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资讯 > 陕西资讯 > 正文

传统经典谁能续 毕生破解红楼谜

www.xibuxinwen.com(2017-04-26)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作者近照
西部新闻网讯 (文/张宏斌)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江苏无锡县前洲镇人, 1924年 2月 3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理事、《红楼梦学刊》主编等职。以研究《红楼梦》闻名于世。 2012年 10月获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吴玉章终身成就奖。 2017年 1月 22日,冯其庸在北京逝世。
  惊悉冯其庸先生不幸逝世后,备感唏嘘,不胜哀悼。缅怀我和冯先生几十载忘年之交,抚今忆昔,音貌历历。许多感慨,诉诸笔端。
  我和冯其庸先生的交往过程,足可写成一篇传奇,然精神与时间的两俱不足,谨以此文对冯其庸先生以示深切怀念。
  1988年,王扶林先生导演的《红楼梦》电视剧在全国热播后,是年国庆节,由亚洲电视台、香港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联合举办了《红楼梦百科知识大奖赛》活动,当时我在岐山县城行医,在县文化馆观看比赛电视直播, 36道抢答题,我在电视机前于规定的 6秒钟之内抢答对了 31道,比赛结束后,一等奖竟由北京车辆厂的工程师邱木根先生获得,他当晚才抢答对了 21道题,奖品是一个金丝楠木雕漆盘。
  事后多天,我不但深深遗憾且心绪悻悻,实不甘心,我就斗胆给时任中国红楼梦研究学会的会长冯其庸先生写了一封长信,信中不但表达了我的遗憾,还迫切要求加入红楼梦研究学会。
  冯其庸先生不愧为学问大家,他不但热情回复了我的信件,并告知我入会条件:不但要有两名现任会员作为介绍人,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研究《红楼梦》的成果和相关论文。如果我有成熟的红学论文,明年让我带上红学论文,特邀我赴京参加红学研讨会。
  翌年暑期,我应冯其庸先生之邀,带着我准备的 3篇论文:《被封建制度扭曲的人格变态——论〈红楼梦〉中的精神心理学》《从张太医论病看曹雪芹的医学造诣》和《医药茶花话红楼》,参加了当年在京召开的红学研讨会。当我在大会上宣读了第一篇论文后,会场上掌声四起,与会的同道和几位海外学者,一致认为我研究红学另辟蹊径,颇具新意,不但这篇论文被评为优秀作品,而且在当年担任红学会秘书长的张毕来先生和王蒙先生,自愿承当我入会介绍人的情况下,我如愿拿到了中国红楼梦研究学会会员证。

  家庭底事有烦忧,
  天壤何因少自由?
  不作夫妻便生死,
  反将骨肉伴恩仇。
  潇湘梦歇烛红摇,
  木石盟虚蜡影秋。
  一角红楼千片瓦,
  压低历史老人头。《红楼梦》是读懂人生的一部大书,红学又是当今一大显学。
  再复杂的问题总有人孜孜以求去解决,再疑难的死结总有人锲而不舍地试图打开。冯其庸先生的毕生精力,全部倾注于红学疑难问题的研究上,而且和宝鸡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冯先生在研究红学的同时,还致力于敦煌学研究。无论他去新疆或敦煌,宝鸡都是他的必经之地,他十分重视宝鸡的青铜文化和历史文化。每次下榻宝鸡,他都约我做竟夕长谈。他对我能通背《红楼梦》中的 225首诗词、 40多副对联、 24个灯谜、 4个赋、 2篇诔和 4首歌行以及许多精彩章节,每每褒奖有加。我的职业虽是治疗精神病的专科医生,但我自 1967年在蔡家坡中学上初中时,开始通读《红楼梦》以来,至今已精读了 17遍。冯先生担任主编的《红楼梦学刊》,自 1982年创刊,我都一期不落地订阅。“开谈不讲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这是胡适先生的名言。“杰作红楼传千古,影映封建斥王侯,自古忠臣多逆子,唯有宝黛入神州。”这又是伟人毛泽东的评价。
  在红学前辈胡适、俞平伯、顾颉刚和周汝昌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冯其庸先生不但确认了《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还翻阅了汗牛充栋的清史稿中的曹家档案,厘清了曹雪芹的家学渊源和世系关系。并从卷帙浩繁中,发现了康熙皇帝为给曹雪芹祖父曹寅治疗疟疾,派驿使快马为江宁织造府投送进口药喹宁的信件,从而创立了《红楼梦》研究的分支学科——《曹学》。
  在我加入红学会的第 10年,即1998年,红学界发生了一桩大事件:
  位于北京市东南的通县张家湾,有一农民叫李景柱,他在 1968年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中平整土地时,从地下挖出了一块墓石 (也叫圹志 ),在又挖出了一具死人头盖骨的同时,并未发现棺木。墓石上刻有“曹公讳霑墓壬午”七个大字。十分可惜的是墓主人的头盖骨被人砸碎丢弃了。有心的李景柱叫人帮忙用板车将墓石拉回家,当晚就偷偷请教本村的语文老师,问曹霑是否就是曹雪芹?当得到老师肯定回答后,他将这块墓石埋在了自家山墙地基下。由于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谁还敢谈《红楼梦》?时过整整 30年后的 1998年,《红楼梦》电视剧热播后,李景柱将他藏匿30年的墓石之事几经周折托人转告了冯其庸。
  在这之前,关于曹雪芹的卒年和墓地,红学界形成势同水火的两派:一派认为曹雪芹逝于 1763年春季,也就是癸未说,墓地应在京郊西山。一派认为逝于 1762年除夕,也就是壬午说,墓地不详。此事件发生后,冯其庸先生请求古文物鉴定专家、中科院的史树青先生带了两位研究生现场科学鉴定,最后断定:这块墓石确系曹雪芹墓石,从而平息了红学界关于曹雪芹卒年的癸未说和壬午说之争。这块墓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当年国家为李景柱支付的奖金是 30万元。
  为什么曹雪芹的墓地会出现在北京东南的通县张家湾,而不在以前多数人认定的京郊西山呢?冯其庸先生又连夜查阅了清史稿中的曹家档案,竟然发现了曹雪芹的父亲曹颙当年呈给雍正皇帝的奏折上载有:臣自蒙罪以来,全部家产已悉数抄没,唯剩京城鲜鱼口房屋四百间,通县张家湾当铺一所。
  结论: 1762年除夕,穷困潦倒的曹雪芹去通县张家湾先祖遗留的当铺收取年利和房租时,不幸于当晚去世,因为人们于第二天过年,还是当铺伙计用芦席一张,找了块粗料毛坯石头,刻了“曹公讳霑墓壬午”七字作为标记后,草草安葬了曹雪芹。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

  冯其庸先生最后一次来宝鸡,是在 2006年。
  当年我加入红学会离京回陕,冯
其庸先生十分认真地用蝇头小楷曾致我一信,并嘱我及时与贾平凹先生联系,说他的一位德国友人想翻译贾的文学作品,希望贾平凹先生准许并授权,我将冯先生的来信展示给平凹先生过目后,他说:冯其庸可是世界文化名人,我在上海办书展时,他曾掏钱买过我两幅书法作品,人家能用毛笔小楷亲笔给你写信,这信就价值连城,你当珍惜保存。我当时给冯先生复信是首七律诗:
  巨著遗世二百年,
  研红仅窥豹一斑。
  汉帝有心招贾谊,
  清室无人葬曹霑。
  文章浩浩传千古,
  仕宦匆匆只十年。
  唯公考据求实证,
  吾辈勉力难齐肩。
  2006年秋,冯其庸先生从新疆和敦煌游历考察后返京时,在宝鸡又做短暂滞留,他将沿途吟赋的十多首诗作,一一展示于我,又和我磋商诗中的用典和诗意掌故,这里选出两首七言绝句,以示与同道共勉并对冯其庸大师深切怀念:
  老来壮志未消磨,
  西望关山意气多,
  横绝流沙越大漠,
  昆仑直上意如何?
  看过龟兹千万峰,
  始知五岳亦平庸,
  他年愿作徐霞客,
  走遍天西再向东。
  后来,我的友人、著名书法家宋志贤先生将这两首诗写成行书条幅,于当年在京召开红学研讨会时,我将条幅亲自呈送冯其庸先生,他看后十分感动,热情邀我去他京郊家中畅叙红楼轶事,今忆物思人,颇有世事沧桑、诸事难料之感悟。(作者系中国红楼梦研究学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中医研究院精神病科主任、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编辑:新闻网西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