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资讯 > 陕西资讯 > 正文

播撒阳光的法律使者:陕西渭南市司法局亮点工作回眸

www.xibuxinwen.com(2014-08-20)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普法宣传  唱响“法治渭南”建设主旋律

  “草满池塘水满陂,乐衔落日浸藤萝。”夏末秋初的朝阳公园,每到黄昏便是渭南人休闲纳凉的好去处,在公园中心绿树掩映的草地上,有一块很大的景石,上面镌刻着六个鲜红的大字“中国梦 法治梦”,很多群众在那里拍照留念,这只是陕西渭南法治文化广场一隅……

  为了让枯燥的法制宣传生动起来,渭南市司法局工作人员可没少动脑子。近年来,我市一改过去的普法教育单一格局,将“法律进学校”系统化,“法律进企业”规范化,“法律进机关”制度化,创新地将行业普法与板块式推进有机地结合起来,普法频频打出“组合拳”。同时,为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渭南市司法局率先在全省探索普法宣传进网吧、进军营、进宗教场所,将“六进”变为“九进”,扎实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民主法治村”、“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等创建活动,拉开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序幕,唱响“法治渭南”建设主旋律。

  “渭河水波连波,大家齐唱普法歌,法律服务进万家,普法催开平安花……”在蒲城东王村村民们载歌载舞欢迎送法下乡,法律的光芒温暖了这里每一位村民的心。

  “原来对民间借贷的利率是这样规定的,这下我可是学习了,再不会盲目跟着别人去集资啦!”在朝阳公园每周五举办的“法治大讲堂”上,听完魏新峰律师的讲解,几位老大爷说:“下次讲什么,给我们提前发个宣传单,我们早点来听”。

  据悉,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法治文化广场12 个,法治文化街130多条、法治文化长廊500多个,举办法治文艺会演10场次……让法律成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全体司法行政人员怀揣着这样的梦想,一路前行。

  为民解忧  万名调解员活跃在基层一线

  若将司法行政比作一条生产线,从一端输入的是与群众有关的、处于激烈冲突状态的矛盾纠纷,另一端输出的是公平和正义。

  由此可见,司法行政工作的核心就是化解群众的矛盾、解决群众的纠纷、维护公正、实现和谐。我市司法局借用“走基层、抓化解、促和谐”百日专项活动、“千所万人抓化解、力促三秦大和谐”,先后组织万名人民调解员入户大走访、大调解,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一件件都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在巩固和完善村、居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的同时,该局将调解组织建设延伸至社区,扩展到各行业部门。目前,全市道路交通、医疗、园区人民调解组织实现了全覆盖,走在了全省前列,打造了一批品牌效应鲜明、作用发挥明显、各方充分受益的人民调解工作特色品牌。

  7日,当记者来到位于渭南市区金水路上的临渭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这所目前全省首家规模最大、服务最齐全的专业调处医患纠纷机构,医调委主任郝润英忙的都没时间和记者说话。

  边整理资料,边跟记者聊天的郝润英说,她的工作其实就是一个词—沟通,和患者沟通,与医院协商。“大脑一直不停,听诉求、述见解、揣摩双方心思,每天回到家,再不愿多说一句话。”老郝对记者说。

  2013年6月25日,姬某因胸闷、呕吐到村卫生室就诊,正在静脉注射时,病情突然加重、呼吸急促,在前往市中心医院抢救途中,不幸死亡。患方家属痛苦欲绝,多次到乡医家中闹事,要求赔偿50万元。

  情况反馈到医调委,郝润英一边通知派出所出警,一边听取双方诉求,讲明政策,反复做思想工作。鉴于医患双方在一个村,情绪都难以控制,医调委变换调解思路,主动与当地村委会主任取得联系,让村级调解组织“唱主角”,医调委从法律政策方面全力协助。

  经过4天的耐心调解,双方达成协议。但患者家属之间又因赔偿费分配问题产生了新矛盾,甚至有家属到卫生所闹事,新一轮的调解又开始了…… “调解完后,我们嘴干的话都说不出来了。”郝润英告诉记者。

  “帮患者维权,替医院解难,为政府分忧。”正如市司法局局长李俊杰所说的一样,“出现医患纠纷后,医调委可以及时制止,并将其导入理性、平和的解决轨道上,这也标志着我市医患纠纷预防和调处工作将迈入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的崭新阶段。”

  全市平均每年调解纠纷240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数字是工作的最好证明,人民调解的“渭南模式”正在悄然形成。

  践行承诺   让每一位群众感受到法律的公正

  如果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法律就是支持这棵大树生长的土壤。法律援助是一项保障弱势群体和特殊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制度,市司法局领导深知:这是他们肩上最沉的担子。

  喊破嗓子,不如沉下身子。近年来,该局深入开展“法律服务惠民行动”,完善人大、政协、中小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及政府法律顾问五个法律服务团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法律“体检”,打造企业法律服务“直通车”;在律师行业组织开展“千名律师连千所,法律服务到前沿”主题活动;在临渭、潼关进行试点,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新途径,由政府出资聘请律师为党政机关、街道办、镇政府提供全程跟踪法律服务。

  同时,深入开展“百处万件”公证法律援助活动,为困难群众、重点项目、中小企业、新农村建设提供减免费公证法律服务,着力落实公证服务“三农”便民措施,在全国率先推行市区公证机构合署办公运行模式,被市政府列入年度创新项目。全市每年为困难群众减免公证服务费100余万元,充分发挥了公证工作的职能优势,从源头上预防了矛盾纠纷的发生。

  法律援助如何与公检法机关沟通?市司法局是这样回答的:在全省首家联合公检法机关出台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刑事案件提供法律援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晰了各自职责,规范了援助文书,该项工作被省厅推荐在司法部法律援助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一项项创新的工作举措也获得了回报:2013年,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130件,居全省第二,其中市法律援助中心办理案件478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27%,增幅居全省第一。

  社区矫正  为矫正人员回归社会点亮一盏灯

  社区矫正无疑是司法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该局扎实开展特殊人群帮扶“雨露”行动,全面落实管理、教育、帮扶三项工作任务,在全省率先建立起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长效机制,共同研究解决社区矫正工作遇到的新困难新问题;完善执法监管流程,对全市社区矫正审前调查评估、接收、宣告、考核、奖惩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统一规范;强化教育矫治措施,在全省率先制定《渭南市社区服刑人员量化考核手册》、《渭南市社区服刑人员GPS手机定位管理办法》,对服刑人员实行量化考核、信息化管理。在临渭、大荔、澄城等区县建立社区矫正管理教育帮扶中心,积极探索以“报到宣告—测试评估—科学分类—制定方案—个别处遇”为内容的“一站式,门诊式”社区矫正管理教育帮扶体系,着力实现法律服务的均等化、规范化、便捷化、全覆盖。

  同时,注重帮扶救助实效,成立全省首个市级社区矫正管理教育帮扶中心和新航驿站,作为社区服刑和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安置基地,集技能培训、思想教育、法制宣传、心理矫治、公益劳动、特困救助、就业安置等各项服务于一体,通过系列的职业技能培训、心理矫治和安置帮扶,帮助特殊人群解决回归社会面临的心理、生活困难,提高其就业谋生和融入社会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在新航驿站接受矫正的高某说道:“在新航驿站,我学会了理发这项专业技能,学成后我准备开个理发店,很感谢市司法局工作人员,让我又重新步入了生活的正轨。”

  目前,全市共建立技能培训基地3个,“新航之家”16个,指导社区服刑人员自主创办企业26家。全市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2925名,解矫943名,在矫1982名,手机定位1131名。共接收刑满释放人员3785名,重点帮教对象帮教率98%以上,确保了社区服刑和刑满释放人员的重新违法犯罪率分别控制在0.1%和2%以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相信,渭南市司法局不会坐在以往的功劳簿上,他们会将继续怀揣着亲民之心行走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一路前行,永不懈怠。(本网记者 张龙 记者 惠晓翠  通讯员 张秀玲)

编辑:西部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