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网-中国东部网:打造中国东部第一主流媒体 网站热线:1399122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东部资讯 > 山东资讯 > 正文

贵阳调整产业结构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www.cndongbu.cn(2009-10-26)来源: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消息: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阿栗村的村民度过了一个火红的6月———拥有7000多亩“科技杨梅”的阿栗村,依靠火红的杨梅,推出了采摘游、办起了“农家乐”,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已突破6000元。然而,在改革开放前,山多地少、以种粮为生的阿栗村年人均纯收入还不足200元。阿栗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30倍的背后,是贵阳市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大力推广新型实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缩影。
  据贵阳市农业部门统计,贵阳市农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2.1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70.6亿元,增长近34倍;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60元,增长到2008年的4818元,增长30倍,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规模化种植“黔山牌”蔬菜远销海外


  “七省的粮食八省的菜,白菜大葱山东来。”这句一度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是改革开放前贵阳粮食、蔬菜不能自足的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前,贵阳部分蔬菜需要从外地调运,城镇居民只有凭‘购物证’才能购买。”市蔬菜办有关负责人说,改革开放后,通过实施“生产者自产自销、经营者自主营销、消费者自由选购”的购销机制,贵阳蔬菜逐步实现了自给自足。
  随后,该市又实施了“规模强菜”战略,进一步壮大蔬菜种植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截至2008年,全市共培育17个蔬菜产业带,种植面积达52万亩,约是1978年的20倍;蔬菜总产量达134.7万吨,约是1978年的12倍。
  同时,贵阳市还着力打造“黔山牌”蔬菜品牌,推动“贵阳菜”远销至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标准化养殖畜牧业驶上发展“快车道”


  畜牧业能否发展起来,不仅事关农民的“钱袋子”,还影响到市民的“饭桌子”。
  1978年时,贵阳奶牛存栏仅1711头,年产牛奶为266.3万公斤,全市年人均占有牛奶仅1.14公斤。与奶业一样,贵阳的蛋鸡、肉兔等其他产业也面临一个“从零起步,做大规模,提升质量”的问题。
  为此,贵阳市一方面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一方面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动畜牧业走上高效、经济、环保的生态畜牧业发展轨道。
  辛勤的付出结出了累累硕果———截至2008年,全市奶牛存栏达8000多头,年产鲜奶达2.86万吨,年人均占有牛奶7.62公斤以上;全市共建成养殖小区673个,形成了肉兔、生猪、蛋鸡等产业带;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15.22%提升到了41.6%。


  特色化发展“花药果”推开增收新门


  改革开放前,在良田里种桑树、药材、鲜花,在庄稼汉的眼里绝对是“不务正业”。如今,这些却已成为贵阳农民增收致富特色产业。
  2001年起步后,贵阳市花卉产业迅猛发展,目前,全市花卉种植面积已达2.97万亩,年产值达3.1亿元,贵阳市已成为继昆明、广州、上海后的又一鲜切花重点产区。“贵阳花”在占据本地85%市场份额的同时,还远销到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贵阳市果树、中药材、茶叶等特色产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全市已建成水果基地29万亩,三大野生中药材抚育基地种植面积达7.8万亩,培育茶园达8万亩并拥有13家茶叶加工企业。(责任编辑:陈瑜)

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东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中国东部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