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网-中国东部网:打造中国东部第一主流媒体 网站热线:1399122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东部资讯 > 台湾资讯 > 正文

生态扶贫看西藏

www.cndongbu.cn(2018-10-18)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看生态扶贫,西藏是绕不过去的观察窗口。

 
  “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西藏是亚洲乃至北半球重要的气候调节器,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功能地位举足轻重。与此同时,西藏自治区是中国唯一省区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整体性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程度深、脱贫成本高。
 
  既要“绿起来”,也要“富起来”。近期,记者走进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采纳乡四季吉祥村和林芝市巴宜区米瑞乡通麦村,探访“世界屋脊”如何念好“山字经”,唱活“林草戏”,实现生态脱贫。
 
  生态建设脱贫——
 
  “植树造林,多条脱贫致富路!”
 
  “飞机还有半个小时就到达拉萨贡嘎国际机场了。”透过舷窗俯瞰,云层高悬与天空再次合为同一个图层,地面上的一切都渐次清晰起来。夏秋之际的拉萨河,水量丰沛,水域开阔,泥黄色的河水,浩浩汤汤,逶迤向南。
 
  河里是什么?是树!这一幕令首次进藏的本报记者备感震撼,拉萨河里间隔一段距离,散落着的疏密不一的树木,星星点点却连绵不断,周围高山耸立,云雾萦绕,构筑成一道别样的风景线。这是西藏生态建设工程的典型样本,而这一建设成就与拉萨河流域沿线群众密不可分。
 
  在林芝市巴宜区米瑞乡通麦村村民委员会的小礼堂里,有几份张贴在墙上的信息公示清单,其中一项数据引人注目:造林补贴1137711元。这笔钱既是2017年村集体收入的最大项,也是集体支出的最大项。
 
  “植树造林让通麦村又多了条脱贫致富路!”通麦村党支部书记穷达说,2017年,通麦村共植树造林1247.3亩,参与造林的村民年人均分红近2万元。
 
  通麦村位于雅鲁藏布江畔,是西藏自治区“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规划范围的一部分。“两江四河”是指雅鲁藏布江、怒江、拉萨河、年楚河、雅砻河、狮泉河流域,是西藏高原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脉络和核心纽带,同时也是西藏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
 
  “中国山区、林区、沙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与深度贫困地区高度耦合,深入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等林业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可以将全国2/3以上的造林绿化任务安排到贫困地区,以增绿促增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计财司司长闫振表示。
 
  生态保护脱贫——
 
  “我当上了生态护林员”
 
  “2016年,我成为一名光荣的生态护林员。”次仁玉珍,是拉萨市曲水县采纳乡四季吉祥村村民,现在每月巡山3次成为她的固定工作之一。
 
  “精准到位,精准到人,找对穷根,明确靶向,绝不落下一个贫困户、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走进次仁玉珍的家,二楼通透的大客厅里,墙壁上挂着的两个金色大相框引人注目,相框里,红色打底的照片最上方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精辟论述。两张照片中间分别是《四季吉祥村精准扶贫村规村约》、《曲水县精准扶贫明白卡》,白纸黑字,一清二楚。
 
  据拉萨市曲水县采纳乡党委副书记、四季吉祥村第一书记索朗央吉介绍,次仁玉珍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也是最早一批摘掉贫困帽的脱贫户,每年3500元的生态护林员工资,是她家脱贫致富的重要收入之一。
 
  “生态护林员是对专业护林员的有效补充,正成为西藏生态保护的生力军。”林芝市巴宜区米瑞乡公益林专业管护站站长佐杰,是一位有28年工龄的老管护员,主要负责管理专业管护员和各村乡村护林员的在岗和巡山情况。佐杰说,2016年,米瑞乡增加了104个乡村护林员的编制,每位乡村护林员每月可有1800元的工资收入。
 
  “通过参与生态保护而受益,广大贫困群众充分意识到了家乡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参与热情大大提高,生态保护工作成效显著。”闫振说。
 
  近年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大力推进生态保护脱贫,实施补贴、补偿和奖励等重大政策,既让广大贫困群众从生态保护中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又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生态基础。
 
  生态产业脱贫——
 
  “农民持续增收的‘铁杆庄稼’”
 
  9月是青稞收获的季节,秋风拂过麦田,空气中弥漫着收获的气息,金黄色的麦垛是田野里最美的风景。
 
  在林芝市巴宜区米瑞乡通麦村,“巴宜区通麦一号菜园”和“米瑞乡通麦村苹果基地”也迎来丰收季。
 
  走进“巴宜区通麦一号菜园”,一排排洁白整齐的蔬菜大棚里,豆角、青椒、西红柿、黄瓜、茼蒿……时令蔬菜,应有尽有;拾阶而上,远看好似荒山的地方,近看却是一株株挂满青红色苹果的苹果树,放眼望去,果树遍野,长势喜人,一个不起眼的指示牌显示,这里是“米瑞乡通麦村苹果基地”。
 
  “巴宜区通麦一号菜园”是集高智能温室、连体温室、露天蔬菜基地、仓储办公为一体的产业园,总投资3000余万元,产业园建成后每年可产蔬菜3000吨,每年可为村民带来土地租赁收入50万元;通麦村群众可优先在基地打工,户均增收2万余元。而种植面积达282亩的苹果基地,正发展成为通麦村旅游观光项目,家庭旅馆和农家乐遍地开花,前来采摘的城市居民和游客络绎不绝。
 
  “现在赚的钱基本都落到自己的腰包里了!”四季吉祥村村民巴桑笑得合不拢嘴。曾经,因为家中只有三亩地,周边就业环境差,巴桑到拉萨打工多年。她坦言,打工期间,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即使省吃俭用,每月落到手里也只有1000多元。
 
  如今,巴桑在家门口的万亩林木良种繁育中心参加集体造林劳动,每月可以有3000多元的收入。勤劳能干的她再也不用出远门打工了。
 
  在闫振看来,林业资源优势、物种优势、景观优势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发展的潜力所在、优势所在、希望所在,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铁杆庄稼”。
 
  
编辑:新闻网西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东部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中国东部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