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斌)我叫车丹,今天很荣幸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与藏族哥哥格桑的故事。
小时候,我常常依偎在母亲怀里,听她给我讲文成公主不远千里、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的凄美故事,听完我总是会感动的大哭一场,然后酣然入睡。长大后,每每回想起这一幕,我便有一种想去西藏的强烈冲动,想试着去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去解开我那心里由来已久的情结。2017年8月,我如愿以偿地通过专招来到了被称为“万山之祖、百川之源”的西藏阿里。在这里,我与格桑通过结对帮扶相识,并结下了兄妹般的亲情。
我依稀记得第一次来到格桑家里的场景,黑漆漆的屋内,没有几样像样的家具,物品也随意地堆在各处,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唯独让人眼前一亮的便是整整齐齐地挂在墙上的五代伟人像。
一进暖廊,便看见一位皮肤黝黑、胡子拉碴的中年男子,坐在地毯上面无表情的看着我,也不说话。相视了几秒后,我懦懦地说了一句,“格桑在家吗?”他还是没回我。我心里正在想如何缓解尴尬的场面呢,突然从门外传来了一个声音说,“你就是之前打电话说来看望格桑的帮扶亲戚吧?你好,你好!我是格桑的姐夫。”随后便热情的张罗着我们坐下,端茶递水,很是周到。接着我们就拉起了家常,聊起了格桑的情况。通过聊天得知,刚才坐在暖廊门口的男子便是格桑了,自小精神上就有问题,为三级残疾,无自理能力,也没成家。他的父母已逾古稀,也无力照顾,平日里,均由姐姐妹妹轮流照看。聊天中格桑姐夫感慨地说到,“近年来,党和国家的政策好,他一直享受着草补、残疾补助、五保等优惠政策,在经济上没有什么困难。格桑生在了好时代呀,还和你这内地姑娘结下了亲戚,若放在旧社会,估计早就饿死了。如果有可能,希望格桑能入住五保集中供养中心。”
回来后,我一直犯嘀咕,想着组织上安排一个“木头人”,不会说话、也不能交流,这种情况到底该怎么帮扶啊,可把我给难住了。后来,我向周围同事了解了一下,我们县像这种情况的贫困户还不在少数,既然组织安排了,也许就是为了考验我吧,心里也就坦然了,我便开始琢磨如何帮扶的问题。作为一个智力低下、不能自理生活的帮扶对象,他既然不需要经济上的帮助,那我唯有多走动走动,在生活上多给他一些关心和照顾。于是我制定了一个适合我也适合他的帮扶计划,就是每个季度坚持去他家里呆几天,发挥我女同志的特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收拾房子、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洗头剪发等。偶尔我还会带他出去透透气,沿着狮泉河逛一逛,让他感受一下外界的气息。季节更替的时候,我还会给他买保暖内衣,念着他的冷暖。随着多次的走访来往之后,现在格桑哥哥与我已经非常熟悉了,从初识的冷漠到现在我去时,他脸上露出的欣喜和临走时表现的不舍和期盼,让我一阵欣喜和感动。前不久,电话得知格桑的姐夫还向县民政局递交了格桑入住五保集中供养中心的申请,我想过些时日,他应该会顺利入住吧,能够看着他高兴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着,这不正是扶贫的美好愿景吗?
奉献担当是照亮贫困者梦想的阳光,善行善举是激发羸弱者前行的力量。作为他的结对帮扶责任人,我想我不仅是扶贫政策的传播者,也是照顾其生活的兄弟姐妹,更是民族团结的捍卫者!我的帮扶经历不算丰富,就如大海里的一滴水那么微小,但在帮扶工作中,让我明白了我与他不只是帮扶与被帮扶的关系,其中更是多了一份似亲人般的牵肠挂肚!
力量有大小,爱心无止境。我们坚信涓流共汇,足以涌成扶贫济困的浩瀚江河;绵力齐聚,必将形成脱贫攻坚的洪荒之力!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携手并进、砥砺前行,全力以赴投入脱贫攻坚行动,坚决打好打赢全县脱贫摘帽这场硬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东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中国东部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