编而来。词曲都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
苏州好风光
朱虹 - 空
无锡的市歌,自然是那首国人耳熟能详的《太湖美》了。
据说,苏州也曾考虑过将《太湖美》作为市歌,终因和苏州的匹配度不高作罢。
南方还有几座城市,不约而同看中了《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据说南京曾捷足先登,最终却花落扬州市。
茉莉花
宋祖英 -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浏览各城的市歌,其歌名,歌词,旋律,总有一些让人怦然心动之处,让我们对城市原有的认知更上层楼。
从可以搜集到的资料看,下列城市也拥有或曾经拥有市歌:厦门为《鼓浪屿之波》,芜湖为《半城山半城水》,徐州为《一饮尽千钟》,大连为《在海一方》,日照为《日照海天》,景德镇为《我在景德镇等你》,眉山为《中国有座诗书城》。
半城山半城水
丁晓红 - 丁晓红单曲集
哈尔滨的《太阳岛上》,三亚的《请到天涯海角来》,呼伦贝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对城市形象都有过巨大的宣传作用,似乎都有被认作市歌的经历。
 这些市歌中,有官方明确认定的,有无法证实官方认定,似乎是约定俗成的,有能查到不止一首“市歌”的。或特色浓郁,或典雅优美,或通俗易唱,或大气厚重。千种风情,只为一念:唱出一座城最美的芳华。
皮匠君发现,未经官方认定市歌的城市,往往会查到不止一首。显然,这是见仁见智、缺乏定音之作的结果。
事实上,一些名城对市歌的追求从未止步,这使得市歌在当地成为了一个动态的过程:特定年代产生的市歌,随着时代的变迁、认识的不同,不得不随之调整。例如,武汉市1994年就通过了市歌,但该市最近正在推出新的市歌《在此》。
 
在此
韩磊 - 在此
在武汉拥有市歌24年,杭州拥有市歌16年之后,“西安的市歌”似乎还处在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自然状态。
长歌一曲,光辉之城的复兴号角
 
 
西安,是长安的今生。长安,是西安的前世。
前世到今生,拥3100多年建城史,历13朝古都。周秦汉唐,最伟大的王朝最浩荡的烟云掠过的,都是此地。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大都市,也是这里。
如果说,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文明屈指可数的几座高峰之一,那么,长安就是这座高峰上耸入天际的那个雪顶,闪耀,孤高,俯瞰众山小。
这一切,对长安后的西安意味着什么?
是它失去了湣然于世界众城的可能。
虽然,历史的巨震让文明的峰谷沧海桑田,长安变成了西安,它依然是中华文明的显赫坐标,依然是闪烁在中国人记忆中的精神灯塔。
西安,保持一种高度,一种光彩,一种记忆,一种气韵,是它的宿命和使命。它有资格、有梦想、有必要成为中国最非凡的城市之一。即使,它不在辉煌的顶峰,也应该在奔向顶峰的路上。
今天的西安人,正在完成这样的使命。
历史和西安人民开了一个玩笑。曾经处处喜欢与”兄弟城市“成都对标的西安,前些年却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共同机遇中,由于"被耽误的黄金数年",被甩出了几个身位。西安人的内心,那份来自历史的骄傲少了,对于现实的焦虑多了。
看着在中华复兴的大潮中一帆远去的成都,西安该怎么办?
皮匠君认为,想要追赶超越,除了人口、经济、环境等常规驱动力外,还需要一种非常规的驱动力,那就是人心的力量。
西安历史上的盛唐气象,从精神层面而言,无非是一种包容、自信、丰盈到极致的心灵繁华。人心被高度动员,自觉自愿、欢欣鼓舞地融入时代,加入改变城市的劳作和创造中,城市的繁荣还能远吗?
没有这种精神层面的盛大,就没有那个冠绝时代的长安城。
西安要再次崛起于中华大地,同样需要调动人心,营造盛大到极致的精神盛世。
如何再造这种心灵的盛大?
需要我们溯源而上,找到这座城市的灵魂根脉。
长安人心灵的盛大,来源于长安城巅峰时期的文化。它造就了子民精神的富足、高贵,造就了一座旷古的风雅之城,酝酿了“一城文化 半城神仙”的城市奇观。
这座城市,曾走过多少习以为常的文豪诗杰?
 
朗朗着多少脱口而出的千古绝唱?
 
生活着多少舞文弄墨的寻常百姓?
 
萦回着多少《阳关三叠》的多情歌声?
 
舞动着多少霓裳羽衣的飘飖衣袂?
 
闪烁着多少唐三彩的高调光华?
 
春城无处不飞花,这花,何尝不是长安无处不在的风雅!长安回望绣成堆,这绣,更是一座城市灵魂的斑斓!
 
 
而今,霸气往矣,文气犹存。千秋已逝,风雅未休。只是,它们深藏着,如同一块块璞玉,在石头下思念着天日。
 
 
这,就是西安的魂魄所在,是西安之所以还是长安的理由,是长安不论古今未曾改变的本真,是“一城文化 半城神仙”引起无穷共鸣的奥秘。
 
 
人心的力量,来自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来自历史的辉煌,文化的璀璨,积淀的深厚,现实的丰盈。而这些,正是西安无可比拟的优势。
 
 
再造西安人心灵的盛大,皮匠君认为,就要把这些隐藏的东西挖掘出来,散落的东西聚集起来,邀“半城神仙”助阵,让“一城文化”重生。
 
 
有此盛况,何愁西安人不自信?何愁西安人不奋发?
 
 
实现这个目的,当然需要一套系列的组合拳。但其中最现实、最可行、最易操作、见效最快的一个举措,或许就是推出自己的市歌。
 
 
这首歌,必须够厚重,够大气,够风雅,够动人!
 
 
如果说,城市如女子,市歌如簪饰。那么,西安这个历史上的绝代佳人,需要的就是一个大匠打造的精品,而非小家碧玉的佩戴。
 
 
从现实的角度看,西安近年变化迅速,东有浐灞,借世园会成为生态胜地;南有曲江,人文环境已在多年投资后效果卓然;西南有高新,高新科技已然成势,创新力量正在崛起;北有经开,国家级工业区的建设已呈现出聚合之力……
 
而西咸新区的战略性布局,更是彻底打开了西安的想象空间,让城市容量,宜居环境,人口规模,经济布局,都有了更宏阔地规划的可能。
 
 
王永康主政之后,西安奔向国际化大都市的脚步,显然得以加速。
仅2017一年, 就有44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西安。西安破天荒的成为一座有网红之称的城市。
这一切,源于西安从未停止的复兴渴望,更源于国家的战略重视。无论是历史赋予的古丝路起点,还是今天列入的国家级中心城市,无疑都给下一步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政策空间和红利。
一位中国500强企业家近日在西安预言:80年代,中国人民看珠三角;90年代,看长三角;2010年代以后甚至2020年代以后看西三角,而西三角则要看西安。
西安,正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这是千年的一遇,千年的一梦。
西安,想送给世界怎样一个新长安,就需要怎样一首歌。 
这首歌,将成为历尽沧桑的“长安号”上,一张让人心旌摇荡的簇新云帆。
《送你一个长安》:
 
西安市歌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最短路线
 西安的市歌,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皮匠君大胆推荐,《送你一个长安》,就是一首现成的西安市歌。
与其众里寻她千百度,倒不如蓦然回首。
出身于2011年世园会会歌的《送你》,原本就是肩负着城市形象的一首歌曲。在世园会上担当的,其实就是临时市歌的职责。
随着世园会闭幕,《送你》完成了它的使命。但是,西安市歌却依旧始终空白。
皮匠君建议,西安市是时候认真考虑将《送你》定为市歌了。
 
 
 
皮匠君的核心依据,可总结为以下十点:
 
一 市歌是属于一座城市的,市民的认可是检验市歌的最高标准,缺乏市民认可的市歌形同虚设。
 
 
 
一座城市一旦开始寻找自己的市歌,必然产生很多的选项,很多的声音。如果不能确定一个科学的标准,官方和民间,专家和业余,专家和专家之间,常常各执一端,莫衷一是。
这种情况下,如果依然无法找到各方的最大公约数,那么,就应该遵循市民意见优先的原则,即在市歌的确立中,让广大市民的一致性意见占最大的权重。
 
市歌不是城市官方的代表,也不是城市音乐艺术界的代表,它代表的是城市的全体市民,这种性质应该反映在市歌的话语权分配上。
 
持续广泛传唱是大众对“西安之歌”的自发投票。
《送你》堪当市歌大任最值得信赖的理由,是它已被大众广泛接受,长期传唱。
我们可以从这一事实中得到更深长的意味。                                
 
悠悠中华,长安唯一。西安的魅力始终吸引着国内和国际大批粉丝,但是人们缺少一个载体,表达对这座城市的关注和喜爱。另一方面,一曲成功的西安之歌,也是一曲中华灿烂的历史文化之歌。《送你》满足了中国对西安的隐隐期待;       
 
今朝西安,人心思治。天时、地利、人和俱全,市民不再满足于夸夸祖上如何,而是渴望重现城市的历史风华。《送你》与人心深深处的祈愿形成共鸣,不火也难;
 
一城文化,岂能无歌。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与曾经相对落后的自我宣传,造成了城市形象传播的强烈饥渴感。《送你》感受到了这种呼唤,并给予满足;
皮匠君认为,《送你》的巨大影响,可视为全国关爱西安的人们对“西安之歌”的一次主动投票。他们用歌声告诉这座城市:西安,需要的正是这样一首歌。
陕西一位作家对“送你一个长安”的评价/
 
 
既然不能没有它,何妨“临时”转“正式"?
世园会期间,《送你》作为会歌,本就有“临时市歌”的性质。以后的7年,恰好成为歌曲的试金石。
既然它经受住了时间考验,又在“西安大场面”中常常不可或缺,何不就地转正,变临时为正式?否则,它将长期面临以“临时工”身份干“正式工”份内事的尴尬。
名不正则言不顺。《送你》作为普通歌曲发挥的作用,与它作为市歌发挥的作用,绝对不是一个量级的。如果有了市歌的正式身份,相信《送你》在宣传西安的广度和深度上,还会带来更多的惊喜。
仅仅围绕"送你一个长安"的创意,就可以衍生出多少种充满西安魅力的产品和项目?皮匠君想想都激动。
送你一个长安
儿童
浓缩了大西安举世无双的核心价值,充满激励人心的正能量。
一首优秀的市歌,首先要做的,就是体现城市的核心价值,回答好我是谁。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大西安的城市核心价值独步中华,举世无双。
 《送你》从半坡炊烟,周秦汉唐,一直写到如今的大西安,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八百里风云奔来眼底,数千年往事涌上心头。
词曲珠圆玉润,层层递进,既展现了历史之骄,又叙说了今日之美,同时洋溢着当代的秦人之豪,沧桑中饱含激情,回首时不忘鼓舞,昂扬中不失沉稳,写出了大西安无与伦比的辉煌和厚重,梦回汉唐的发展冲动。
寥寥数段,却是一次对西安的大历史、大文化、大今朝和大梦想的准确度量。
毫无疑问,这首歌讲好了西安故事,再现了这里的传统文化精髄,增强了城市的文化自信,充满了鼓舞“市气"的正能量。
 
本土诗人与外地音乐人的合璧之作,音乐性与文学性完美结合。
《送你》在世园会的意义和作用,使它聚集了有关方面能调动的最好资源。词曲作者的创作标准和态度,已经足以达到市歌级别。
词作者薛保勤,是熟悉并深爱西安的本土著名诗人。作品古雅隽永,又不乏时代元素。其深厚的文化积累,丰富的人生阅历,多年的从政经历,为作品赋予了穿越古今、俯瞰当代的视野。
曲作者甘霖,则是国内国际著名音乐人,世园会的音乐总监,创作过大量听众喜欢的音乐作品。
这个组合中,唯一遗憾的是甘霖并非本土音乐人。
但,武汉等为求市歌,曾专门向全国征集。英雄不问岀处,有他乡才子为西安创作,不失为体现西安开放精神的一件好事。
此外,甘霖在创作中吸收了秦腔的音乐元素,赋予了歌曲浓郁的秦地艺术特点,从骨子里保持了城市本色,且又能为大众接受,这才是最最珍贵的。
而7年的万众传唱,是薛保勤词作与甘霖音乐形成绝配的最好证明。
《送你一个长安》儿童朗诵版/
 
歌词风格契合城市气质,又符合大众文化产品的传播特点。
优秀的市歌,其歌词文本一定是语言艺术的精品,且语言风格与城市气质相若。同时,又必须符合大众文化品易于传播的特性。
西安的城市形象,与汉唐王朝在历史上的影响紧密相关。汉文化大气威严,如大赋。唐文化风雅华贵,如唐诗。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决定了市歌也应当取庄严典雅的风格,才与城市的内涵与气质相匹配。
《送你》以四字短句为主,有诗经以来四言的形丽,无六朝以降骈文的虚浮。字字落实处,段段有意境,风雅为骨,文质并重。既不失大气庄严,又颇具汉唐神韵。同时晓畅易懂,符合公众产品的大众化要求。
一首歌送给西安两句经典,传播价值无可估量。
所谓经典,就是在时间的纵轴和空间的横轴上,都能走到不敢想象的远方。
一首诗,会因为一句经典,而千古流传。经典具有最大的传播力量。
市歌,其本质也是媒介。一座城市,希望在歌声中,受到关注,散发魅力,走向久远,于是有了市歌。
“一城文化 半城神仙”作为诗眼,甫一出世便博得满城彩,随后便被人们动辄挂在嘴边。堪称描画西安历史人文的点睛之笔。
而歌名及贯穿全歌的“送你一个长安”,也成为频繁见诸于媒体、文化场所,甚至校园的流行语汇。这六字的深入人心,自然与歌曲的传唱有关,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的大气、开放、雍容、自信、好客,正是人们心目中的汉唐风范。
传播的广度和长度证明,这两句话,已经拥有经典名句的"胚芽"。以之为市歌,将赋予这座城市梦寐以求的传播力。
给大西安一个亮丽的现代城市符号。
从宣传角度而言,西安的底蕴,不是不厚,而是太厚。西安的亮点,不是太少,而是太多。西安的印象,不是不好,而是太散。
提起西安,除了老祖宗留下的肉夹馍和羊肉泡,以及现在的“摔碗酒”等,人们想到的大多只有兵马俑、大雁塔、古城墙这些历史遗存,而我们今人为这座城市创造的东西,却很少能浮上心头。
近年,虽经众多文学艺术家不断努力,但为西安量身定做,能够点亮这座城市的重量级文艺作品,尚属凤毛麟角。
在对外形象上,西安始终没有形成强烈、鲜明、贴身、有调性的宣传符号。
《送你》虽然只是一首歌,但如果将它列为市歌,至少在歌曲艺术这个方面,可以让西安从此有一个亮丽的现代城市符号。
那时,闻《送你》,解长安。歌《送你》,爱西安,自然水到渠成。
避免了苏州市歌等十年难产的弯路,防止口水战。
很多城市大概都有一个梦:一首完美的市歌。正是这个不可能实现的梦,让许多城市的市歌之路坎坎坷坷。
武汉市当年面向全国征集的市歌,今天已被《在此》取代。苏州的市歌在我们眼里很理想了,可是皮匠君告诉你,有一篇文章就叫《苏州市歌十年难产:<苏州好风光>的前世今生》。
 文章讲述,苏州曾经先后考虑过将《太湖美》《好一朵茉莉花》作为市歌,都因各种原因作罢。最后根据传统评弹改编成市歌《苏州好风光》。
 歌曲问世后,虽有四成多受调者赞同,但更多的市民认为它作为城市旅游形象歌曲更适合。
专家更是提出种种意见,如没有时代气息,不适合合唱等,指其不应作市歌。好在,苏州官方最终力排众议,在人大会议一锤定音。
从酝酿到完成,历经漫长的十年。如果没有官方的决心,苏州的市歌,恐怕又一次要止步在舌战的阶段。
可见,期望一首市歌人人满意是不可能的,它一定受到个人的、时代的、地域的局限,甚至传唱者和欣赏者审美的差异也会带来评价的不同。
人民的认可,官方的决心,在市歌的确立中缺一不可。
皮匠君认为,选择《送你》为市歌,显而易见的好处之一,是避免了来自各方的漫长口说战。
 
在民意基础上确定市歌,对西安官方是风险最低、效率最高的选择。
在市歌这件事上,所有的城市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两个矛盾:
1.官方认定的,害怕民间不认可。
市歌是代表一座城市形象的歌曲,这使其天生具有官方性和仪式感。没有官方的认可,怎么代表一座城市?何时、何地以何种身份代表?
同时,没有民间积极传唱的市歌,如同观众寥寥的演岀,名堂越大,越是尴尬。这让每个试图官方确定市歌的城市都头疼。
2. 众口难调,但市歌又必须调众口。
市歌属于城市的每一个成员,每一个成员都有义务和权利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意见。一首让大多数市民无感、甚至反感的市歌是无法想象的。
如何解决好城市个性与艺术共性、不同阶层的审美差异、本土传播与域外传播等矛盾,是对创作者大智慧的考验。
本地人爱唱外地人凉凉,雅得没人唱或俗到难登堂,流行时都唱流行后都不唱,都是市歌推行者不愿看到的。
皮匠君认为,《送你》是解决上述矛盾的最好选择。
7年,从西安到九州,从舞台到生活,歌声愈行愈远,印痕愈久愈深,是对一首歌最大的认可。这证明它经受住了最残酷和真实的岁月和人心考验。
如果今天的西安选择了它,将让我们的市歌之路,不必再像兄弟城市那样,十年磨一剑,霜刃尚难明。或者仓促推出一歌,喧嚣过后终归沉寂。会少走很多弯路,少冒很多风险,更重要的,是争取了时间,赢得了效率,还节省了宝贵的行政资源。
如是,所有热爱西安的人们,必将闻弦歌而知雅意,以更丰沛的心灵,更由衷的自觉,更坚定的脚步,更美好的憧憬,为这座城市歌唱,劳作,创造。
尾声
没有永恒之声,完美之歌,但有时代之声,城市之音,人民之歌。
让一首好歌代表这个时代我们的城市,就是献给未来的最好礼物。未来自会有未来的歌。
如果你是一个西安人,或者,像西安人一样爱着这座城市,那么,请在下面的调查中投下你的一票。
无论赞成还是反对,皮匠君都向你致敬。
在这座伟大的城市里,没有一个人微不足道。即使,你平凡如昔日踟蹰街头的一名皮匠。只要你发声,就在改变着这座城市。
千万个你的声音,就是历史,就是未来。因为,这座城,属于你们。
(附)皮匠观点:
 
一首理想的市歌应该是什么样的?
作为一个非音乐人士,皮匠君敢于对如此重大的公共命题发言的自信来源于:每一首优秀的歌曲,创作者是专业的,但歌曲的终极裁判者是非专业的。这是歌曲这种艺术最伟大的地方,最独特的魅力。
并不是所有的歌都有打动人的力量,更不是所有的歌都不随岁月消亡。
我国各个城市各种特点的市歌,在皮匠君看来,固然是该城市的有关方面集结人才用心打造的心血之作,但是以最终的成品而论,并非个个都是精品。有个别一些,传唱度和影响力明显不足。
在皮匠君看来,一首理想的市歌应该是这样的:
一、以歌代言的城市代表——体现城市的核心价值(我是谁)
每座城市之所有成为这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不同历史逻辑。这当中,沉淀着城市的核心价值。
比如,北京、西安的是历史上的政治文化地位,苏杭是地理人文稀缺性叠加,三亚是天涯海角的魅力,呼伦贝尔是草原的雄浑美丽……
所谓当行本色,对于每一座城市是不同的。写历史古城当厚重,写山水名城当秀丽,写文化名城当典雅,抓不住这些,便会失去市歌的代表性,只是一首与这座城市有关的歌而已。
二、紧跟时代的城市先锋——体现城市的时代精神(今天的我)
城市不仅是属于历史的,也是属于今天的。市歌当然是今天的人唱给今天的人听的,不能没有当代的元素。
一座城市在当代社会最重要的地方是什么,它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角色是什么,它的精神气质是怎样的?这些需要概括成一种歌曲的语言,向时代传播。市歌必须承担起这个职责。
三、珠联璧合的歌中珍品——文学性和音乐性的完美结合(为什么唱)
市歌由歌词和乐曲组成,前者是文学,后者是音乐,结合在一起,还有个搭配度的问题。好词无好曲,或好曲无好词,都不能成为一首好歌。
优秀的市歌,其词曲就是天造的一对,地设的一双。
四、鼓舞人心的心理专家——具有积极的情感或心理作用(现实作用)
歌曲,都是诞生在某种特定的历史需要下。或战争年代的动员,或和平时期的讴歌,或劳作之余的娱乐,或影视作品的需要。
能够流传下来的好歌,其共同点,无不是调动听众心中美好的情感,对主观和客观世界产生了某种积极的影响。
一首市歌同样应当具备这样的特质,它应当是有利于这座城市的美好明天的,有利于鼓励城市居民的奋斗精神的,有利于市民对城市更加自豪和自信的。
作为城市之歌,个人色彩太浓,或情绪基调低沉,显然都不适合。
五、登高望远的城市智者——城市发展共识的梳理者(我向何处去)
歌曲的片言只语,万口传诵时,便是巨大的思想共鸣。能否把握全局,站在历史和未来的高度,对创作者,尤其是词作者的修养、格局、阅历,及其对城市的关注和研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此五种要求兼备,便是皮匠君眼中的中国好市歌。
 
编辑:新闻网西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东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中国东部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