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光重新普照大地,当一切归于平和安澜……
你可还记得被沸腾大雨点燃的一切,那些忙碌、那些喧嚣、那些向着洪水逆行而上的身影,那些混杂着雨水的汗水和泪水……当一切重归平静,所有的画面终成定格,成为这个夏天最难忘的印记。
暴雨,大暴雨
黑云压顶,暴雨如注。
7月22日20时至23日6时,宁夏贺兰山中北段突降大暴雨。强降雨在贺兰山上摆动了几个来回,把银川平原反复浇了许多遍,暴雨引发贺兰山东麓沿线多条沟道发生洪水过程,最大洪水流量达到每秒1500立方米,洪水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量级大,降水过程刷新宁夏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日降水量极值。
受强降水影响,7月22日夜间贺兰山沿山多处暴发山洪。大暴雨造成贺兰山沿线5000多名群众受洪水威胁,多名游客受困,220间房屋进水,31间房屋倒塌,12万亩作物受灾,成灾面积4.9万亩……
汛情紧急,闻汛而动;灾情危机,守望相助。
面对罕见的特大暴雨,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抢险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果断决策、科学部署,靠前指挥、精准调度,全区上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全力抗击暴雨洪水,书写了一幅有力度、拼速度、见温度的抗洪救灾画卷。
暴雨发生后,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要求各相关市县和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妥善安排好转移群众的生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月23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咸辉来到灾情严重的平罗县镇朔湖、贺兰县金山拦洪库等抢险救灾一线指导督办,现场查看汛情水情,了解防洪抢险救灾情况,要求密切关注雨情汛情变化,坚决打好防汛抢险救灾这场硬仗。
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要求,全区各地各部门迅速反应、全力迎战。自治区紧急启动防汛二级应急响应,全力以赴抢险救灾。自治区防汛指挥部紧急召集会商,分析雨情、汛情、灾情,部署防汛抗灾各项工作。各地党员干部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将风雨中心的群众及时转移安置。部队战士、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党政军民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筑起了一道道守护生命的“钢铁堤坝”。
雨夜,不眠夜
22日深夜。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中心灯火通明。
电子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卫星云图和各地降水统计情况。指挥部成员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气象专家现场分析降雨走向。
暴风雨中,多少人的难眠换来更多人的安眠。
他们是洪水中的逆行者。
7月22日,银川市公安局西夏分局民警、辅警参与了救援群众工作,西夏区镇北堡镇3510名群众被安全转移。救援中,镇北堡派出所辅警王永良在抢救被困群众时被洪水冲走,至今仍然下落不明。
“王永良,被困群众已全部安全转移,现在命令你,速速归队!”7月24日,自治区公安厅用命令式的喊话,要求王永良归队。这道“硬”命令击中了“软”的心,很多市民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跟帖,祈祷王永良早日平安归来。
他们是风雨中的守望者。
洪水来临前,比洪水“跑”得更快的,是救援人员。西夏区镇北堡镇华西村村民王转花讲述了7月22日的惊魂一幕。“晚上8时多,我正在厨房烙饼子,突然有人喊了声‘快跑’”王转花说,“我放下锅,穿件衣服就赶紧往出跑。”冒雨跑出门,王转花和老伴远远就看见政府的铲车守候在村子旁边,他们坐着铲车被转移了出来。王转花说,“后来,我们才知道,救援的队伍早就提前进入村子。”
暴雨来临之前,自治区相关部门就对重点山洪泥石流和地质灾害易发区、河道险工险段、各类水利工程情况进行了摸底排查,提前安排老弱病残、五保户和低保户转移安置,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铭记,温暖手
暴雨无情,大爱有情。
风雨中,一双双温暖的手、一份份微薄的力量,融汇成大爱江河,让风雨中的宁夏更有温度。
一夜急雨,险情不断。从7月22日20时许起,银川市公安消防支队警铃不断响起——
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滚钟口往苏峪口方向2公里处有人被困;苏峪口景区12人被困;贺兰县金山乡1人被困……
时间就是生命,警情就是命令。消防支队立即调派12台救援车辆、73名消防官兵分赴现场展开救援。夜间光线暗、道路泥泞湿滑,很多道路被冲塌,消防救援车辆无法直接到达现场,消防官兵只能用临时调来的皮卡车或徒步等方式赶往群众被困地点。到达现场后,官兵们依靠保护绳牵引、手划皮划艇等方式,冒着大雨和湍急水流,努力搜救被困群众。经过6个小时的全力营救,先后在苏峪口、华西村、金山乡、滚苏路等被困地点成功搜救疏散转移被困群众60人。
23日凌晨4时许,石嘴山市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平罗县崇岗镇常青村大量居民来不及撤离,被洪水围困,情况危急。消防救援官兵分成两个救援小组,采用绳索导向方式逆流而上,将被困人员逐一背出,转移至安全地带。经过2个小时紧张救援,成功转移5名被困老人和小孩,并疏散50多名村民。
日子走了,人还在;河水走了,桥还在。暴雨停止了肆虐,洪水逐渐退去,但是这场抗洪救灾中涌现出的英雄壮歌和感人大爱却不会消弭。多年以后,塞上土地上的一草一木,将铭记这个夏天,铭记这场鏖战。(记者 李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