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栏杆外,紧挨着就是丛树林子,再过去,稍显平缓的山坡上,一块块梯田拉出线条和色块,以天籁般的色彩关系构成了一种幅大地景观艺术。再远,是一望无际的、密集的乔木伟杆,墨绿墨绿的深山老林覆盖了起伏的山体。那里生長着椴樹、栎樹、山毛榉、白杨、栗树、花楸、白桦和挪威枫,最多的則是云杉、落叶松及其他各種松树。极目远眺,在遥及天际线的远方之远,能看到阿尔卑斯皑皑的雪山。
在停车点后面一段路上,车台里,一会儿有人说这里太象秦岭北麓的环山公路了,一会有人说,欢迎大家来到秦巴盆地汉中参观访问。当陕西话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问回响,我便想,我们常说秦岭是中国的阿尔卑斯山,眼见为实,果真如此。其实反过来,说阿尔卑斯山是欧洲的秦岭,不也一样妥贴吗。
大秦岭在亿万年前的造山运动中崛起于亚洲中部,横亘国中1800公里,是中国气候的分界线,也是中国不同生存方式、民情风俗的分界线,南中国和北中国的分界线。有人尊称其为父亲山,诚哉斯言。在一篇文章中,我说自己更愿将这座山奉为中国的“四库全书”。此话传播一时,后由西安文理学院校方组织全校地理、生物、历史、文学四个系解教师编撰31日本一套的丛书,书名就叫《秦岭“四库全书”》。校方力邀我出任主编,并写了总序。
它是绿库。以几千米上下垂直变化的气候,孕育了垂直分布的植物和动物群落。动植物多种属并存,其丰富多样,域中怕是罕有其匹。
它是文库。中国恐怕没有一座山,像秦岭那样被文人反复记叙,被诗人反复咏歌。也没有一座山,像它那样陶冶了一代代的名贤文士,浇灌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生成了君临天下的唐诗精魂。秦岭的形象就是中国形象,秦岭的气度就是中国气度,秦岭的声音就是盛唐之音。
它也是在亿万前的造山运动中崛起的,和秦岭同是地质大变动时期的孪生兄弟。也许由于南部有比利牛斯山、亚平宁山和巴尔干山三道山脉作柱子,稳稳地支起了这根欧洲的横梁。它蔓延于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6个国家,盘桓于欧洲中部,从东到西1200公里。它的山峰比秦岭还高,4000米以上高峰有80多座。它也是南欧和北欧,即亚热带和北暖温带的分界线,两种气候和动植物物种的分水岭。
阿尔卑斯山当之无愧是欧洲历史的主舞台。整个一部欧洲史,就是从阿尔卑斯山幅射出去又聚集回来,在它的隔断中又在它的粘连中,一幕一幕演将过来的。而欧洲也恐怕没有一座山,能将这么多的哲人、作家,音乐家、美术家揽在自己宽厚的怀抱之中。说它是欧洲的水库和绿库,不也名至实归吗。⋯⋯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讲话
著名文化学者赠送他的著作《丝路云潭》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赠送他的书法《和》
秦岭和阿尔卑斯山,中国和欧洲的地理标志,就这样矗立在丝绸之路两端。丝路两头的两座圣山,丝路两头两种肤色的人,手拉手往前走,越走越快!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带领大家在异国他乡包饺子
今天是中秋节,团里安排大家到中国餐馆与当地孔子学院的学员一起自己动手包饺子,吃月饼。一路严格禁酒的团队,第一次举起了酒杯,为万里之外的祖国,为拳拳思念的亲人,干杯!(2017年10月5日于布拉迪斯拉发至卢布尔维那途中)