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网-中国东部网:打造中国东部第一主流媒体 网站热线:1399122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东部旅游 > 旅游资讯 > 正文

文旅融合展现新故事 西安非遗如何突破开发瓶颈

www.cndongbu.cn(2019-10-06)来源:西安日报
复制链接关键词:

  一场“非遗”作品展让人们看到了我市保护与利用开发出来的优秀“非遗”作品。记者 杨力 摄

  古都西安是个名副其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市,如今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包含传统技艺、传统美食、传统戏曲、民俗文化、地域特色等历史文化内涵的非遗在文化旅游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让文化旅游能真切实现“那山、那水、那空气,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化体验。那么,西安非遗如何突破开发利用的瓶颈,在文旅融合的大势下更好的实现传承与创新?专家认为,用文化创意发掘非遗的多维属性,与各种空间更广泛的融合,有针对性的因“类”开发,或许可以形成一条非遗创新发展的新通路。

  丰富非遗资源等待系统开发

  一场由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市非遗保护中心等单位承办的“匠心传承创新筑梦”系列非遗主题活动近日举行,吸引了非遗传承人、文创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百余人参与。

  这场非遗展分为优秀非遗作品、非遗品牌展示两部分。非遗作品包括西安剪纸、楮皮纸制作技艺、生漆制作技艺、唐三彩烧制技艺、西安泥塑等项目传承人的作品。非遗品牌展主要集中展示了长安礼道、戏宝萌、如意面花、青韵、匠心艺品、屈氏香坊等一批我市非遗文创品牌。萌萌的秦腔娃娃、耳目一新的唐三彩造型、素雅的刺绣耳钉、裱起来的面花摆件……从外观到用途都在试图摆脱固有的非遗面貌,无论是文创企业还是非遗传承人都在给非遗寻找新的定位。记者获悉,我市丰富的非遗资源尚未形成市场化经营模式及成熟的开发模式,这些试水创新的举措难能可贵。非遗资源融入文化旅游的海洋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西安是一个非遗大市。我市目前有国家级非遗名录10项、省级非遗名录项目101项、市级项目192项、区县级项目527项。记者从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我市非遗保护之路走得非常扎实,已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代表作名录,并创建全市非遗文化资源清单,对几十个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抢救性记录,并实施秦腔振兴工程、西安鼓乐传承发展文化工程等,探索非遗文化资源保护有效模式。

  但是,将这些丰富的非遗资源转化的创新力量却依然薄弱。我市非遗项目产品创意、研发、制作水平偏低,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还有待培育提升。尤其是支持非遗文化创新发展的平台未搭建,有效的非遗资源商业化转化模式暂未形成。那么该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让非遗成为文化旅游的新引擎?与会的专家学者给出了新的路径与建议。

  以文化创意激活非遗旅游

  “文化创意是激活非遗资源旅游利用的新动能,以审美创意提升非遗资源旅游审美的复合价值效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西建认为,非遗的保护与旅游利用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与实践命题,是新时代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

  他以艺术界对非遗大师库淑兰剪纸作品评价的借鉴意义举例。“她的剪纸创作虽然是真实生活的形象写照,却保留着原始艺术所固有的那种实用的、复功能等性质,它给社会呈现了一种多元文化的矿脉。”他认为这个评价是对非遗文化属性的一种最恰当的概括。

  文旅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重心和方向。他认为,当代社会已进入以体验经济、符号经济、审美经济及梦想经济为核心的时代。“有效利用非遗资源,通过审美创意和构建以‘生活美学’为主旨的多元审美景观和空间,最大限度地激活非遗资源的旅游审美效用。”李西建提到创意产业有独特的价值链,通过创意提升产业的附加值是关键。“需要对非遗资源的审美利用与全新的商业业态植入高度融合”,他说应促使非遗资源的审美空间布局和展示与画廊、餐厅、咖啡馆、酒吧、生活美术店铺的有机结合。还可以充分利用非遗项目的生活属性、活态属性、技艺属性、艺术属性、娱乐属性等,深入发掘其丰富的审美体验、彰显其情感魅力、体现其快乐功能等。“如果能真正释放出审美创意的无限力量,并最大限度激活非遗资源的旅游美学效用,那对促进旅游业的生态化发展来说则成为一种可期待的愿景。”

  保持非遗本质因“类”制宜

  “市场已经成为非遗最普及的传播载体,也被认为是目前对非遗最好的保护方法之一。”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吴锋认为,一些具有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非遗项目,通过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商业开发,可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到保护和传承非遗的事业中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他举了两个成功案例,一个是众所周知的袁家村,一个是广东醒狮。其中袁家村把最接地气、最容易市场化的美食类的非遗技艺发扬光大。广东醒狮在尊重传统的同时,多元化创新。打造成全国知名民间舞品牌,广泛流传于海外华人社区。还延伸出中国第一部以国家级非遗项目为主题的大型民族舞剧《醒·狮》,推出了同名纪录片、同名漫画,还有文创周边如Q版公仔、吉祥狮子钥匙扣、中国结贴纸等衍生品等都在加速开发中。

  “总体来说,非遗的市场开发虽备受关注,但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产业链仍处于探索之中。”他提到我市非遗产品大多还是家庭小作坊在生产。吴锋建议要弄清不同非遗项目的特性,走适合的市场化道路,还要保持内核不变,不断发展创新。政府、非遗企业、非遗传承人等要各司其职,在开展非遗市场化的同时研究不同项目的特点,因“类”制宜。并在利用非遗进行创作、展示、产品开发等活动时,充分尊重并珍视这些项目的文化内涵,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保护好它的形式和核心内涵。

  专家普遍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延伸,非遗资源将不断适应升级的消费环境,衍生出融入现代生活的产品与品牌,将成为文化旅游的核心内容。在文旅融合的大势下,丰富的非遗资源也将成为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的内核与驱动源。

编辑:中国东部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东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中国东部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