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网-中国东部网:打造中国东部第一主流媒体 网站热线:1399122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东部资讯 > 山东资讯 > 正文

贵阳:只要绿色GDP 黑黄白灰褐色都不要

www.cndongbu.cn(2010-08-05)来源: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消息:这一阵子,各界名流云集贵阳。大家都是为那个“生态文明贵阳会议”而来。而积极运作这个重大活动的背后,是贵阳——这个西部省会城市力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力生态经济的努力。在这次会议上,贵阳市分别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低碳经济、绿色产业发展以及绿色照明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挂牌成立了贵阳环境能源交易所,开展排放权、排污权等交易。

  “我想,通过这些措施,能逐步提高贵阳市的产业层次,解决你说的生态脆弱、产业素质较低、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附加值低、第三产业发展落后等问题。”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告诉本报记者。

  实际上,基于贵阳特殊的市情,贵阳从2007年就确立了举市发展生态经济的战略。当时,就有人认为李军走了一步“险棋”。毕竟,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更何况,当时,生态经济概念还没有现在这么抢眼。

  但李军没有犹豫。几年来,贵阳在这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全市在推进产业生态化方面,从宏观经济结构上,大力调整三次产业的比重,从微观经济结构上,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提升产业层次。

  通过这些举措,2008年,贵阳GDP增长13.1%,2009年增长13.3%,今年上半年增长了13.8%。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2009年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降低了4.36%和3.64%,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减排44.83%,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最新发布的《2010—2020年贵阳市低碳发展行动计划纲要》,贵阳提出,实现2020年碳排入量强度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40%-50%的目标。

  不过,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的贵阳,未来仍面临着巨大的能源需求和排放增长压力。这些都给贵阳的生态经济之路带来不小挑战,这也决定了贵阳必定要寻找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关键是扬长避短,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利用优势克服劣势。”李军信心十足地说。

  有着得天独厚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的西部城市,开始集体觉醒,并极有可能借国家力推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藉此加大历史性翻身的砝码。

  “森林保卫战”

  我们要的GDP是绿色的GDP,不是黑色的、黄色的、白色的、灰色的、褐色的GDP

  《21世纪》:贵阳在发展生态经济方面,有着独特的环境优势。但有观点认为,贵阳在发展生态经济中,也会碰到不少障碍。如生态本身相对脆弱,产业素质较低,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附加值低,第三产业发展落后等。对此,你怎么看?

  李军:贵阳有着独特的生态优势,也有明显的后发优势,既可以避免走人家走过的弯路,又可以通过模仿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管理获得快速发展。

  在推进产业生态化方面,从宏观经济结构上,我们大力调整三次产业的比重,稳定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2009年,贵阳市三次产业比重为5.5∶44.6∶49.9。从微观经济结构上,我们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提升产业层次。一方面,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改造提升传统资源型产业,通过循环经济项目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污染排放的最小化;另一方面,充分考虑贵阳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技术基础、人才基础,积极而冷静地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1世纪》:西部大开发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承接产业转移。结合贵阳的实际情况来看,西部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应该注意什么?西部大多存在着“靠山吃山”的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在新一轮的大开发中,应该如何调整这种发展模式?

  李军:像贵阳这样的西部城市,承接东部、中部乃至国外的产业转移,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绝不能不加选择。我们需要引进的是占据产业最前沿、最高端、具有巨大潜力,而且又符合贵阳的实际,能够跟贵阳的资源、气候优势和产业、技术结合起来的绿色产业、低碳产业。但是,我们对那些高污染项目正在向贵阳这样的欠发达地区转移保持高度警惕,不管这些项目能提供多少GDP和税收,只要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一律不准引进。近年来,我们共放弃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要求的项目500多个,资金达到450亿元。

  你说的“靠山吃山”,主要是工业领域存在的问题。的确如此,贵阳是一个资源型城市,产业处于较低层次,资源型产品、粗加工产品占到1/3以上,资源依赖度高,能耗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就地转化率较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进行了大力的调整。

  比如,将产业结构由偏重调到轻重协调发展。一手继续夯实磷煤化工、铝及铝加工、装备制造等重工业基础,一手大力提高现代药业、烟草和特色食品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推动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并逐步实现产业轻型化。

  再如,将产品结构由初级调到精深。在“精深”上下功夫,占据产业链高端,提升产品附加值。比如,磷煤化工要突出精细化,铝工业要突出精深加工,装备制造业要用高新技术来进行“装备”,提高核心技术和整机装配能力。

  还有,就是布局结构由分散调到集中。我们规划建设了麦架—沙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小河—孟关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等九大工业园区,采取过硬措施,使企业向园区集中,提高集中度,发展产业集群。

  通过这些调整,我想会逐渐降低贵阳产业的资源依赖度,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推动产业增长模式升级转型。

  《21世纪》:你多次提出“要体现生态文明的GDP,要包含幸福指数在内的全面的GDP”、“水污染比贪污几千万罪过”等理念,提出这个理念的初衷是什么?

  李军:这实际上涉及对GDP的理解问题。我们认为,首先,GDP不仅要讲求总量,更要讲求质量、结构、效益,也就是说,要充分考虑创造这些GDP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其次,GDP不是万能的,对老百姓来说,也许不那么看重GDP,更看重收入增加了没有、生活条件改善了没有、环境质量提高了没有。

  因此,我们在两个方面狠下功夫。第一,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并重,追求绿色、高质量的GDP。我们要的GDP是绿色的GDP,不是黑色的、黄色的、白色的、灰色的、褐色的GDP。第二,尽心竭力改善民生,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有效解决了老百姓的就业难、养老难、上好学难、看病难、住房难、治安难等问题,让贵阳的老百姓生活得更幸福、更安逸。

  应该说,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没有对贵阳的发展造成影响,而且促进了贵阳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贵阳“新引擎”

  中央强调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无疑给我们吃了“定心丸”,打了“强心针”,我们将保护好贵阳的绿水青山

  《21世纪》:当下,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并将推出一系列新的扶持政策。你认为,当下,对于贵阳来说,最需要国家支持的倾斜政策是什么?

  李军:对于贵阳来说,主要是希望国家加大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配套支持力度。贵阳市有信心、有能力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试验区、先行区,走出一条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与、节能减排双赢的路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21世纪》:以往,西部地区的发展,往往受制于一些不公平的政策的限制。如,关于“西电东送”项目,在电价方面,贵州与输送地省市存在利益分配不对等的现象,最近召开的西部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相关的生态补偿机制,你认为过去的格局是否有可能改观?包括贵阳在内的西部地区会否真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李军:这对于包括贵阳在内的西部地区来说,的确是一个喜讯。西部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战略资源要地,一方面,很多地方是生态脆弱区和环境敏感区,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甚至会带来不可逆转的灾难,这就决定了很多区域只能限制开发甚至禁止开发;另一方面,很多地方经济欠发达,老百姓生活还很贫穷,连温饱问题也没有解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极其繁重。

  因此,西部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建立相关的生态补偿机制,是西部地区人民盼望已久的事情,必将极大地调动西部地区建设生态文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项意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决策,既十分重要,又十分及时。

  中央强调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无疑给我们吃了“定心丸”,打了“强心针”,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并且加大执行力度,保护好贵阳的绿水青山。

  《21世纪》:在西部新一轮大开发到来之际,结合贵阳来看,你认为国家在推动东中西部新一轮的协调发展上,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李军: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步伐,推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关键是四个字:“多予、少取”。所谓“多予”,就是在资金、项目、产业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西部的投入力度,增加西部地区的要素积累,推动西部地区既加快短期发展,又增强长远发展后劲。所谓“少取”,就是增加西部地区财税收入的留存比重,把钱更多地留在西部,实现滚动发展。

  在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已经宣布资源税改革和企业所得税继续延续15%优惠税率的重大利好政策,这就体现了“少取”的战略方向。当然,在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也要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西部地区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区域发展新战略

  交通格局的变化,带来的将是整个要素供应和市场体系的深刻变化

  《21世纪》:当下,贵州在交通等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很是迅猛,尤其是在快铁和高速公路方面,投入力度更大。影响贵阳发展的基础设施上的不利因素,正在被克服。在这个情况下,在对外的区域合作上,如与长三角、珠三角或其他的区域合作上,贵阳会有什么新的战略?

  李军:交通格局的变化,带来的将是整个要素供应和市场体系的深刻变化,这一变化不仅会带来经济的转型升级,甚至可能带来整个城市的转型升级,包括人的观念改变、素质提升,意义是全方位的、极其深远的。

  我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贵阳可以利用这种时空距离的变化,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旅游是贵阳市的拳头产业。2008年6月我率队到武汉、长沙推介贵阳的避暑旅游时,很遗憾地发现武汉居然没有直达贵阳的列车,长沙到贵阳的也多是“过路车”,最少要12个小时多。

  现在,随着交通基础条件的改善,旅游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都大大降低,必将进一步发挥贵阳“避暑之都、温泉之城”的魅力,吸引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外游客来贵阳避暑、休闲、度假、旅游,甚至生活居住。这几年,贵阳旅游业总收入增幅都在50%左右,我想将来还会更高。

  《21世纪》:现在外界普遍认为,地方尤其是广大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投融资平台,存在着巨大的债务风险问题。贵阳运行得如何?央行等有关部门对这方面的控制,会否为贵阳的几大融资平台带来融资难题?贵阳会否创造新的融资通道?

  李军:目前,贵阳市通过新建和改造的方式,成立了十大投融资平台公司,努力形成“借、用、还”一体化的市场投融资主体。从目前的情况看,各公司运行平稳,财务状况良好,债务风险是完全可控的。2009年,十家投融资平台公司盈利额达到6109万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创造这样的效益,在全国同类型投融资平台公司中是不多见的。

  前不久,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我们的理解,这是为了更好地清理、规范政府投融资平台,防范财政金融风险。贵阳市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市场化投融资主体的思路和做法与国务院《通知》精神是一致的。

  至于你说的融资通道问题,我想,只要符合国家相关金融政策,符合贵阳市的融资需求,并且具有可操作性、风险可控性的,我们当然要积极尝试。(责任编辑:韩杰)

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东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中国东部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