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网-中国东部网:打造中国东部第一主流媒体 网站热线:1399122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本网聚焦 > 正文

贺茅:“圪梁梁”开出的“山丹丹花”   

www.cndongbu.cn(2018-09-19)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讯 (记者 张栢溪  文/邬跃飞)他迷恋歌声,从流行歌曲到陕北民歌,他对着黄河唱,站在山上唱;在音乐方面,他天赋过人,把唱歌当作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梦想,潜心学习,终从幕后走上了艺术大舞台;在全国各大民歌赛事中他获奖无数,但他不忘初心,怀揣着一颗艺术的种子,带着让家乡的音乐唱响全国各地的信念,一路高歌……在业界他的头衔很多,但他喜欢别人直呼他的名字--贺茅。

 
  从小对音乐感兴趣
 
  贺茅,今年30岁,府谷镇西山寨人。20世纪九十年代,网络还不发达的时期,填充磁带式的录音机算是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当时的歌曲还不是很多,一盘磁带要翻来覆去的听,即便是这样,人们还是对录音机播出的声音充满了无限的遐想。贺茅开始接触音乐是在他八岁的时候,当时磁带也比较贵气,父亲喜欢听歌,当时家里面仅有的一台录音机,天天都在重复播放红楼梦的主题曲和往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经典歌曲的磁带。每天听重复的歌曲,贺茅却从来没有厌烦,反而对录音机里面的歌声如醉如痴。
 
  90年代初,市面上开始流行“随身听”,相对于笨重录音机,“随声听”无疑成了众多音乐爱好者的心爱之物。对于喜欢听歌的贺茅来说,能拥有一部“随身听”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事情。经过再三央求,父亲还是从自己为数不多的工钱里省出一部分满足了他的心愿。时年10岁的贺茅也拥有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台“随声听”。“回想起自己的少年时光,基本都是在听音乐中度过的,同龄人用零花钱买零食、买玩具,我攒得零花钱都买了磁带。”贺茅说,那个时候,听歌已经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特别是一个礼拜仅有的两节音乐课是他最期盼的课目。
 
  贺茅即便是那么喜欢流行音乐,也从来没有当着众人的面张嘴唱过,只是自娱自乐,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当时自己喜欢音乐的事情在父母亲看来就是贪玩儿,根本没有当回事。那种喜欢程度只有自己才能体会。”贺茅说,自己也从来没有向父母提及要选择音乐这条路,只是默默地听歌,默默地喜欢音乐。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初中,让他记忆最深刻的是初中第一节音乐课,在舍友的强烈推荐下他首次在众人面前展露歌喉。胆怯、内向的性格,根本没有什么台风而言,被迫无奈,他硬着头皮,第一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完整地唱完一首《我的中国心》,三尺讲台成了他人生中第一个舞台。在大多不重视音乐课的同学中,贺茅的歌声赢得了音乐老师的称赞。这样一次小小的鼓励,让喜欢唱歌的贺茅无比满足,更加坚定了他对音乐的喜爱。也是这样的一次经历,让他开始勇于表现自己,不但听歌,在熟人面前也会主动唱上两嗓子。在听歌方面,除去听内地歌手的歌曲,他慢慢开始接触港台明星的歌曲,有意识的拓宽自己理解歌曲风格的路子。“也许是喜欢音乐人的那种自由状态,每当歌声响起就觉得生活充满希望,浑身充满力量。”贺茅说,“这兴许就是兴趣的力量吧,越听越喜欢,感觉沉浸在歌声中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
 
  结缘陕北民歌
 
  初中三年级毕业,一心想学习音乐专业的贺茅背着家人选择了辍学。本想追求自己热爱的音乐,但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当时父亲考虑到周遭亲戚大都从事医疗行业,工作体面,薪水又高。就悄悄在绥德卫校给我报了名,让我毕业以后从事医务工作,希望我能有个稳定的工作。”贺茅回忆说,当时自己也能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即便不喜欢最终还是听了父亲的话。在绥德上学的日子,贺茅一直都没有放弃音乐。得知他喜欢听歌,一次闲聊中,一个比他大6岁的绥德籍舍友向他推荐了陕北民歌曲目:《赶牲灵》《兰花花》《圪梁梁》,让他试着听听。“当时自己17岁,电脑才刚刚兴起,当打开电脑放出《赶牲灵》这个曲目时,听了第一句,自己一下子就被吸引了。瞬间觉得这才是真正能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歌曲。”贺茅说,这种曲风就像是久违的老友,熟悉又陌生。瞬间觉得自己之前所接触的歌曲都是一些皮毛。这才是真正符合自己内心追求的歌曲种类。也正是这一听,贺茅开始接触陕北民歌,并且喜欢上了陕北民歌。
 
  那段时间,他把自己能搜到的陕北民歌听了个遍,陶醉其中,感觉自己遇到了真正的音乐。“当自己不断地去接触音乐的新领域,愈发觉得自己的渺小,自己的浅薄,感觉音乐的世界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天空,有幸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一种品类。当时就想一门心思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最终还是决定二次辍学。”贺茅说,回想起自己的辍学经历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后悔,文化素养是一个人长足发展的基础,包括自己也吃了不少知识欠缺的亏,以至于后来自己30岁毅然决然地选择再次踏进校门学习。
 
  初次走上音乐求学路
 
  再次辍学回家后,与父亲沟通无果。父亲对他的辍学也无可奈何,就打算买个运煤货车让他去当司机。然而,年龄未满18周岁的他,无法考取驾照,拉煤当司机的营生暂时被搁浅。待在家里的日子更无聊,每天定时定点跑去黄河边练嗓子成了他的“主营业务”。
 
  当时一张关于民歌手高巧萍的碟片十分畅销,听说她居住在府谷,贺茅就开始四处打听这位老师的居所,想拜师学艺,帮他辅导专业知识及演唱技巧。经过一番打听,他得知高巧萍老师在县职业中学任教。“当时得到这个消息十分欣喜,感觉自己离音乐的道路更近了一步。”贺茅说,为了证实高老师确实在县职中代课,当天自己就跑到职中,在教师简介栏看到高老师的信息后才心安。
 
  出于对音乐知识的渴望,他决定去职中报名学习。这一决定却遭父亲反对。“当时需要1000多元的报名费,可怜天下父母心,父亲最终还是没能拗过我的选择,长吁着气把钱塞给了我。”贺茅回忆说,能体会到父亲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当时很难受,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自己也很为难,也有想过放弃的念头。但对音乐的热爱连自己都无法理解。最终还是力排众议,咬着牙关选择了这条路。
 
  进入职中,贺茅终于如愿,他的音乐专业课老师就是高巧萍。“当时和自己一起学陕北民歌的仅有15人,但是自己是底子最差,唱得很一般的学生。但是经过老师的指点和自己的努力,半年以后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贺茅说,现在真的要感谢高老师的指点和鼓励,她是我音乐道路上的启蒙老师。除去老师的帮助,自己在专业课上不敢有一丝懈怠。就想唱出点名堂,获得家人的肯定,让父亲肯定一次自己的儿子。每天坚持早上四点起床练嗓子、练钢琴,早起、多练成了他的生活习惯。“在当时的学生当中,贺茅不算是最具民歌天赋的孩子,但是他是最踏实,最刻苦的孩子。”高巧萍说,他对唱歌的那种执着,在那个年龄段的孩子当中还比较少见。
 
  “在学校,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办法就是通过参加一些校园文艺比赛,根据获奖等级来评判。”贺茅说,自己在学校里面参加的第一次大赛仅获得了第四名的成绩,当时自己很不甘心,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从那以后他更加刻苦了,找老师指导的频次多了,练习的时间长了,心中的目标也更加明确。辛苦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次年,他在由县政府组织开展的首届青少年陕北民歌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这个奖项的获得仿佛为自己的三年求学路做了一个阶段性的总结,这个总结饱含心酸却又为未知的未来增添了更多的期许。
 
  进入县文化馆实现自己的音乐梦
 
  三年的中学生活转眼就过去了。他再次开始了一个人听歌,一个人唱歌的生活。“毕业那段时间,自己第一次有了危机感,真正开始思考自己的前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父母要钱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贺茅说,那时候愈发觉得,这条路远比自己想象的要艰难。要想继续走这条路,必须先解决生计问题。
 
  通过亲戚介绍,最终他进入一家煤矿企业上班。辛苦的工作,再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专门学习音乐方面的知识。即便这样也丝毫没有减少他对陕北民歌的喜爱。只要一有时间他就想着法子去了解陕北民歌的最新动态。一天他在音响店里闲转,得知他喜欢陕北民歌,店家就强烈给他推荐温永开的MV民歌专辑。专辑中的歌手对陕北民歌唱法上的独特处理,特别是老歌新编,极富热情的个人魅力,让贺茅内心对这个“艺术高人”钦佩不已。内心热爱唱歌的火种再次点燃。“当时迫不及待地想见到温永开老师,最终通过职中的民歌老师介绍结识了温老师,也就是如今县文化馆馆长。认识他的开始也是我正式走上陕北民歌道路的开始。”贺茅说,当时通过了温永开老师的面试后,再次辞职,21岁的贺茅选择到县文化馆实习。“喜欢一件事,然后不顾一切去坚持,是要付出代价的,先后两次辍学,两次辞职,这样冲动的做法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艺术这条路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去走,自己算是一个幸运者。”贺茅说。
 
  实习的一年多时间,贺茅主要以打字幕为主,但他丝毫不敢放松练歌的强度。文化馆里面艺术氛围浓厚,每天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着音乐带给自己的快乐。这样的机会来之不易,贺茅一边自学,一边向师哥师姐们请教。在这期间师父温永开教会了他很多做人的道理和艺术方面的知识,印象最深一句是“先做人,再学艺”。
 
  贺茅勤奋努力,进步很快。进入文化馆的第二年,通过县上的招聘考试,他被录用到县文化馆工作。这时候,他开始在一些小型的演出活动中崭露头角。在山西河曲县“走进大戏台”栏目录制节目时,贺茅尿结石疼痛发作,冷汗一身接着一身出。但是他没有放弃演出,强忍着疼痛坚持到最后。“能登上舞台,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团队的事情。在舞台上,所有完美的呈现都是一群人努力的结果,所以不能轻言放弃。”在贺茅看来,每一次演出,都要用尽洪荒之力,做到对观众负责,对自己负责。
 
  “贺茅天生一副好嗓子,学习热情高,领会能力也强。”温永开说,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的音乐之路开始走上正轨,在府谷周边也算是小有名气的歌手。在文化馆工作期间他参加过大大小小很多场演出和比赛,也荣获过不少的奖项。但是师父对他严格的要求丝毫未减,到现在一听他唱歌还是会说好好学,还差得远呢。要多上舞台,不要苛求奖项,多总结经验……一句句谆谆教诲犹如悬在头上的警钟,让贺茅在对待音乐学习上不敢有丝毫懈怠。凭借着严谨的学习态度,贺茅的荣誉也越来越多:陕西省第三届陕北民歌大赛二等奖,陕西省第六届音乐奖二等奖,新疆西北五省花儿大赛二等奖,西北五省音乐节三等奖等重量级省级奖项全部收入囊中。
 
  2015年陕西省文化厅为了弘扬陕北民歌文化精神,在西安音乐学院开设了“陕南陕北民歌三区人才进修班”,他报名参加考试,如愿被录取。进校又结识了他人生中的第二位贵人,李亚东老师。进修期间,李老师看中他的音乐天赋,不止一次告诉他,让他报考西安音乐学院,系统学习乐理知识。在李老师的影响下,2017年他先后通过了陕西省艺术联考,西安音乐学院校考以及高考,如愿成为一名西安音乐学院的声乐系学生。贺茅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该念书的年纪没有好好念,这个“窟窿”永远都是自己的软肋,30岁再次走进校园,对于自己来说更多的感受是珍惜。
 
  前不久,山西省举办的16省民歌大赛中,这朵“圪梁梁”上开出的“山丹丹花”再次绽放出了他的光彩,160多人的比赛中,贺茅荣获十佳歌手称号。贺茅告诉记者,在录MV的时候自己有个习惯,就是必须要在字幕上打上“府谷歌手贺茅”几个字。因为把家乡的名称写在前面,一来是,想身体力行,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提升家乡民歌的知名度。二来是,要用“府谷”两个字约束自己的品行,时刻告诫自己,走出去,自己的形象就是府谷的形象。
编辑:中国东部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东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中国东部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