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网-中国东部网:打造中国东部第一主流媒体 网站热线:1399122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东部资讯 > 上海资讯 > 正文

重庆直辖13年 民生善政大接力

www.cndongbu.cn(2010-07-03)来源: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消息:民生接力

  贯彻落实全委会系列综述报道之一

  这几天,龚河琴老人特别兴奋,每每与村里老人拉家常,她总会不断地唠叨一件事:近几天电视上说,农村老年人很快可办养老保险,今后每个月也能领“工资”啦!

  今年73岁的龚河琴是江津区蔡家镇凤仪村的农民,她说:“现在生活好了,家里娃儿每个月都要给我一些钱,但遇上生病就觉得压力大。”龚河琴说,如果今后能从政府那里领“月薪”,那就真没多少担忧了。

  “民生十条”吹响改善民生集结号,件件都是关乎老百姓安身立命的大事,都是生老病痛的急事

  不仅是江津区超过60岁的农民今后可领“养老钱”,刚刚结束的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决定:到2012年,全市40个区县(自治县),凡办理了养老保险且年满60岁的农民,都会得到“阳光的普照”。

  也不仅仅是老人们的“养老钱”,在全委会上,市委确定,在未来两年半,要为全市人民办10件民生大事,涉及住房、增收、留守儿童、户籍制度改革等,都是关乎老百姓安身立命的大事,都是生老病痛的急事,都是一些“贴心项目”,其资金投入总量将超过3400亿元!

  “这在重庆民生建设史上是史无前例的!”西南大学劳动保障研究专家刘苓玲教授如此评价说。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也认为,重庆此次的民生举措,其气魄之大,投入之多,涵盖之宽,在全国也十分罕见。

  其实,重庆致力于民生建设,并不仅局限于本次全委会。直辖以来,重庆始终把坚持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惠及千万百姓的民生善政,已有了13年的接力过程。只是这一次,市委、市政府吹响的改善民生“集结号”更为响亮。

  直辖后的前10年,打基础与保民生并进

  家住大溪沟的杜婆婆每天坚持到离家不远的人民广场跳舞健身,从13年前广场拆墙后向市民开放以来,跳舞健身已成为她的生活习惯。

  13年来,杜婆婆亲历并见证了历届市委、市政府改善民生带给自己、家人及这座城市的变化。

  杜婆婆说:“1997年重庆刚直辖时,因为单位效益不好,我46岁就下岗了,从此,家里没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一下困难起来。”

  而同期,与杜婆婆类似的人还有很多,全市下岗职工有40万!

    不仅是下岗职工需要工作,那时,留给直辖后首任领导张德邻、蒲海清的,还有103万移民搬迁、300万贫困人口脱贫等民生重任。面对百业待兴的新重庆,在直辖后的第一次党代会上,市委明确提出: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党代会报告的主题,并以此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

  1998年新年伊始,解决职工下岗问题就与移民、脱贫一起,被列为当年的“三大攻坚”任务。市委、市政府宣布,当年要确保10万下岗职工再就业,力争用3年时间,将职工下岗比例控制到正常水平。

  当第二届市委、市政府领导贺国强、包叙定“接棒”重庆后,职工再就业依旧是他们关注的重点。而在同期,重庆有1397户三峡库区企业要搬迁,其中绝大部分要关停并转,下岗工人的安置任务很重。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在当时,被当作“党政一把手工程”和“一号民心工程”。两位领导多次深入库区腹地,深入工厂农村,想办法出主意,出台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政策,经过艰苦努力,问题终于得到初步解决。

  据统计,从1998年至2001年底,全市累计有52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再就业服务中心,其中39万人出中心,33万人实现了再就业!

  在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职工就业的同时,边远贫困山区的群众脱贫、城市里的危旧房改造,库区水环境治理等一系列民生工程也在同步推进。

  杜婆婆说,到2002年时,重庆城市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人都重新找到了工作。但在边远山区,困难依然很大。当年,她去了一趟当知青时插过队的秀山,“坐了10多个小时的车,沿途很多地方老百姓生活困难,有的连水都吃不上!”

  也就在这一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黄镇东、王鸿举接任。

  两位领导走马上任后,把改善交通当成首要任务,原计划的交通建设规划目标被提速一倍!

  对民生的关注,不单在交通建设上,当黄镇东2005年卸任时,边远山区共有6300多户高山移民和岩洞窝棚的特困户搬进了政府资助的新房,农村230万人的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同期,市委、市政府还启动建设重庆大剧院、重庆科技馆、重庆图书馆等10大社会文化设施。

  2005年底,当汪洋就任重庆市委书记时,三峡移民工作已接近后期。如何确保库区的安稳、群众的致富,实现渝东南、渝东北均衡协调发展,就成为当时市委、市政府考虑的首要民生大事。

  到2007年12月,在这届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一圈两翼”发展战略全面启动,争取到库区产业发展基金13亿,12万移民接受了免费培训,6.8万多城镇移民就业和5万农村移民劳动力转移就业得到解决。同时,还开始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使71万困难群众、32万农户受益;拆除了44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

     “五个重庆”建设,让重庆民生善政的内涵更加丰富科学

  如果说直辖后前10年,重庆面临的民生问题,是因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短腿”,导致群众在衣食住行和就业方面存在困难的话,那么,此后的民生问题,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要加速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城市环境等方面问题,同时让民生政策与经济发展互为促进,以福泽到更多的民众。

  2007年12月,薄熙来接任重庆市委书记。半年后,他提出了“五个重庆”的建设目标。近两年,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抓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探索以民生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

  已成全市人民共同意志的“五个重庆”,个个都紧扣民生。“森林重庆”是为了让老百姓多吸氧,这两年造林800万亩,可释放1000多万吨氧气。在去年全国44个城市创“国家园林城市”,重庆得分第一。“畅通重庆”要让主城不塞车、乡村有柏油路。2012年,将再建1000公里高速公路,建成大运力的高速铁路网和完善的市内轻轨网,实现“半小时主城”、“4小时重庆”、“6小时周边”、“8小时出海”目标。“平安重庆”要让群众的人身、财产和家庭安全有保障,“健康重庆”要让孩子长得壮、老人能长寿,这两年新建塑胶运动场359片,给120多万学生改善了锻炼场所。“宜居重庆”要让全市百姓,特别是中低收入的市民都有房住,而且环境好。

  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黄远固教授称,“五个重庆”是重庆版的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这既是重庆经济建设的总纲,也是民生善政的具体行动。

  在“五个重庆”开建后不久,为了解民情,以便解决更多民生问题,“大下访”、“三进三同”、“三项制度”、“结穷亲”等相继推行。而与两翼农村广大群众福祉密切相关的万元增收计划,也于今年初全面启动。

  市政府还为困难群众办了一系列实事,两年新增就业55万人,并有效地解决了360多万回流农民工的转移就业问题;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6次提标;改造危旧房,让20多万困难户住进了新房。

  去年,我市财政对民生支出682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50%以上,纵向比,历史最高;横向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近20个百分点!

  对一些民生“小事”,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今年端午节前,300多万困难群众收获了惊喜。市委书记薄熙来亲自召开专题会,研究如何让困难群众“吃粽子”,与全市人民一样过一个肚皮舒服、精神愉悦的端午节。会上决定,拿出6000万元向困难群众发放“粽子费”。并决定,今后几个大小节日,都要向困难群众“发红包”。薄熙来说:“如果每个节日都让困难群众实实在在吃上一顿,也能增强他们的幸福感,从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领导干部送吃送喝是不正之风,而为困难群众张罗吃喝正是共产党的本分,怎么做也不过分!”

     “五个重庆”被赋予新内涵,既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也要扩内需,促发展

  政策向民生倾斜,老百姓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

  相比直辖初期,杜婆婆家里的收入增加了不少,退休工资也增加近800块钱,家里还住上了大房子,出门有车,孩子上学安全,城市越来越漂亮,“上个月,有几个当年一同下乡的知青从深圳来重庆聚会,大家都觉得重庆现在的环境非常好。”

  变化不仅发生在城市,杜婆婆远在南川乡下的大表哥一家的变化也不少:现在他们有新农合,生病负担减轻,搞起了农村养老保险,一个人现在每月可领到差不多200块钱的养老金。

  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黄远固教授称,直辖后13年的民生善政接力,在确保全市相当多的城乡居民受此惠泽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直辖当年,重庆地方财政收入为74亿元。这点钱,对于这座百业待兴、民生投入严重不足的城市来说,一切都显得力不从心。

  经过10年“打基础”后,重庆已经步入新的阶段,财政收入也逐渐丰裕起来,2009年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黄远固称,这时推出的“五个重庆”建设,虽与过去一样都为民生建设,但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过去的经济建设与民生建设之间是通过民生投入来确保稳定,继而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而现在除此之外,还通过对民生的大幅度投入,来增加群众的收入,继而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仅以“五个重庆”建设中的森林重庆为例:其建设用工就多达5000万个,其中有20多亿投资可直接转化为群众的收入。

  “民生投入增大,老百姓收入才能增加,老百姓安居乐业、富裕了,这座城市的经济才能激发出更大的潜能和活力。”黄远固说。(责任编辑:陈瑜)

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东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中国东部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