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网-中国东部网:打造中国东部第一主流媒体 网站热线:1399122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东部资讯 > 上海资讯 > 正文

黄奇帆妙推五个重庆 冬暖夏凉最宜居住

www.cndongbu.cn(2009-10-19)来源: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消息: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42届年会昨日闭幕。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出席闭幕式,并为参会媒体介绍了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黄奇帆巧妙推出五个重庆

    黄奇帆说,在中国实体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较严重冲击的背景下,重庆经济迎难而上,继续扩大开放。最近四个月来重庆当月GDP增长都在15%,全年平均估计会在14%以上。

    “重庆经济增长,并不完全靠投资拉动。”黄奇帆说,今年,我市经济在规模以上工业、零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这几个领域增长较大。由此可以看出,重庆的经济增长有和谐的结构支撑。黄奇帆说,“我们有较大的后劲”。

    “未来的重庆,是全国内陆最大的城市,将有1000万人生活在重庆主城。”黄奇帆说,“建全国内陆地区最大城市,房地产投资将达到6000亿,我们不建冷冰冰的城市,我们要建宜居的、畅通的、健康的、森林的、平安的重庆。”

  下届年会在马来西亚举行

    本届年会以“中文报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主题,共举办了五次全体大会,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等10位重要嘉宾做专题演讲。面对金融危机、新媒体的冲击,与会嘉宾对报业的未来发展仍然充满信心。

    昨日,世界中文报业协会执委会主席张国良在闭幕式上表示,此次年会,呈现三高两大。三高分别是邀请到的嘉宾规格高,演讲水平高,组织水平高。两大,其中最大的是信息量大:世界形势、中国形势、媒体形势,我们都能听到。

    张国良宣布,下一届年会在马来西亚槟城举行,由光华日报承办。据悉,光华日报由孙中山创办,明年恰逢100岁生日。

    后金融危机时代 可能滞胀美元将大跌

    昨日,黄奇帆在接受现场采访时表示,后金融危机时代局势将更复杂,可能出现滞胀,而且美元将大幅度下跌。

    美元将会大幅度下跌

    昨日,在被问及全球经济未来走势如何,是否会反复时,黄奇帆表示,全球经济已经走出了金融危机中最困难的时候,中国最早复苏,美国也有了好转。

    “有没有反复?我认为,现在金融危机的结构和性质发生了变化,今后的两三年是更困难的两三年,美元将大幅度下跌,原材料价格将大幅度上涨,在后金融时代,世界经济可能出现滞胀(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滞胀特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记者注),局势将更复杂。”黄奇帆说。

    可适度增加透支消费

    在被问及后金融危机时代,政府要如何应对时,黄奇帆表示,政府要考虑采取更优惠的财税政策,降低企业成本。美国过去造成金融危机的最基本原因是高杠杆。美国政府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放国债了,美国的银行不能像以前那样放贷了,美国人民也不要像以前那样透支了。

    “而中国,在这三个方面可以加高杠杆。中国老百姓可适度增加透支消费。据悉,目前,加上房屋贷款,中国居民透支消费不到10%。”黄奇帆说。

  重庆冬暖夏凉最宜居

    “重庆是雾都,夏天也是火炉。目前重庆正在打造五个重庆,各方的快速发展,是否会加重重庆的雾天和热岛效应?”澳门一媒体问。

    “我来重庆8年了,最初3、4年,对重庆的雾、火炉的感受都较深,感觉一年中,一半的时间都有雾,还有很多时候在下雨,晴天四分之一都不到。近3、4年,重庆的雾少了,晴天也多了,我晚上看到星星、月亮的时间也多了,现在基本上三分之一的时间是晴天,有雾的时间不到三分之一了。”黄奇帆表示,他感觉现在的重庆冬暖夏凉,冬天比上海、北京暖和,夏天比北京、上海凉快,气温分布非常均衡。同时,这几年,重庆把人为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大为降低,目前重庆一年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有300天左右。

    另外,重庆的城市发展是组团式的发展,十几个城市群,分别分布在山水之间,不会形成热岛效应。

    “所以,重庆是最宜居的城市。”黄奇帆用这句话结束了采访。

   重庆印象

    重庆很有朝气 像开放初期的深圳

    昨日,谈到对重庆的印象,与会嘉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重庆作为直辖市,在中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几天,给他们感受最深的就是重庆人很热情很好客。

    唱红歌是时尚不会过时

    昨日,在被问及海外华人对重庆有什么印象时,《亚洲时报》社长、拿督(马来西亚王室封的一种爵位,获得这种爵位的都是社会上很有地位的人)张丹华表示,重庆作为直辖市,在中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今后,重庆还应该加强与世界媒体的联系,通过现代的传媒方式,向世界促销,这对重庆会有帮助。

    而对于目前重庆正在进行的“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用红色经典引领城市的现象,张丹华认为,红色是中国的主色,也是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经过历史洗涤,至今流传下来的都是精华。现在将它重新拾起来,融入到现代文化的发展中,更加丰富了文化的外延,更能引发人的思考。比如过去样本戏的《红色娘子军》,现在融入芭蕾舞的表现形式,就给世界舞台带来一种创新。

    所以,不要用老眼光来审视红色经典文化。红色经典的当代气息仍很浓烈,具有时尚气息,它既是开放的,也是可持续的,永远不会过时。我看到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给学生送雷锋铜像,就是培养学生爱国奉献精神的一种时尚形式。

    另外,张丹华觉得重庆的麻辣火锅虽然吃得他满头大汗,但感觉全身很舒服。

  重庆像开放初期的深圳

    昨日,在被问到香港等发达地区对当今重庆的普遍认识是什么时,《香港商报》董事长兼社长李祖泽表示,重庆很有朝气,被喻为“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重庆已经吸引了很多香港的资本过来。现在,重庆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个10年,交通好了物流也畅通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是通过重庆把大西南连接起来。重庆是大西南的重庆。

    在谈到对重庆报业发展的看法时,李祖泽笑着说:“我做了10年的新闻,40多年的出版,我总觉得50多年奋斗没有白过。这次我来重庆看到了后来人。”

    感觉重庆人很热情好客

    昨天,来渝参加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四十二届年会的部分嘉宾,参观了三峡博物馆、重庆规划展览馆等地。每到一处,嘉宾们纷纷赞叹:“重庆太漂亮了!”

    “街面很干净、大桥很美、高楼大厦林立……”昨日下午2:30,载着嘉宾的旅游客车从君豪酒店出发,在经过渝澳大桥时,嘉宾们七嘴八舌,由衷地发出赞美。当嘉宾们来到大礼堂停车场,看到大礼堂漂亮的仿古式建筑时,纷纷掏出相机,不停地拍摄。在广场中央,一嘉宾赞叹说,“在山城中有这么宽广的广场,很不容易”。

    在三峡博物馆,来自马来西亚《光华日报》的董事骆南辉说,这次的行程中没有安排去三峡参观,但到了三峡博物馆,看到浓缩的三峡,跟去了也差不多。他称,没有想到三峡文化如此深厚,我们华文报纸一定要宣传好!

    在重庆规划展览馆,澳大利亚华文媒体从业者联谊会副理事长喻卫东说,他是重庆人,但居住在澳大利亚,看到重庆城市的沙盘,深深感受到重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乡真不简单!”

    “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感受最深的是重庆人的好客与热情,以及巴渝文化的真实魅力。”嘉宾们参观完后表示,回去后,将好好地思考,好好地策划,向世界推介重庆。

    年会意义

    重庆成外媒关注中国经济的瞭望点

    昨日,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42届年会闭幕后,与会嘉宾畅谈了本届年会的收获和年会给重庆带来的积极意义。

    收获:

    “新闻线索多,让人激动”

    昨天中午,《星洲日报》执行总编辑卜亚烈对记者说,此次来渝,收获颇多,令人激动。

    卜先生列举了令他激动的“收获”:薄书记谈到的“五个重庆”建设,黄奇帆常务副市长演讲时讲“重庆将迎难而上,扩大开放”,其间都有大量不错的新闻线索。

    卜先生说,过去对重庆了解很少、报道也很少,今后将增加对重庆的报道。因为此次来渝,他真正感受到重庆是一座“新闻富矿”,重庆是一越来越吸引海外读者眼球的城市。

  态度:

    “过去批评多,现在称赞多”

    新加坡《联合早报》林任君说,重庆直辖以来,联合早报更关注重庆,报道年年增多。2005年关于重庆的报道就有160余篇。该报驻重庆分社副社长陈寿章则说,众多外媒对重庆的报道除了数量增多外,内容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常写车祸、天灾,负面新闻多,批评多,不太客观。”

    “现在大家更关心重庆的发展。”陈寿章说,眼下的“五个重庆”建设、打黑除恶,正吸引着众多外媒的目光,大家在报道这些内容时很客观,都持称赞与支持态度。

    马来西亚《联合日报》董事长苏美光说,对重庆印象正在改变。过去,在马来西亚,包括他在内的众多人认为,重庆是一座污染严重、治安较差的城市。但近年来,重庆借助外媒的报道,让他们渐渐了解到重庆的美丽与活力。

  预测:

    “将有更多的外媒来渝”

    林任君认为,接下来,将会有更多的华文外媒及非华文外媒来渝采访。“他们会不请自来。”林任君笑着说:“哪里有新闻,记者就奔向哪里。”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主席张国良则说,此次参加年会的,有200余境外媒体的高层人员。薄书记与黄奇帆副市长的讲话,让老总们对重庆有了宏观认识。他们在讲话中抛出的众多新闻线索,更让不少老总“兴奋”,表示回国后将派记者前来采访。

    张国良笑着打了个比方,形容年会给重庆带来的好处:“老鼠拉墨线——大头在后边”。

    意义:

    重庆成中国经济瞭望点

    在开幕式当天,重庆报业集团总裁陈夷茁讲到华文外媒对重庆的报道成果时说:“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方面做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华文媒体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做了大量客观、公正的报道。把这个称作是‘重庆模式’,它让世界触摸到了重庆励精图治的脉搏。”

    而据市外宣办统计,目前驻重庆的有香港的《大公报》、《文汇报》、《香港商报》、新加坡的《联合早报》、日本的《日本经济新闻》等10余家境外报纸。其中,《联合早报》2003年在重庆专设机构,成为最早的外国驻渝媒体。此外,非驻渝的外媒,来渝采访也增多。

    陈寿章分析认为,越来越多的外媒来渝,主要原因是重庆在中国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十分重要,而重庆是西部唯一直辖市,是“西部增长极”,于是,重庆就成了外媒关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最佳瞭望点。  

    演讲观点

    报纸不要与新媒体争速度

    ——马来西亚世华媒体集团执行董事、集团总编辑萧依钊

    “报纸与新媒体,不要去拼速度,而是深度。”昨日上午午9时,在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四十二届年会第四次全体大会上,马来西亚世华媒体集团执行董事、集团总编辑萧依钊在演讲中指出,中文报必须坚持客观准确反映真实和最深度的报道。

    萧依钊说,传统媒体的强点是全面性、分析性、渗透性,以网络、手机报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强点就是速度。我们不需要和新媒体争抢新闻速度,只要我们坚持报纸的优势,报纸受众才不会放弃报纸作为可信赖的资讯来源。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人们渴求新资讯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时代,内容仍然是王。

    她在演讲中指出,报媒的公信力仍然高于新媒体,不会被新媒体完全取代。萧依钊说,根据美国资料显示:新生代倾向新媒体并不代表他们是在新媒体上阅读新闻。许多人以为新生代不看报纸是在网上看新闻,但调查显示,网民上网最主要是收发电邮、查询资讯、网上教学、上网聊天、到论坛评论或是下载音乐、玩电子游戏,看新闻则排在其上网目的后几位。而网民爱看的新闻又主要是娱乐新闻和体育新闻。

    萧依钊说,人们仍然喜欢从传统媒体看新闻,他们觉得报纸新闻可靠。比如网上盛传某名人去世,人们仍然要看到报纸的报道,才会真正确认这个消息。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公信力仍然比其他的媒体高。

  海外华文报业忌相互杀价

    ——美国星岛报业集团海外业务董事、总经理詹瑞庆

    昨天上午10时,星岛报业集团海外业务董事、总经理詹瑞庆,在年会上做了题为《金融海啸下的海外华文报业》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读者分散、广告市场混乱、人工成本高导致海外华文报业发展困难。建议华文报业整合发展,共同扩大华人在国外影响力。

    詹瑞庆说,在北美,虽然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申请人越来越多,但是他们住的地方必须分散,喜欢去小地方做生意。由此导致华文报纸读者的空间分布密度降低,报纸发行困难。在广告收益上,各家报纸是增产不增收,表面上广告量上去了,但是广告价钱不能跟着上去。詹瑞庆认为,造成此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小本经营的华文报纸用亚洲办报的方法将实际销量和读者人数夸大,扰乱广告市场。

    詹瑞庆说,随着这几年很多国家收紧签证,特别是在美国,华文办报的人才难找。好的人才请回来以后,做了一会就走了,这个情况很普遍。高薪求人才是应做的办法,但是这造成华文报业经营成本更高,利润更少。同时在亚洲的办报方式,在欧美行不通。在这种情势下,华文报业应相互整合,协同发展,不能自相残杀。

    年会妙语

    谈和谐

    ■成思危(原中国人大副委员长):“和谐社会,和是食物与口,谐是言与皆,就是大家都有饭吃,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

    语境:年会上,他对众多来自海外的华文媒体负责人说,在国外,他对老外讲和谐社会时,便这样讲,以让老外更容易理解。

  谈打黑

    ■熊德龙(美国《国际日报》董事长):重庆打黑打掉了老虎,还拖出了背后的大象。我们看到了重庆打黑的决心。

    语境:熊德龙从报纸上了解到文强这一黑保护伞被打倒时说。

    ■陈寿章(新加坡《联合早报》重庆分社副社长):打黑就像挤脓疮,挤了就好了,早挤早好。重庆打黑走在全国前列,是件大好事。

    语境:重庆记者问陈寿章对打黑的看法时说。

  提精神

    ■朱立(台湾政治大学新闻学系教授):“下午四点是不适合上课和演讲的,是睡觉的时候,没有关系,大家可以睡觉,我声音比较大,如果我声音吵到你睡觉了,你可以告诉我小声一点。”

    语境:朱立演讲时,已是下午4点,台下的听众有点疲惫。他的话引得台下欢笑,聚精会神听他讲。 (责任编辑:陈瑜)

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东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中国东部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