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社会综合治理观摩会讨论现场
——咸阳市落实社会管理“强基工程”观摩会掠影
社会管理创新,关键点、归结在创新。怎么做?是一个既无先例,更无成熟做法的全新课题。咸阳市渭城区在这方面用心用力的尝试和大胆创新,或许可以给人们以有益启示。
西部新闻网消息 (记者 张炜 李卫国)2012年5月17日上午,省综治办基层处副处长王凯华,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白登友带领咸阳14个区县综治办主任,在渭城区委副书记梁胜利、区政法委书记邢晓明陪同下,现场观摩该区落实社会管理新思路,新举措,现场会在渭城区召开。
针对社会管理动起梳子,率先提出不安宁、不和谐、不到位、不满意“四不问题”。从问题的梳理来看,一种直面弊端、解决问题的大智大勇和求治之心,即跃然于人们眼前。区领导亲力亲为,斥资1500万元作为干事支撑,强力实施“3385工程”,即3年努力,搭起社会管理服务、综治信访维稳、信息化管理“3大”平台;推行社会事物管理精细化、基层组织管理堡垒化、矛盾化解管理多元化、社会安全管理效能化、重点群体管理亲情化、民生保障管理人本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意识形态管理创新化“8化”模式;以此实现社会服务更完善、社会管理更科学、社会参与更广泛、社会环境更文明、社会关系更和谐“5大”目标。
拦访、截访因为回避问题、粉饰太平而广为人们诟病,也是小问题“长”大问题、社会矛盾激化的无智推手。在渭城区,“两个中心”即综治维稳信访中心、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则让矛盾及时化解,问题及时解决。这里,“七个一”即醒目标识、开放式服务大厅、高素质服务队伍、完善的服务机制、便捷高效的服务流程、温馨便民的服务联系卡和为民服务的“准典型”,首先让人心头一热,加之问题解决由始至终、答复有时限结果,问题已不再是问题。在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计生服务、民政及劳动保障、财政及家电下乡、综合服务等窗口,“一条龙”受理、一站式办公。以这样的增值服务,平心论,有事来访、走出这里的人,自然心平气顺、心中满意。
在该区北杜镇“两个中心”里,用心设计的“为人民服务”巨幅标志,已赋予这句宗旨新的时代元素。“主动作为、抓早抓小”作方针,积极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建设,构筑“矛盾联调、职能联交”工作机制,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在以服务见长并早出名的渭城街道办,在2008年在全省率先建起的“渭城镇便民服务中心”基础上,新投资80万元,将总面积达150平方米的服务大厅精心布局、装修一新,力行“五制式运行、一厅式办公、一卡通管理一条龙服务”运行模式,将服务诠释的令人时时动心。
在“两个平台”基础上,该区平安建设同时紧抓不松,以安全和谐的平安社会环境,又返力助推社会管理创新。大力实施安防“天网工程”,“夕阳红”治安岗、夜间巡逻队等286支治安联防小分队昼夜活跃于全区各个社区、各村各组。实施“天眼工程”,建成视频监控点160个,安装各类探头2900个,警铃入户率达100%,可防性案件下降8%。建立各类调委会187个,设立人民调解员664名。今年以来,全区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764件,调处1732件,调处成功率达98%;破获刑事案件241起,查结治安案件455起,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大幅提升。
下午,市政法委副书记张力在渭城区参加了观摩会讨论,对渭城区政法综治工作也充分肯定。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白登友做了重要讲话;渭城区综治维稳中心的工作制度相对健全,各项工作建设已初见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领导高度重视、真抓实干分不开。各区县要统一认识,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大力推广落实综治维稳工作建设,尽快形成以综治维稳中心为平台,综治、司法、信访、人武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街道、社区、辖区单位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此外,各区县要有效整合优势资源,以综治维稳中心为载体,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把老百姓的小事当做我们的大事来做,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一线、解决在初始阶段,才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确保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